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单车“挤爆”深圳湾 谁背锅?

 静候a 2017-04-06
先来看看网友经典的吐槽:以前只在大马路上堵车,现在我走个人行通道都能堵上半天。

4月3日,万余辆共享单车“攻陷”深圳湾公园。沿海可供单车通行的观光道一路停满了共享单车,路被单车占了一大半,剩余路面游人摩肩接踵,行动不便,场面壮观。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

3月26日,数十辆共享单车“占领”武汉长江大桥,造成桥面交通受阻。而据了解,这是共享单车连续第二周占领大桥。3月19日,50余辆游人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摆满桥面,严重影响了大桥交通秩序。后来交警花了三小时才清理完这些“拦道夫”。

共享单车为大家带来出行便利,但随着单车数量和品牌的激增,也带来了一些不便。

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用眼镜蛇效应来解释。眼镜蛇效应指的是针对某问题的解决方案,反而使到该问题恶化

这个词来自殖民时期印度的逸闻:政府计划要减少眼镜蛇的数量,颁布法令说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印度人为了赏金反而开始养殖眼镜蛇。当英国取消赏金后,养殖蛇的人把蛇都放了;放出去的蛇继而大量繁殖,结果眼镜蛇种群数量反而上升。

由于种类太多,同范围内虽然有多种单车,但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导致单车使用率降低。根据观察,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域多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例如地铁站口、办公楼下、各类公园和景点。而共享单车的投放方式多是用货车运来后成批投放,因此一个热门区域会突然出现大量的单车,每个品牌来一批,就足以覆盖整个区域。

共享单车的初衷是带来便利,但当其入侵公共环境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不便。人流将单车带入另一个人流量大的公共空间时,单车就会占据原本属于人和其它交通工具的空间,由此造成拥堵甚至可能诱发事故。

共享单车如今已遍布大街小巷,但其停放和管理至今未有相关规定问世。这是不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失职呢?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得知深圳湾公园事件后,禁止4月4日全天共享单车入园,园内单车租赁暂停一天。摩拜连夜清理园内滞留单车,小蓝也在半小时内搬走了所有滞留在园内的共享单车。

但这样就真的能解决问题了吗?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在节假日单车加大投放量的公园门口,禁止单车入园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大量的单车将会被停放在公园门口、路口、车站等地方,而当这些地方被堵满,发生紧急情况后人群的疏散又如何进行?

有人说共享单车考验国民素质,考验人性,但不知共享单车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考验,又能接住几招?

共享单车入侵公共环境,你认为是人为原因还是管理失当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