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Winfred吴 2017-04-07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已经存在记忆里很久,但几次踏上印度的土地,都没有去桑奇。
    桑奇偏离印度佛教八大圣地,所在的小村位于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首府波帕尔(Bhopal)东北方约46公里处,在印度历史上是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之一。
    桑奇(Great Stupa of Sanchi)始建于2300年前的阿育王时代,可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佛塔遗迹。塔门上的浮雕,精美瑰丽,活泼生动。记载的是佛陀生平和本生(Jataka)故事。
考古学家根据大塔南门外的一根阿育王石柱,以及在大塔核心挖到的一座小砖塔推测。相信桑奇最初的小砖塔,是孔雀王朝(Mauryan Dynasty, 公元前 321- 前185)阿育王所建造的八万四千塔的其中一座。阿育王完成统一大业后皈依佛教,打开佛灭后八个国家建造的八座佛塔中的七座,取出佛陀舍利,重新分为八万四千份,在各地交通要道上建立八万萬四千座塔,重新安奉,供人礼拜。
    虽然遗迹上的阿育王石柱已倒地,剩下一截连接地面,但据资料,在印度佛教圣地,能同時看到阿育王柱及阿育王所建的塔的,仅有桑奇一处。
    在孔雀王朝之后的巽加王朝(Shunga Dynasty,公元前185年-前73年)、安达罗王朝 (Andhra Dynasty,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亦称为萨塔瓦哈纳王朝Satavahana Dynasty),都在桑奇进行了扩建,建设活动一直持续到11世纪。桑奇在伊斯兰教入侵之后,逐渐隐入丛林。
    尽管桑奇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个名字却从不曾出现在任何佛教经典纪录中。佛陀也不曾踏上这片土地,法显和玄奘也未曾提到过这个圣迹。所以不像印度其他的一些佛教古迹,是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详细记载去寻找挖掘的。桑奇的发现是很偶然的,用佛家的眼光来看,那是前世业缘的召感吧!
公元1818年,英军孟加拉国骑兵队的指挥官泰勒(Taylor)驻军小山头,无意中发现了桑奇,那时桑奇已经沉睡了800年。
    这一大发现引起考古学者的注意,此后的挖掘、搜索,当然对古迹又造成进一步的破环。期间印度考古学之父亚历山大·康宁汉(Alexander Cunningham,1814-1893)还建议将两座雕刻精美的塔门运送到大英博物馆。幸亏计划中途出现了阻碍,塔门总算没有被肢解,留在了原地,不然今天看到的桑奇,可能和看到敦煌一样痛心。
印度导游谈到桑奇,言语之间对于英国政府官员还有英国考古学家,是多少有些肯定的,不像新疆导游的愤恨。还记得新疆导游在敦煌提到西方考古学家斯坦因时对我们说:他化成灰我都认得!无论如何桑奇的发现和修复,几位英国考古学家都要记上一功。
    1851年,在考古学家康宁汉努力下,在大塔核心发现阿育王砖塔的砖块,在二塔中找到阿育王时期十位上座长老的遗骨,在三塔中取出佛陀的两大上首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的舍利。但是传说中原本应该在塔核心的佛陀舍利却始终没有被发现。
    1880年初,在柯尔(R.E.Cole)少校的强力支持下,桑奇获得基本的修复,并且将康宁汉打入塔中的竖直井填补起来(这康宁汉也太过份,挖不到舍利罐,就弃塔不顾)。
1882年,大塔的两座塔门和三塔残存的塔门终于重新站立起来。但因为缺乏专业的认识,在重建中,塔门横梁前后放反,例如大塔南门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三塔南门的上横梁。这些疏忽一直留存到现在。
桑奇更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却要等到1912年才由约翰·马歇尔(John Hubert Marshall,1876~1958)来完成。
    马歇尔的修复态度是严谨而忠于原始形态的。
    他重修大塔上的裂缝和大洞,重建双边阶梯和大塔顶端的栏楯,以石板铺设地面绕行步道,补救二号塔的塔冢,重砌三号塔,他还细心地为整座山丘规划了完整的排水系统。
最重要的是,他和工作伙伴阿弗烈德· 富彻(Alfred Foucher)将塔门的丰富雕刻做了周详的摄影记录,考证雕刻内容。他还建立一座博物馆收藏桑奇古物。
    马歇尔为桑奇的再造,付出长达八年的时间,让桑奇的美重现世人眼前!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知道了桑奇,朝圣者和观光客不断涌来。
桑奇最美的雕刻在大塔四方入口处的四个塔门(Torana)。
    公元前1世纪左右,安达罗王朝在德干高原一带崛起,他们在大塔的四个入口处,竖立起四道塔门,上面的雕刻非常精致,简直可以媲美象牙雕刻。根据南门石柱上的铭文,推测这些精湛的石雕艺术大多是由当时的象牙雕刻师所制作。
    早期佛教艺术不造佛像,桑奇塔门上的雕刻都以菩提树、佛脚印、法轮作为佛陀的代表。大塔的几尊佛像是公元1世纪左右贵霜王朝(Kushan Period,AD50~320)时代才开始出现的。大乘佛教兴起,秣莬罗(Mathura)风格的雕像开始出现在桑奇,这也是佛教信众开始为佛造像的时代的开始。
    欣赏桑奇的雕刻,桑奇的美不止在雕刻,还体现在那上下一心、代代延续的那份对信仰的虔诚和奉献;雕刻上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大塔的南门,是四个塔门中建成时间最早的一座塔门(Torana)。南门上有铭文,明确地写着奉献者Ananda的名字,并说他是安达罗国王Sri Satakarin的艺师总管,说明塔门是安达罗时代所修筑的。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南门附近的阿育王石柱残存部分。阿育王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法敕多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法。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当年立在南门旁边的阿育王柱已断,上半截如今躺卧在附近的一座石亭内。这根石柱是以质地细密的白砂岩雕制而成,柱身上还铭刻着阿育王的法敕。它在考古学家康宁汉前来调查时已经断裂倒塌了。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南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南门的石柱头以狮子为标示,仿自阿育王石柱。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进入桑奇古迹,最先看到的是大塔保留最完好的北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北门内侧的精致雕刻。上横梁雕刻的是:《毗输安呾罗王子本生经》(Vessantara Jataka)。沙咖天帝想要测试菩萨(佛陀的前生),以加强他的戒行。因此伪装成一个老婆罗门,向菩萨索求其妻,以测试他的喜舍心。下方是佛传故事:魔王波旬,派遣三个魔女,名叫渴爱(Trsna)、憎恶(Aroti)、贪欲(Raga),诱惑佛陀,以及苏嘉塔(Sujata)供养乳糜的佛传故事。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北门的精致雕刻。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北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保存得最好的大塔北门,雕工细致得如象牙雕刻。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有波斯、伊朗地方风格的雕饰花纹。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尼连禅河。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迦毘罗卫国(Kapilavastu)王后摩耶夫人夜梦白象入胎。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寺院遗址,仅剩希腊风格的石柱。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佛传故事:太子四次从王宫四门出游,看到了人生有老病死苦,之后夜出王宫,立志寻求灭苦之道。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早期佛教雕刻不立佛像,以佛脚印等代表佛陀。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塔的几尊佛像是公元1世纪左右贵霜王朝时代才开始出现的。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优楼频螺村(Uruvela village),佛陀成道前苦修六年的地方。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佛传故事,佛陀显示神通,度化拜火教三兄弟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菩提树。据说在佛陀时代,舍卫城内的信众在雨季佛陀外出行脚之后,就必须忍受九个月思念佛陀之苦。一次 ,阿难代大众向佛陀请求,希望能留下一件纪念物以解思念之苦。佛陀答应了阿难的请求,允许将来自菩提迦耶的菩提树苗种植在祇树给孤独园内,作为人们礼敬和供养的对象。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尼连禅河。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大塔西门,建成时间最晚,柱头形制也和北门东门的四象以及南门的四狮不同,是四个侏儒。第三横梁雕的是佛本生故事:《六牙象王》。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东门方柱与第3道横梁末端交角处的托架像《树神药叉女》,约作于公元1世纪初叶,是桑奇最美的女性雕像。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塔东门。第三横梁刻的是《阿育王参谒菩提树》,第二横梁《出家逾城》。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塔东门第二横梁雕刻《出家逾城》,最右边可见一对佛脚印。太子唤醒了他的御者车匿(Chanda),牵出了他的爱马康特迦(Kanthaka),悄悄地出了宫殿,离开了迦毗罗卫城,进入了森林,削去头发,脱下华服,穿上用树皮编制的沙门服,然后嘱咐御者车匿,带著他的服饰和那匹白色的爱马,返回宫中,向父王报告,他已出了家,若不成道,决不回国。当时佛陀的年龄是二十九岁,有的传说是十九岁。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西门石柱柱头的雕饰是侏儒,是四门中最后完成的。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大塔的的绕行步道,供信众们绕塔礼拜。由巽加王朝时期的民间富商捐献。寂静的走道仿佛时光隧道,引人走入久远的桑奇。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塔南边可见寺院、佛塔的遗迹。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二塔是巽加王朝时代所建,塔中发现了刻记阿育王时代十位上座长老比丘的舍利容器。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三塔,四个塔门只残存南门,1851年发现佛陀上首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的舍利。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石锅。
桑奇,不见佛,佛却无处不在!
大塔和远处的三塔。

拍摄时间:2012年11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