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臣”贾似道的一生

 风云际会2009 2017-04-06

    文史现场

    □讲述徐永恩 □记录包建永

    都说贾似道是南宋大奸臣,他是怎么成为“奸臣”的呢?上阶段,千禧读书会请来了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贾似道30多年的徐永恩先生,为书友解读一个有血有肉的贾似道。根据他的解读,贾似道在后世以奸臣面貌示人,是历史最深处的悲哀。

    贾似道1213年生于天台,六七岁才会说话,十一岁时,父亲死于王事上,姐姐被选为宋理宗贵妃。后来,贾似道荫袭了一个嘉兴司仓(管理仓库的小官吏)。

    1238年,贾似道考中进士。有人说他不学无术,全靠着姐姐的裙带关系,才做大官。事实上,宋代科举制非常严格,没有一个人是不经过考试而得进士第的。

    1247年,姐姐贾贵妃去世。此时,贾似道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他的辉煌尚未开始。

    如果说之前贾似道是因为姐姐的关系当官的,那么,贾贵妃死后,贾似道还能依靠谁呢?

    其实,贾似道是非常有才干的一个人。比如,他驻守两淮等地,功绩显著。贾家宗祠里一直挂着一块匾(毁于文革),上写“德被两淮”,是两淮百姓赠予的。文天祥称赞他的笔墨文字,保存至今。

    贾似道爱民。宋宝佑五年(1257),贾似道镇守扬州,在“州宅之东”重建了郡圃,景色优美。郡圃是州府衙署的园林,从来不向平民百姓开放。贾似道却要与众乐乐,向百姓开放,连乞丐都可以进。这些惠民之举,都有史料可查。

    被后世军史家称为“机动防御大师”的名将孟珙,死前推荐贾似道接任自己,当长江防线总司令,同时向贾似道推荐李庭芝,要他用好李庭芝。贾似道没有辜负孟珙所托,防守住了蒙军进攻,并重用李庭芝,让李驻守扬州。李庭芝治军有方,即使临安被元军攻破了,前线扬州仍在宋军手中。

    淳佑十年(1250年),贾似道升到两淮制置大使兼淮东安抚使知扬州。从此,他治国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官也越做越大,直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宝佑六年(1258),蒙古蒙哥大汗决定发动全面侵宋战争。他先后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他御驾亲征,首先从西路进攻四川,但在合州钓鱼城受到宋军顽强阻击。东路,皇弟忽必烈率大军经河北、河南一路而来。南路是策应部队,从云南大理北上,经广西入湖南。

    边境告急,宋理宗任命镇守扬州的贾似道为枢密使兼京西两湖四川宣抚大使,进驻峡州(湖北宜昌),加强长江中上游的防御,并由贾似道对各战区统一调遣指挥。

    开庆元年(1259)七月,进攻受阻的蒙哥死于合州城下。值得一提的是合州钓鱼城之战。开庆元年二月,蒙哥率4万军队围攻钓鱼城。先是派南宋投降者去招降,合州知州(州治已移驻钓鱼城)王坚断然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发起猛烈进攻,但在王坚与副将张珏抵抗下,蒙哥占不到便宜,自己也被火炮击伤,不久病逝。随后蒙军北撤。钓鱼城是宋军防御得最彻底的堡垒,直到1279年,江山易主,南宋国土几乎沦陷殆尽,处在防守前线的钓鱼城仍在宋军手中。在蒙军答应不杀军民一人、不屠城的要求下,守将王立才带领军民投降。因此,可以说钓鱼城是唯一一座未被蒙军屠城之城。

    正当蒙哥在西路受阻,忽必烈的东路大军迅猛南下,从河南渡过淮河,强势推进,至开庆元年八月底已打到长江北岸,九月初九,围困鄂州。

    忽必烈多次进攻鄂州城,都被鄂州将领张胜击退。双方处于暂时的相持状态。而实际上,鄂州空虚,若无支援,坚守不了多时。

    此时,宋理宗见蒙军压境,几乎丧失了信心,都准备迁都了。

    所幸的是,蒙哥死后,西部威胁解除,宋军防御重心东移。驻扎在峡州的贾似道奉命移师汉阳,支援鄂州。各路宋军也陆续赶来支援。

    开庆元年十月,贾似道作为宋军前线最高指挥,从汉阳来到鄂州,设法潜入被蒙军团团围住的鄂州,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

    蒙军急于速战,多次进攻,都被宋守军击退。蒙军又挖地道攻城,贾似道命令士兵在城墙内壁建造木栅,形成夹城,蒙军也无法从地道潜入。看到贾似道统军才能,忽必烈感叹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时间进入冬季,鄂州城难破。

    自蒙哥大汗死后,一直未立新大汗,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正紧锣密鼓地密谋大汗之位。忽必烈得到消息后,非常焦急,加上鄂州之战让蒙军侵宋锐气大挫,他在谋臣劝说下,先回北方继承汗位。

    忽必烈撤走,蒙军此次灭宋计划宣告破灭。

    鄂州保卫战前后持续近3个月。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贾似道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胆略。试想,作为前线最高军事指挥官,在战局不明朗的情况下,敢于潜入被敌军重兵包围的孤城,亲自指挥作战,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略啊!自古至今,这样的指挥官也不多见吧。

    但是,战后有人说贾似道阵前卖国,曾许诺忽必烈割地赔款,并虚报战功。这样的指责对贾似道是不公平的。在战争中,打打和和是常有的事,两军相持阶段,贾似道适时提出过议和是可能的,但卖国则毫无根据。就简单的道理来说,如果贾似道真的有过卖国行为,忽必烈即位后,必然会要求南宋朝廷履约。而事实上,鄂州之战之后直至南宋灭亡,忽必烈始终没有提过这样的要求,也没有借此要挟贾似道。退一步来说,臣子在没经皇帝授意下,私自跟外国签约,割地赔款,史无前例,而且也是无效的;贾似道即使有再大的胆子,也不会做这种无效且会被杀头的傻事。纵观南宋和蒙古双方的史书,也都没有贾似道割地卖国的记载。

    我们看看当时相关人对贾似道鄂州之战的评价。刘克庄称赞他“以衮衣黄钹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宋宝佑元年(1253)进士第一人、以“切直”著称的官员姚勉,在景定元年(1260)五月十六日所作的《贺丞相贾秋壑启》中,称赞贾似道有“经文纬武之略,出将入相之才。身佩安危,力侔造化”。文天祥也在文章里直言贾似道“鄂州之战何勇也”。

    正是因为鄂州保卫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和显示出的各方才能,贾似道才在战后1260年被任为丞相。

    出任丞相后,贾似道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比如公田法,规定家中田地200亩以上者,三分之一归公,归公田地低价卖给无地耕种的农民。为了推行这条法律,他自己率先捐田一万亩。

    又如在军中推行打算法,整顿军纪,打击虚报兵额冒领军饷等行为。当时,泸州太守刘整与上司蜀帅俞兴有矛盾,俞兴便首先在泸州执行打算法,核对泸州的军前钱粮。刘整自知腐败,经不起核实,就千方百计贿赂俞兴,托人说情,但俞兴不为所动。刘整害怕,叛宋降蒙。

    贾似道的改革有利于国家,却直接损害了朝臣中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和地主阶级利益,受到很大阻力。南宋亡国,那些地主阶级的遗老遗少们就把所有罪责都推给了贾似道,什么脏水都往贾似道身上泼。比如,他们把刘整叛国说成是贾似道打击造成的。又比如,1274年宋度宗死后,贾似道主张立四岁的幼子继位,他们就骂他立幼不立长是为了好控制朝政。真实情况是,宋度宗长子也才6岁,哪个皇子继位都需要辅政。贾似道之所以主张立幼子,是因为幼子是嫡子--立嫡不立长是正统观,那些遗老遗少们却避而不谈。

    还有如骑墙派陈宜中,依附贾似道上位。贾似道兵败丁家洲,大势已去;陈宜中一听到贾似道战死的传闻,第一个上书皇帝,追责贾似道。

    之前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朝臣、地主,此时全都落井下石,要求朝廷严惩贾似道。

    垂帘听政的谢太后倒是说了句公道话,她说贾似道是三朝元老,对南宋江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最后,贾似道被贬官广东。

    会稽(绍兴)县尉郑虎臣的父亲曾犯法,被贾似道处理过。这次贾似道贬官广东,他主动要求押解贾似道赴广东,伺机报复。

    宋度宗父亲、宋恭帝爷爷赵与芮被封为荣王,在绍兴生活了四五十年。眼看贾似道兵败,南宋江山难保,他对贾似道也充满怨恨。他授意郑虎臣途中杀死贾似道。

    在押解途中,郑虎臣多次让贾似道自尽,但贾似道不愿就死。郑虎臣一路折磨他。到了福建木棉庵,贾似道上厕所,郑虎臣趁其不备,用榔头敲死了他。之后,贾似道被抄家,郑虎臣掠走其财产,到了苏州,成为巨富,被称为“郑半州”。

    郑虎臣杀贾似道是没道理的。贾似道已被依法流放,他作为押解的公职人员,为泄私愤,违法滥杀犯人。国家风雨飘摇,他吃公家饭而不思报国,反而掠夺贾似道家产,中饱私囊,行径卑劣,道德败坏。

    可是,郑虎臣这样的刽子手,于国毫无贡献,在历史上却成了英雄。

    南宋的历史,是降元的遗老遗少写成的。他们自己救不了大宋江山,成了投降派,便把亡国的责任全推到了贾似道身上。贾似道是南宋灭亡的替罪羊。他死后,他的著作和与他相关的史料大多被毁弃。留传下来的对他的正面评价的史料很少很少。

    --“奸臣”就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

    这是历史的最可悲之处。

    实际上,贾似道除了能打仗、能治军、能理财等才能,他还很重视文化发展,自己文化修养也很高。他著有《悦生堂随抄》《奇奇集》《促织经》等(大多散佚),曾召胡三省入贾府专心校注《资治通鉴》,还精通书画。明张岱在《西湖梦寻》写到:“诗文中之有曹孟德,书画中之有贾秋壑。”

    总之,贾似道不应该是脸谱化的人物。研究南宋史,探寻历史上的真实南宋,怎么都绕不开贾似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