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盛_王_朝 2017-04-06

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5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上个寒假,小拍迷上了一套书,叫《淘气包亨利》。过度活跃的妞居然花了两个晚上,安安静静窝在沙发上一口气看完了全部8本。

前一段,她又把书介绍给同学看,两个小妞边看边咯咯笑。看到兴起了,还要拉着大人当观众表演一段。

比如这段,亨利用“世界上最恶心的糊糊”来惩罚死对头“玛格丽特”,我都听得能背下来了:

亨利在厨房里用酸奶、面粉、芥末、花生酱、番茄酱、胡椒等等做了一盆油乎乎、滑腻腻、臭烘烘的糊糊,亨利先是千方百计忽悠玛格丽特吃了一大勺,后来又准备给彼得吃......

一说到“油乎乎、滑腻腻、臭烘烘的糊糊”,小拍就声调提高,兴奋地手舞足蹈,就差笑到地上打滚了。

但就这两天,因为这个书,我突然收到了“投诉”。原来是小拍把这套书借给了同学看,同学妈妈很疑惑地问我,

“小莉,我看了下小拍借给我女儿的亨利故事,怎么里面全都是小孩调皮捣蛋的事情,什么戏弄同学啊,不听爸妈的话啊,看这样的书会不会教坏孩子啊?”

其实,已经不只一个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了,每次推荐一些看起来“坏坏的”书,后台都会有质疑的声音。

但这类“坏书”往往都会让孩子爱得合不上眼,很多还是获了国际大奖,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典故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为什么孩子都爱看“坏书”?

除了淘气包亨利,上一次让小拍爱到走火入魔也是一套“坏书”,这套Daisy 是近十几年来最风靡英国的童书之一。

Daisy有多“坏”呢,比如这个故事:

有一天妈妈晚上要出去办事,请来保姆Angela照顾Daisy一个晚上,妈妈一出门,Daisy就把妈妈要交给Angela的纸条吃掉了。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调皮的她故意瞒着Angela自己真实的生活习惯。

她对Angela说,她每天的下午茶是冰淇淋和薯条,她从来不会弄脏自己因此可以不洗澡,还可以看电视到半夜才睡觉......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当Angela每次问她“really?”时,Daisy信誓旦旦地说“Really, really.” Daisy就这样骗过了Angela度过了一个无比欢乐的晚上。

这个Daisy“坏”得我捧腹大笑,每天的下午茶是冰淇淋和薯条,从来不用洗澡,可以看电视到半夜才睡觉......这些鬼话保姆居然也信呐。

但想想看,这不就是每个孩子心底最真切的愿望么?而保姆的名字就叫Angela天使,当然只有天使才能满足小Daisy了。

很多“好书”,比如教孩子要懂得不挑食好好吃饭,不迟到好好上学,有礼貌好好说话,这些主题其实都是“大人想要孩子做什么”,书是教育孩子的工具。

而那些“坏书”呢,写得大多是“孩子自己想要做什么”,孩子会发现主人公和他一样,也会调皮捣蛋犯错误,也常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坏点子。

对孩子来说,遇上“坏书”简直像碰到了知音,你说孩子爱不爱看呢?

别说孩子了,几年前我还在报社工作的时候,《建国大业》上映,为了激起大家的爱国热情,报社强制“请”我们去看。

记得那个周六的下午,看得我昏昏欲睡,和身边的同事们一交流,个个都是像刚见过周公。印象中里面的人物都高大又伟岸,但说“爱国热情”的小浪花还真没翻起来。

去年又看了一部“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里面的缉毒警察不但不“伟光正”,还纹身、说脏话、做干起事情来更是痞痞的,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但就是这么个不够好却有血有肉的人物,看得我一下热血沸腾一下又热泪盈眶,大大地佩服咱们中国警察,爱国心那一段时间真是冲到了顶峰。

原来大人也讨厌“教育我的”,喜欢“懂得我的”,能引起共鸣的,那孩子为什么爱看“坏书”也就显而易见了吧。

02

“坏书”会不会把孩子带坏?

理解了孩子看“坏书”,但这些淘皮捣蛋的书到底能不能把我们娃带坏呢?

我家小拍从小就不爱吃番茄,让她吃口番茄比喂药还痛苦。偶然间看到一本绘本叫《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于是好奇买来给她看。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故事里的小女孩不但不爱吃番茄,几乎所有的蔬菜都不爱吃。小妞一看到标题就咯咯笑,抱起书赶紧翻完了故事。

然后跟我说,“妈妈,原来这个妹妹也不爱吃番茄,和我一样呢。她还说番茄是会喷水的月亮,真好玩。”

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家里做了番茄炒蛋,小妞居然主动夹起了番茄,尝试性地小口吃了起来,我心里窃喜地装作没注意到。

我想,也许之前的逼迫让她对番茄产生了“敌意”,当我送她一本讲不爱吃番茄的书时,她反而觉得自己的小挑食被我接纳了,找到了归属,所以就不用对抗了。

想起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但一群孩子经常过来玩,非常吵。老人很想把这群小孩赶走。但他知道,越是赶这些孩子走,他们会来玩的更开心。怎么办呢?

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这些孩子说“小朋友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只要你们来,我就给你们一人1美元!”

这群孩子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又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了。”

孩子们有些不开心,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孩子就是这样,我们越是禁止他,他就越向往。相反的,当给予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允许他去做时,他也许会生出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林格伦的《小飞人》系列算是“坏书”里著名的作品之一,主人公卡尔松完全够得上一个“坏孩子” 的标准——他爱说大话,贪吃,自私自利,爱翻别人的东西,搞坏别人的东西从来不说道歉......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但就是这套书获得了1958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得到整个西方的推崇,半个多世纪全世界有那么多孩子喜欢它。他们都被卡尔松带坏吗?

孩子的淘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宣泄。

淘气行为也是孩子进行“思考”和“试错”的过程,如果孩子的情绪在故事中跟着“主人公”一起宣泄过了,他反而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平和。

别低估了我们的孩子,他们需要树立榜样标杆,教他们“听话”的书,更需要展示孩子放飞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自由思考的书。

孩子从“坏书”里看到“自己心中那些坏主意”后果,才会从中慢慢学会鉴别什么是对的,这比我们苦口婆心地灌输要有效得多。

瑞典一直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而《小飞人卡尔松》的作者林格伦和他的“坏孩子”主人公就被印在了瑞典币上。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我想,对这类文学作品的肯定,是对孩子天性的肯定,对孩子勇敢去想象、去质疑、去判断的推崇。

每一个孩子自我成长、独立思考的开始,不都是从对世界的怀疑、反对、甚至破坏性行为里起航的吗?

所以,请多给孩子看看那些优秀的“坏书”吧!

小莉喜欢的那些“坏书”: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Daisy系列》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淘气包亨利》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长袜子皮皮》

《小飞人卡尔松》

为什么从小爱读“坏书”的孩子,长大才是好学生?

《粉红猪系列》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