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新时代,如果教师不改变,一定有人取而代之!

 bxg 2017-04-06

身处变革大于变化的时代,各种新名词扑面而来。过去说日新月异,实际上“分新秒异”才是描绘这个时代最贴切的词汇。


面对这样一个时刻充满变化的时代,教育要如何开展?教师要如何适应?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齐聚深圳,参与“与未来共进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名师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就教师和教育发展问题发表了犀利的观点。




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唐晓勇


泰戈尔在《昨天的名字》诗集中讲到,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我们还能不能用我们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我想,答案是不能。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里面提到要重新认识知识,认识学习和认识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波伏娃讲过,世界在变,教育也在变化,你必须变化。


要培养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我们需要共进的思考、共进的思维。我们与未来共进、与国际共进,同时我们老师和同学一起共进,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共进、区域共进,发达地方和欠发达地区共进,我们一起携手共进。


今年,我们和互加计划共同发起统整项目课程全国教师培养教育计划,要做的就是构建共进的学习共同体,用优质资源辐射全国,让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对接

上海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花洁


近年来我们对教师见习期的发展非常关注,整个上海在见习教师的培训当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也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我们也发现49.16%的见习教师依然感受到培训的任务压力非常大。


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培训缺少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态,也缺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对接。凯文·凯利说,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是改变的精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改变之一是设计,我认为首先需要设计的是让所有见习教师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建立社群式的学习,使我们所有的见习教师内心逐步趋同。


我们希望所有见习教师能够与有趣的人一起学习,不断地发现自己,由此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所以,今年我们和沪江、蒲公英教育智库联合开展了网络社群式学习。


互联网的本质是心联网,每个教师个体都带着他原有的特征。我期望通过社群式运营能够在他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加入新的模块,成长为一个新兴的教师。


新教育人已经诞生

国家督学 李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职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学习的需求已经转变,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多种办学形式应运而生。马云曾经说过,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我们说,教育不改变,一定有人改变教育;教师不改变,也一定有人取而代之。


“新教育人”已经诞生了。新教育人是具有教育情怀、跨界整合、优势互补、需求相契合的专业合伙人,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方式来推动教育改变。美国的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就是新教育人的代表,他凭着一根网线就颠覆了美国的传统教育。


中国的新教育人也诞生了,我认为沪江人就是中国的新教育人。过去16年,沪江一直致力于用互联网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互加计划是沪江在2015年推出的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连接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在CCtalk直播平台上免费开放。


作为国家督学,我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去参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级会议。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向当地宣传沪江,宣传互加计划,然后成立不同的微信群,把沪江人拉进来。现在,互加计划这个星星之火已经在燎原。


通过技术做个性化教育

马云公益基金会总经理 胡志强


通过互联网来上课,不仅仅只是上课这么回事。我们希望通过上课让乡村小朋友受益,让乡村的老师以及其他的老师能够共同来学习。


做在线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把师生联结在一切。实际上,师生的学习行为会沉淀下很多数据,数据的积累极具价值,为我们后面做的很多事情奠定了基础。


通过现在的科技,比如装一个摄像头捕捉各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知道他这个课学得怎么样,这些数据可以积累下来。有了这些数据的基础,我就可以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等等,进而做个性化的教育。


关于科技的作用,第一步可能把互联网应用起来;第二步,积累数据;第三步,通过数据做很多东西,比如人工智能。我们希望通过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每个天才都不被埋没。技术的应用让我相信,乡村教育包括城市的教育会因此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


一根网线解决全学区

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


我们对互加计划的理解是很简单的,就是资源库、连接学区和学校的工具。互联网的资源会让我们的老师被淘汰吗?我认为不可能。现在我们老师做的就是补短板,补课程的问题。


因为农村特别缺课程。


乡村学校的课程一直只有语文、数学是开起来的,像英语课、美术课、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课等等都躺在课堂表上,没人上。这几年地方领导讲的是,通过教师走教、教师支教来完成。但是这些老师到山区来之后,人家能做几天?现在一根网线把全学区的问题都解决了。全学区14个学校,英语老师只有1个,美术2个、心理健康1个,这4个老师通过CCtalk直播就能教全学区的孩子。


让我激动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变化特别大。我才发现不是学生不发展,而是我们没有给予他们发展交流的平台。我记得吴老师(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说过一句话,乡村的老师都是金子,只要有阳光,他们就会折射出灿烂耀眼的阳光。我在后面补充了一句话,乡村的孩子都是幼苗,只要有阳光,都会长成参天大树。


互加计划给乡村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学校仍然是原来的学校,教室仍然是原来的教室,但他们获得的教育资源已经与上海、深圳对接了。


一根网线对接最优质的

资源和最落后的地区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

教研室主任 王群力


过去无论当教师、校长还是搞教研,因为教学点分散、交通不便,每一次教研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非常高,效果还不好。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方法。


去年暑假在李涵校长、金局长(三门峡市教育局副局长金锐)引领下,我们接触到了互加计划,从此教育教研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CCtalk直播共享,教研也不需要大家跑到县城,老师在家借助CCtalk平台就可以完成学习。这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教师素质提升的公平,还有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公平。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就是教育均衡载体的突破口。


现在,卢氏县的乡村学校备齐一台笔记本、一根网线、一个摄象头,我称它们为“农村互联网教育的三件宝”。这三件宝就可以让学校参与名校名师的课程、参与外地的活动,一根网线就把最优质的资源和最落后的地区对接了。


我认为互加计划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把全国的一流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到我们的教学点,让连接更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