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话实说:朋友圈让你焦虑了吗

 生如夏花222k9b 2017-04-06

 作者 | 王逸芸

编辑 | 丁洁苒

本文由 传媒志 原创出品 转载请授权

这是学研回归后的第126篇原创文章



 

比较喜欢发负面状态,如悲伤、挫折和焦虑等,

发完状态会关注多少人点赞,

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

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

隔段时间就换一下朋友圈主页背景,删掉以前的一些状态。

 

 以上这些症状你中了几条?


好像躺枪了呢……(:з)∠)_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朋友圈让我们如此焦虑?

社交焦虑恐惧症:这个锅我不背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社交焦虑恐惧症”,它的表现主要是:和他人见面或者谈论时,个体感受到忧虑,尤其是异性,陌生人,甚至朋友。这些忧虑包括:担心自己在社交时口齿不清、无趣,听起来很愚蠢,或者是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如何回应,以及被忽略。(Mattick et al.,1998)这种表现已经到了病理程度,是需要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治疗哒。而大多数人只是在马斯洛所谓基本需求的驱动下想要获得关注、想要留下良好印象的心理导致了些许焦虑感,所以不必担心,可以“弃疗”……

传播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而传播的动力之一是社交需求。人类学研究表明,我们是为了社交,才发育出了更大体积的、与身材比例不相符的大脑。(Dunbar, 1992)甚至,我们在时刻准备着社交——当我们的大脑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时候,就会默认开始思考和社交相关的内容 (Lieberman, 2002)。为了社交而感到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越是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的童鞋呢,往往是个比较好的倾听者,也有着更加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哦。

分手系列:你为什么不给我点赞?

如今,社交网络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渠道。

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中体现的形象(你的个人页面介绍、朋友圈照片)已经成为个人品牌的象征,这也使得我们格外在意在社交网络上的个人形象维护。我们可以精心地修饰每一张照片,编辑每一段文字,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戈夫曼曾提出“自我呈现以印象管理为目标”。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自我呈现( self-presentation)背后的目的性和高动机是我们感到焦虑的根源。正是这种对于塑造完美自己的需求,使人们被“囚禁”在自我表现的牢笼之中。越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越是觉得时时是在开新闻发布会——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

另外,人们的交流在于互动,所以在发出信息后,人们会期盼有所回应,以了解别人的态度或看法,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微信朋友圈的发布,并非简单的单向交流,而是期待着从别人那里获得点什么,如别人给你点个“赞”、关心一下评论几句等,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过程或现象。常常给朋友、恋人“已阅”一下,也是增进感情的好办法哦(仿佛透露了什么机密orz)。

彼得斯(2003)说啦,“交流是没有障碍的冒险,凭借符号去建立联系的任何尝试,都是一场赌博,无论其发生的概率是大是小。”唯一可以判断是否做到真实交流就是看实际答案,“如果后续行为可以协调,那就是实现了真正的交流。”

面对面的互动中,人们的互动行为是无法过滤的,尽管传播者卖力地想要理想化地装扮自己,但对方还是可以洞察出传播者无意识流露的那一面。而在网络社交媒介上,个体可以选择性地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以控制文本信息的发送并且理想化对方(互动的双向性使得自身的表达也受到良好回应的鼓励),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体验,创造出一种更为舒适的社交情景社交媒体可以合理地绕过在现实世界中无法逾越的物理障碍,并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创造“可能的自我”。 胡春阳认为,经过过滤的人物呈现状态,使对方难以对传播者正在互动的现实情形作出判断,更有利于传播者的表演。

说人话: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对方看不到我们的表情、动作,所以我们能很好地掩饰紧张、释放压力,从而塑造出“女神”or“男神”的完美形象~ 好的,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信了……

“交流的无奈”会在社交媒体上重演吗?

看上去貌似社交媒体必然会带来全新的社交体验:印象管理的压力减小,也应该会带来社交焦虑的消解。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流乐观主义的传统得以发展壮大,麦克卢汉和未来主义者托夫勒都认为,可以借助于技术来改善人类交流方面的缺陷和不完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使得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假面舞会就要落幕,美梦醒来之后究竟会是如何的场面?社交媒介会成为自由的乐土,让个体不再因印象管理造成的焦虑而困扰,还是终究让人性的软肋把我们禁锢在原来驻足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