分享

心的动用

 自在zs 2017-04-05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了心的体用、性用与知用、动用、思用的关系,今天分享心的动用的内容。有朋友说不好懂,我想也是正常的。我是在读了数遍《传统修身法理》的基础上,又陆续请教了老师三四次才大致把心的几个用的涵义弄清。修行有得的朋友可能容易懂。有不太懂的朋友就请慢慢体察和理解吧。从理上弄通,有利于实际体悟。
  关于心的动用,老师在《传统修身法理》中写道:

  心之动用是发令以指挥人的生命活动,换言之,心是人生命活动的指挥者、管理者。《荀子》指出: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心不可劫而使之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

  朱熹说:

  人心至灵,主宰万变,而非物所能宰。

  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也。一而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也,命物而不命于物者也。

  心的主宰、动用,还表现人与外界的关系上。魏了翁(校)说:

  人以一心兼天地之能,备万物之体,以成位两间,以主天地,以命万物,辟阖阴阳,范围造化,进退古今,莫不由之。

  心之动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王龙溪说:

  良知不由知识闻见,而知识闻见莫非良知之用,文辞者,道之华;才能者,道之干;虚寂者,道之源;群儒之言,道之委也,皆所谓良知之用也。

  老师在书中写道:其实心之动用,更多是表现在应感之动,虽有主动与受动之分,但其动皆由心主之。所谓“出令而不受令”皆于此过程中显示之。

  我读《动用》这一节时有不明白之处,所以向老师请教。以下是我请教老师的录音整理文字。

  我问:您讲到心的动用时,引用荀子的话:心“出令而无所受令”,是什么意思?

  老师:心体一个念头一出来,它要出来,已经就出来了,它是自然出来的,你没法命令她出来或不出来。你要一命令它,本身就有一个令。

  我:哦,心是自己自然出来的想法。

  老师:对。自然出来的。当然有时候出令是反应的。过去说叫感应,用现在的话说叫“完整反射弧”。来了一个刺激,接受了一个刺激,心对它有反应,也叫感应,这儿一感,这儿一应。但是这个应,也是在心体里边决定的怎么反应,不是完全被动的。同是一件事来了,张三可能这么反应,李四可能那么反应。也不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反应。它里边有一个决定的机制。这里来一个刺激,这边有个反应,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受动,受了刺激以后反应出去的。但它怎样反应,也是它自己做的决定。比如说一个辣的东西,你这一吃,特别辣,一吃马上就要吐掉。有人一吃,哎,味道挺好!这不就是做的决定不一样了吗?——完全相反的决定。虽然都接受了一样的刺激,但受动之后的反应其实还是不同的,是主动的。不是说受了外界刺激,心体它自己随随便便出来一个念头。它这个反应是主动出来的。你如果不让它出,这个“不让出”的念头,也是主动的,由心体自己出来的。那个“受动”也是主动出来的。你不让它出,做不到。也就是说,它出令,你不让它出,这是做不到的。因此荀子就讲了这个问题:“出令而不受令”。

  老师接着说:

  这说明,意识是自由的。念头(动用)一出,这儿是自由的。自由的,又是自主的。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身体的四肢等等你都可以控制,让它动他就动,不让它动他就不动。念头不行,你控制不了,它一出来,就全出来了,它就是全和无,要么就没有,要有就全出来了。出了一半你要把它抑制住,没有这样的。念头一出,就是个信息序。这个信息序就是完整的,它就没有个部分。一下子一个完整的信息序就出来了。咱们现在用意念想一件事,变成念头了,念头变成文字了(这应该是思用——笔者注),这里边有个前后。而心的动用,里边那个状态,没这个前后。基本上是随出随止,出来就止住了。一出就停下了。

  也就是说,意识是无住的,但咱们普通人是什么样呢?好的想留住,不好的想排出去,但实际上排不出去,也是留住了。

  应该怎么样呢?回到本来的状态,就是无住为本。不要让它停住。打个比喻,很简单:这个东西这么一掉(这时老师演示一支笔从茶几上掉下来),你就接去了。一接,第一,你看到它了;第二,里边要作出判断——用什么样的速度,从什么方向,什么位置,去接住它。就这么一看一动的功夫,它里边很快就完成了一个信息序,一接完了以后呢,念头很快就要停下,就没了。它本来就应该是无住的,你还能老去伸手去?

  所以,我们的意识里边,本来兴起一个念头,就是一起,就停了。再起,再停。可是我们的习惯,就是给它加了一个东西,要把它(念头)留住。想到好的,想把它留住,不好的,想把它排除出去。其实它已经过去了你还排它干什么呢?所以,对那些不好的念头,你不要去排它,你只要不想它不留它就是了。这就是六祖说的,禅宗就是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无住为本,还有个无相为体。这些都是在练功过程中内在的东西,(要体验,)不是光是看看那个文字怎么解释。

  写到这里,我想再引用一段老师在《传统修身法理》中的文字:

  心的动用是通过气完成的。刘因说:心之机一动,气亦随之。

  郝敬说:人心起一念,气即随念而动,真宰凝定,气自蛰伏,中心坦坦,气自舒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