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英章:从两篇欧书的习作谈点体会

 书童的主人 2017-04-06


《九成宫醴泉铭》

从两篇欧书的习作谈点体会

——田英章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的欧阳询,以他那险劲刻厉、法度森严的艺术风格,被世人所推崇,所敬爱,称为“翰墨之冠”、“人以为法”的学书楷模。我们学临欧体,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欧体的艺术风格和技法要领,把握住他最精华、最本质的东西,尽可能地少走些弯路。

这两幅字,一幅是姚仲强同志写的(姚仲强,女,三十一岁,中央组织部干部,学书仅半年余);另一幅是卢中南同志写的(卢中南,男,三十二岁,军事博物馆书写员,学书廿余年)。他们二人均学欧体,都以《九成宫》为主要临本。我对他们的字,有如下一些看法,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姚仲强同志虽然起步较晚,但很用功。她临得很仔细,很认真,对每一笔都一丝不苟,刻意求真。从她的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志没有轻浮急躁的情绪,半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她这篇字说,“安”、“官”、“深”、“身”、“书”、“寻”,比较不错。特别是“安”字的一长横,写得很直,也很有力量,顿笔也处理得很得当;“官”字的“宀”,虽不尽美,但从气势上来看还是不错的;“深”字的三点水,虽然不够熟练,但把握住了欧体的这一特点;再从她的整篇字看,横竖笔画较直,也较有力量;左点好于右点;结体也较为匀称,没有矫揉造作和哗众取宠的意态。不管她写的水平高低,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志书风正派,字字求真,是老老实实的作学问的态度。

卢中南同志的这幅字,水平较高,而且也书写认真,一丝不苟。他在把握欧体的特点、风格等方面有了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功力。他这篇字里,大都写的很好。特别是“成”、“孟”、“巗”、“迢”、“差”、“窮”、“流”、“之”、“养”、“贽”、“仪”、“遂”、“垂”等字,不论从笔画上还是结构上看,都很成功。使人一眼看去便知写欧。卢中南同志是目前所见学欧的青年人里的佼佼者。

欧阳询用笔洁净含蓄、挺拔刚劲的艺术特点是世人所公认的。他是方笔、圆笔并用,每一笔几乎都有不太尖锐的棱角,使得我们看上去有一种“铁画银钩”的锐气,这样就突出地表现了楷书的味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楷味”。同时,在一些地方他又有似方圆的的笔画,而且用法得当,恰到好处。这样又增添了秀润停蓄的意态,构成了欧体端庄、工整、秀雅和飘逸的艺术风格。我们说写行书要有楷书那种庄重感,写楷书要有行书那种飘扬感。铁板一样的楷书是没有生气的;而轻浮油滑的“楷书”也根本不能称其为艺术。卢中南的字在这方面结合得比较好,但是若能在端庄方面下一些功夫,定能更上一层楼。

欧体字重于取势。甚至对每一小笔也不放松筋骨刻划和位置的安排。以“里紧外舒”的 手法,把险峭之姿和刚劲凝重的意志结合得天然自如。《九成宫》里面的“武”字,那

“斜钩”笔,写得淋漓畅快,笔势磅礴,又恰到分寸。卢中南同志写的“武”,间架结构差不多,总体看还可以,但如果把“武”中的“止”字,再写的稍微大些,或是“斜钩”笔的上端多露一些,下端早收一点可能会更好。要知道欧字写的有些神采,往往在于这一发之间。

健与美是密不可分的,就笔画来说,是否有力量,不全在于粗细。须知“粗不为重、细不为轻”。是否有力,主要是看笔画的力度。我们有些同志在写欧时,往往喜欢把笔画写的很粗,说这样才显的古拙,厚重。其实,笔画过粗,再没有棱角,不仅失去了欧体最基本的神采,而且不臃肿,粗笨,自然就更无流畅,飘逸可谈了。当然,认为把笔画写的越细越好,也是不妥当的。

姚仲强同志的字,结构散了一些,如她再写得紧凑一点,恐怕这笔画就过粗了。卢中南 同志在这方面掌握的较好,只是“宇”字的最后一笔稍重了些,如果再细一点,效果可能 会更好。

另外,横竖笔画直挺也是欧体的一个特点。我们细看欧字,无论大横小横,长竖短竖都很直,几乎很少有弯。这样就构成了欧体的飘逸、峻峭的风格。我们有些同志写字却故意把 每笔都写个弯,故意要一个弯度,我觉得是不美的。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是拖泥带水,毫无秀雅之气,当然也谈不上“铁画银钩”。更有甚者,这些同志还在每一笔的起笔处加上一个听谓的“藏锋”。这个“藏锋”就形成了一个疮磨,笔笔皆是,无一例外。我们对照一下欧阳询的字,发现并不全是如此,有些字的某一笔藏一下锋,确实显得很厚重、古拙,但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把每一笔都写成这个样子,未免有点“东施效颦”,太俗气了。

欧体的间架结构特点是紧结精严,每个字的中心匀集而外部开张,即收得起来也放得 开。卢中南同志的字如“孟”、“维”、“巗”、“差”、“窮”等字结构紧凑,也很开张。而有的字有些散,有失神采。

因为限于我的认识水平,大概有许多问题我还没有认识到,所以说不出更多的话。不过 我从观察他们书作的同时,我也好象照了照镜子,得到了许多启发。从他们的字和字贴对照上,我得到了学欧书的一些体会。

欧阳询小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附: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高清图)

《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另据史料记载欧阳询祖籍山东,祖辈在湖南做官后居住湖南。)人。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在陕西麟游。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早,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加之当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数以百计帝王中一位较英明的君主,特别是”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撰文铭记,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碑载:贞观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说明了醴泉的由来。铭末曰:“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颂中有劝,是魏徵对太宗的谏语。

现存书法的宋拓本以故宫博物院李褀藏本与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的拓本最为知名。两件拓本,前者笔墨丰厚,后者风姿瘦劲,可谓同曲异调,各具神彩。欧阳洵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历经陈、隋、唐三朝。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此铭是其代表之作。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九成宫醴泉铭》高华浑补,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九成宫醴泉铭》平直中又有精细变化,撇捺用圆笔,钩多用隶法,直钩出锋较短,弯钩曲圆,结体窄长,写得工整刚劲,法度森严,结体上下匀称,用笔峭劲稳重,横画多稍向上取势,为欧阳询的经典之作。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据今1377年。)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图见篇尾),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碑文】

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议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休雨,由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借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苦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暇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双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实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未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勒深伯禹,绝后(光)前,党三迈五。握机蹈矩,乃至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宫,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普降样,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拒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优。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敕书。

无缺字本(高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