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我难过的时候,你总能拿出一包辣条给我!卫龙——中国好辣条!

 lj0279 2017-04-06

 | 荟智资深投资经理、分析师:山水


“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一静...


5毛钱1包,产值500亿,中国好辣条,走向全世界!



说起辣条,大家第一反应都觉得是出自小作坊的垃圾食品,只有学校边的小卖部才能买到。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同样是“小卖部专供”,香菇肥牛、香辣牛筋等早已不知去向,为啥卫龙辣条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1999年,刘卫平21岁,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十分敢干,带着辣条配方,他跑到了河南漯河。低学历做低门槛的低端食品,刘卫平挣扎了整整3年,终于攒够了自己开厂的钱。2003年,当时成龙正火,刘卫平将自己的品牌取名叫“卫龙”。


如今,卫龙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拥有员工3000余人,而总公司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虽然从网站上并不能获得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等具体数据,但是卫龙辣条作为辣条届的扛把子,年产值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500-600亿。不仅如此,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还制定了5年10亿的投资计划。


这些年,卫龙不仅摘掉了垃圾、三无产品的帽子,而且还华丽转身,成功远销国外。售价高达12美元(合人民币七八十块),成为继老干妈辣酱之后第二种登上美国奢侈食品榜单外国人抢断货的十大中国“奢侈品”之一。据说,连普京都对它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它还成功吸引了BBC的注意被老外誉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就连拍摄BBC视频的两位大叔也忍不住在节目中坦言“我非常喜欢辣条”、“这个市场据估计每年有500亿”。


从杂牌到品牌,从中国到世界


野蛮发展的辣条行业,对于生产技术和门槛的要求并不高,产品价格也低廉,因此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式生产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条例约束,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刘卫平和他的卫龙无疑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痛定思动,刘卫平开始了艰难的“复兴辣条”之路。


1、改造升级,做好产品



自动化的生产线。


任何进入生产线的人都要消毒,戴上鞋套和头套,还得换上统一服装。

  

成桶成桶的辣条就是由这里生产出来。

  

高大上的塑封过程。

  

网友看完简直被颠覆三观,要知道,小时候大人们可都说辣条是三无食品啊!


2、树立品牌,扩大规模

  

在起步阶段,卫龙也曾经历过“三无”阶段。2003年,刘卫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卫龙Weilong”,开始以此为核心生产辣条等休闲食品。


2004年,有了独立品牌的刘卫平,开始了依靠先进设备和规模驱动发展的道路,并在规模大幅提高后,亲自带领销售团队进行疯狂的地推,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到24小时便利超市,再到学校和社区的小型便利店,处处都有刘卫平团队的身影。

  

可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卫龙迈出了摆脱小作坊的第一步。而最初一家一家地推式的推广,更是为卫龙闯出自己的辣条江湖做了很好的渠道建设。


3、互联网营销,怎么好玩怎么来

  

然而,看着宣传片里干净明亮的车间,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P的吧,辣条还能这样做?刘卫平一不做二不休,请来网络红人张全蛋来车间做直播《辣条是如何炼成的》,高峰时期直播间高达20万人!



如此接地气的营销方式,也让“辣条=垃圾食品”的形象一举被扭转。

  

其实几年前,卫龙走的还是传统广告的路子。2010年,卫龙就请来了杨幂、文章和赵薇等明星当代言人,卫龙辣条一炮而红,当年的销售额就超过1亿元!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考虑到吃卫龙的用户都是娱乐、游戏、二次元的用户,因此卫龙在热点营销、搞笑营销、中二营销的路上越走越远,怎么好玩就怎么来,终于成为和杜蕾斯双峰并立的营销传奇。


卫龙模仿苹果的线下体验店

  

说到这些辣眼睛的营销事件,不得不提就是卫龙“苹果风”,凭借模仿苹果的文案,在iPhone7发布会的当天推出了辣条新品“Hotstrip 7”,借势火了一把。Hotstrip 1.0、Hotstrip Mini、Burn Kiss……一时间深得网友的喜爱和追捧,成了食品界的网红。

  

而那些“来包辣条压压惊”、“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这个世界没有一包辣条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包”、“我马上就要发财了,辣条随便吃”……的系列表情包,更是成为社交网络的经典语录。


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卫龙辣条为什么能成功?

  

辣条,这个曾经被市场鄙视、5毛钱一包的三无食品,在刘卫平的一手打造下,通过优质的产品和紧跟年轻人思维的营销,已经成为了零食界的网红和奢侈品。

   

1、逆向思维,不走寻常路

   

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自从辣条走红后,无数企业都来平江开厂生产辣条。但是,平江交通不便,而且缺乏辣条的主要原料——面粉。

  

因此,作为地道的平江人,刘卫平没有留在家乡,而是远赴7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漯河,这里是小麦产地,面粉充足,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别人还在平江为劳动力和原料发愁时,刘卫平却有着劳动力和面粉这两个优势,卫龙也得以后来居上,迅速脱颖而出,从小工厂变成了大企业。

  

2、危中有机,众退我进

  

2005年央视曝光,对于不少辣条企业来说是一记重击,吃辣条的人越来越少,辣条都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无奈之下,不少企业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压缩成本。

  

然而,刘卫平却看到了危机中的商机,他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干净卫生的生产环境,提高辣条的质量,成功打响了卫龙这一品牌。

  

3、把控质量,新颖包装

  

产品是企业的根本,有好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有谁能够在食品安全上狠下功夫,打造出一款“好吃又卫生”的辣条,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卫龙通过巨额投入,从生产环境到产品外包装都重新设计打造,以优质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4、营销升级,用好互联网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营销,好的营销,就必须贴近自己的消费者,并且善用互联网。卫龙辣条就是从年轻人的喜好入手,根据热点话题,针对性地进行造势。

  

可以说,卫龙辣条的逆袭,除了食品本身既好吃又可靠,更因为他们擅长造势,做热点营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