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生于湖南,高中文化,曾到工厂打工,却成为富豪,凭啥?

 朱小鹿 2022-04-26

童年时代,辣条就是我们心中的人间美味,只要兜里超过五毛钱,一定要买包辣条吃,如今,吃辣条的我们长大了,五毛钱一包的辣条也“变味”了。

10年前,辣条还被定位成“垃圾食品”,当时谁也想不到,卖辣条也能发家致富。

但在湖南,有一个叫刘卫平的农村穷小伙想到了,他靠卖辣条成为百亿富翁,甚至有希望超过老牌企业家,双汇董事长万隆。

同时,他也极有可能希望超过湖南首富,快手创始人宿华,成为新的湖南首富。

他一手创办的卫龙辣条,顺利成为辣条中的王者,估值604亿,比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两家公司加起来的市值还要高。

最近,卫龙辣条已经完成了首轮融资,金额接近36亿元,随后准备上市,冲击辣条中的第一股。

在融资之前,刘卫平家族控制了公司92%以上的股份,在上市前的突击分红中,刘氏家族分走了接近9亿元,相当于三年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从一个无学历无背景的高中毕业生,成长为百亿富豪,刘卫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味道,就像在重庆,家家户户都喜欢吃火锅,在东北,几乎人人都会包饺子。

而在湖南岳阳市的平江县,做酱干也是一种传统,人人都会,家家都卖。

历史上,平江县被誉为中华诗词之乡,当地的平江酱干更是远近闻名,有1000多年的历史,康熙年间还被选为宫廷贡品。

到了近代时,由于交通不便,藏在山坳坳里的平江县成了贫困县,1998年的一场洪灾,又让当地人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大部分平江人都靠卖酱干维持生活,因为洪水原因,酱干的原材料大豆价格疯涨,从7毛钱一斤,涨到了1.5元。

当地人聚在一起想办法,有三个酱干作坊的老师傅一合计,打算把原材料换成面粉试试。

就是这一试,阴差阳错研制出了一种价格更便宜,辣味、咸味都适中的辣味面筋,后来被一个叫刘卫平的平江人改良成了辣条。

1978年,刘卫平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他平江人的身份,为他日后的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性条件。

现在的小孩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家长会为孩子提供一切物质保障。

可在刘卫平成长的那个年代,大家连饭都吃不饱,炒菜放点油,桌上摆摊肉,都要逢年过节的大日子才行。

所以,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干活搞生产,读书什么的完全可以往后放放。

刘卫平家里也不例外,因为田里没什么额外收入,他们家五六口人,全都靠母亲的酱菜手艺养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刘卫平从小就懂事,放学回家也不休息,主动帮着父母干活,等到再长大一点后,他就挑着母亲做的酱菜,走十几公里山路,去公路边和汨罗江边售卖。

他高中毕业时,国内掀起了“打工”热潮,不少农村人都离开老家,到城里进厂,售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

刘卫平意识到,光靠在家卖酱干挣的钱,不知道卖到什么时候才修得起房,娶得上媳妇,何况家里儿子不止他一个,压力就更大了。

思来想去,刘卫平决定外出打工。

这一次走出大山之后,刘卫平就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在他的“辣条之路”上狂奔。

1997年,刘卫平到了广东,进了一家台资工厂打工。

厂里员工有两三千人,管理却井井有条,这对当时的刘卫平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两年的打工生涯,极大地刺激了刘卫平,他也想模仿别人的模式,结合家乡的酱干作坊,自己试试看。

可家乡虽然是酱干的发源地,交通却不便利,购买力也跟不上,想要创业办厂,只能另寻他处。

刘卫平找来一张地图,先在上面圈定自己第一站要去的地方,他有很多熟识的老乡在西安和洛阳,但这两个地方不在新中国的主干线上,在当时地处偏僻,并不发达。

最终他圈定了河南的郑州和漯河这两个地方。

河南的地理条件有多优越,早在古代就已经证明过了,粮食产量十分可观,而且坐落在漯河的双汇集团,已经在万隆的带领下冲出重围,成了远近闻名的龙头企业。

虽然在这之前,刘卫平从来没有听说过漯河,但他立即想去看看万隆的双汇到底是什么办起来的,认真向对方学习学习。

万隆也没想到,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受他影响跑来漯河办厂,却差点把他从漯河首富的位置上拉下来。

刘卫平乘火车来到河南漯河,他花了10块钱,在旅馆租了一张床住下,就是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摆了4张床,混住着好几个人。

第二天,刘卫平四处转了转,发现河南人也喜欢吃辣,就决定卖辣味,于是立即让弟弟叫上几个人,带上老家的人造肉、豆皮和辣味酱料,来河南漯河创业。

就这样,1999年,刘氏兄弟买了一些锅碗瓢盆,顺利开启了创业之旅,距离他的老对手张玉东创办“玉峰辣条”还有3年。

创业之初,刘卫东既要当老板,也要当伙计,采购、制作、送货,样样都要靠自己,早上5点就要起床进货,晚上12点还没有收工休息。

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即使寒冬腊月也要推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吆喝:“卖辣条,好吃的辣条!”

转机出现在2000年。

那天,他在漯河的一处河堤上遇到一位老太太卖牛筋面,在这之前,刘卫平完全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想着尝尝鲜,就买了一碗吃。

没想到,口感不错,刘卫平灵机一动,想到可以用牛筋面做原材料,结合酱干调料,制作成新品种辣味食品。

这么一想,刘卫平顿时觉得有戏,就缠着老太太问牛筋面是在哪里买的,老太太却以为他要抢生意,坚决不肯泄漏商业机密。

颇费一番唇舌,他才从老太太那里套出话,找到了牛筋面的生产地。

就这样,一碗牛筋面,让刘卫平的命运改写。

当时,牛筋面还是新玩意儿,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

刘卫平找到生产基地一看,那里就是一个小作坊,只有一台简易膨化机,1包面粉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一个星期才卖得完。

所以,当他跟老板说,一次性要6包面粉生产的产品时,老板瞪大了眼珠子,还以为遇到了骗子。

没办法,刘卫平还给老板交了一笔押金:

谈妥后,我交了押金,让店主改进模具。

一个星期后,产品出来了,我们加了点焦糖和辣椒面,变成一种咖啡色的产品,有点像鳝鱼,于是就起名叫'鳝鱼条’。市场反响很好。

鳝鱼条就是第一代卫龙辣条,后来因为鳝字不好写,刘卫平将其改名为鱼条,再后来,又因为独特的辣味,被老百姓称作“辣条”。

2001年,刘卫平赚得盆满钵满,他趁热打铁,注册了平平食品有限公司,不但搬进了漯河工业园区,还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几十台先进设备,大量生产辣条。

恰好此时成龙爆火,刘卫平是成龙的忠实粉丝,就取名为“卫龙辣条”,还注册了“卫龙”商标。

就这样,卫龙辣条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日后甚至走出国门,在国外成为奢侈品。

那几年,各种辣味食品层出不穷,成了抢走小孩零花钱的罪魁祸首。

可惜,好景不长,2005年,央视曝光了大量违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黑暗辣条作坊,国家质监总局也将平江县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

辣条行业受到重创,成了家长口中的过街老鼠,谁家孩子敢买辣条,回家都要挨顿打。

为了挽救企业声誉,刘卫平花重金请来摄影团队,重点拍摄内部流水线的作业情况,主打安全、干净。

虽然这次操作起到一点作用,但同时也被网友质疑是“摆拍”,无奈之下,他后来又请来网络红人张全蛋进行现场直播。

就连人民日报都到卫龙辣条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主动发微博为卫龙辣条点赞,为卫龙辣条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靠着辣条界独一无二的卫生标签,在其他辣条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刘卫平率领他的企业迅速抢占市场,崛起成行业老大。

即使是这样,因为辣条属于新兴产业,生产标准不一,主打安全卫生的卫龙辣条,还是多次被曝光质检不合格。

不过,这丝毫没有妨碍卫龙辣条做大做强,刘卫平的商业帝国也越扩越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卫平的成功,也是一次商业营销的成功。

他甚至不放过任何一次“蹭流量”的机会,电影爆火,他就模仿《逃学威龙》,拍一段恶搞小视频。

苹果手机火,他就模仿“苹果7、苹果8”这样的形式,推出辣条1、辣条mini,不停地玩出新花样。

朋友圈段子火,他立马把广告词印在包装上,“大面筋,约吗”、“来包辣条压压惊”等网络段子,一再让卫龙辣条爆红出圈。

就连卫龙辣条的天猫官网,也会在双十一节日时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被黑记”,只要打开官网就是满屏的表情包。

这些时尚新元素,让一堆关于卫龙辣条的段子、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大有一种辣条是流行趋势的感觉。

而在辣条流行的背后,刘卫平的卫龙辣条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成为了“辣条一哥”,他本人则成了身家550亿的百亿富豪。

据统计,现在平均每天卖出490吨卫龙辣条,真是好粗的一根辣条。

在海外,最贵的卫龙辣条卖19.9美元一包,折合人民120多元,成了继老干妈之后,又一个奢侈食品。

对此,你怎么看?

我赌一包辣条,你也为卫龙出过一分力,你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