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阳风俗】娶一个彭阳姑娘,要过多少关?

 源源不断 2017-04-07
彭阳农村汉族传统婚嫁礼俗


来源:彭阳县史志办公室


彭阳农村汉族婚嫁礼俗大同小异,大致包括下列程序。


一、说媒



媒人(又称“猴下山”)在传统婚姻中发挥重大作用。旧时礼俗就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之说。男女双方必须由媒人撮合方能成亲。

乡下人讲的是“见婚姻说成,见官司说散”,是积德行善做长事;“拆人一婚,久子不生”是做短事。媒人有时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有时受人之托,成人之美。总之,媒人不仅要能言会道,还要有吃苦精神。所谓“跑断腿,说破嘴”即指此。



二、相亲

旧时礼俗忌讳男女独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特别是大户人家更为封建,把“女大十三,不离娘的床边”作为美德宣扬并遵守。大多数少女身处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谈婚论嫁之时,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甚至婚前男女双方不曾见面。新中国成立后,取缔包办婚姻,提倡男女自由恋爱。农村人称之为“自瞅对象”。

相亲,一般由媒人约好时间和地点,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或者是男方随同媒人去女方家相亲。作为主角的男女双方都尽力收拾打扮一番,以获取对方的青睐。

如果女方家盛情款待男方,说明亲事八九不离十。如果是男方逗留片刻向媒人提出要走,或是女方家人语言吞吐,行动敷衍,迟迟没有备菜之意,说明这门亲事告吹。不同意的话是当时不能表白的,媒人都是察言观色,起身婉言找借口告辞。

相亲同意后,女方由母亲或他人同去男方家去“看家”。男方家早做准备,打扫卫生,备好酒菜,所有成年人备好现金,要出手大方地给女方给钱。女方如果半推半就后接过钱,还要给领女方的人也给点辛苦费了。这就说明女方认可这门亲事,如果女方不接钱,执意要回,说明亲事告吹。


三、合婚

1.查根基。过去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明察暗访,叫“查根基”。主要互查对方家族近三代人的家境、职业、品行、健康等,以求门当户对,心里踏实。

2.“合命宫”。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请阴阳按照双方属相、出生时间推算“生辰八字”,涉及阴阳五行,由此推算双方是否相生相克、犯大小丁,就是说是否合婚,相合的如“猪狗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的如“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又有“血败”(怀在败月)和“明败”(生在败月)之说,如“正蛇二鼠三牛头,四猴五兔六狗头,十月鸡儿架上凑,十一月老虎沾山走,腊月老龙不抬头”。其中,最为忌讳的是血败,不能成亲。明败,一般也不宜成亲。在农村,尤其是老年人非常迷信“生辰八字”,婚姻其他一切都顺利,只因“生辰八字”不合,许多婚姻也就由此夭折。

3.“自验”(送自验酒)。由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两瓶酒,女方家把酒摆放在自家锅台灶前上香,求神灵保佑。过去自验期一般定为三、五、十天不等,后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自验期最短可为三天。自验期之内若风平浪静,双方家庭平安无事,证明亲事顺利,可以按程序继续进行。自验期内若任何一方家庭如果发生吵架、失窃、人或家畜得病等,有的甚至打个碗碟都算不祥之兆,就验证这门亲事不顺乎,又叫作“不合(方言读guǒ)”,就此免谈,并退回自验酒结束。


四、研礼


旧时农村多是父母包办的买卖婚姻,讲的是“养羊采粪,养女接困”,都有数额不菲的彩礼。地无亩数有埂,人无价款有比,一般以本地左邻右舍已出嫁女子的彩礼为基数,均有程度不等的增长。彩礼少了说是自家女子不值钱不如人,所谓“养女不强,倒回杀羊”,既冤枉又没面子,因此女方家彩礼一般要得高,所谓“宁可要得跑了,不可要得少了”。男方家若嫌太多也不能直言,只能说是水太深过不去。这就要由媒人纵横捭阖,多讲讲男方家的困难,恳请减少,女方家一般都会作出或多或少的让步。要来的彩礼,经济拮据的家庭一般只会拿出一部分给女儿做嫁妆,经济状况好的家庭会把彩礼多陪或全陪,甚至倒贴,说得是“养女是个赔钱货,不陪意不过”。



五、定亲

也叫“栓媳妇子”,程序繁多。一般在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八月十五等节日安排,要么就要请阴阳选个吉祥日子。其程序一般包括下列:

送头程。男方一般拿20个带红点的馒头、酒和礼方(一块大肉从中间划开,皮连两边方正,贴红纸条)外,给女方送几套衣服布料、鞋袜等。

沾亲布。给女方父母各一件或各做一身衣服的布料。

栓媳妇子。由男方长辈到女方厨房的灶台上上香烧表,行磕头礼,用右手食指沾表灰涂在女方两眉梢前额中间,叫“打号”,又叫“号媳妇子”。再用一丈二尺红头绳编成项圈叫“锁锁”,上面栓银圆或钞票,多少由女方确定,亲手给女方戴在脖子上。

走礼。男方根据自家情况量力而行,先交一部分彩礼,女方家族长辈从彩礼中拿出少许钱交给男方叫“让礼”,让出的彩礼不能带回,过去随手交给女方,现在有的由媒人分给男女各一半。

接准心。男女双方当着双方家人的面,互赠礼品,证实双方都诚意成亲。

要二程。女方本人及户族在场的人给女方要东西,品目繁多,衣服鞋袜,针头线脑,金银首饰、珍珠纽扣、家具用具、麦和羊(麦羊是“美祥”之谐音,以后演变成钱)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90年代流行“三金一冒烟”,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和摩托车。男方家长不敢全部答应,只能应许极小一部分。如果相差悬殊,媒人也非常头痛,从中多次协调斡旋,替男方求情,直至双方勉强接受为止。红口白牙,说到做到。定亲后,每年男方要管女方四季衣服。逢年过节,男方要去女方家“追节”,万可不能得罪亲家,否则女方家会让男方再“爬二扇坡”,又称“接牛腿”,就是要二次彩礼。


六、送二程

也叫“下二程”,也称为“送绢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兑现承诺,前面“要二程”中定下的物品要办齐备。二是“齐礼”,就是缴清彩礼。三是商量娶亲时所有规程及“折仪”。折仪是女方娘家为陪嫁妆要求男方承担部分钱,一般多为半数。从女方家人要多少“折仪”就略知女方家陪多少钱的嫁妆。最后就是“问话”,男方提出大致某月娶人,征求女方意见。


七、择期


有称“看日子”。农村传统观念中认为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把结婚又称为“翻人身”。说男人一辈子若不结婚打光棍死后十岁折一岁,称之为“没有翻人身的大死娃娃”。因此结婚日子很重要,必须选一个良辰吉日。要请业务精通的老阴阳仔细翻阅皇历,掐算出生辰八字,推算出一两个黄道吉日任选一个。



八、通话

隔月隔年不通话,有的叫“通信”或“给话”,就是在结婚的当月,根据双方准备情况,选好结婚日子,正式通知女方,尽快做好结婚准备。


九、婚礼准备

打婚书。婚书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是由男方的家人去请阴阳写好婚书加封皮,新女婿和新媳妇是不能看婚书的,若看到就视为不吉利。娶亲的那天把婚书带到女方家放到灶前,上香叩头,叫“下婚书”。再由女方家人装入空枕头内,垫在女方屁股下带到男方,再由婆婆避过男女双方将婚书撕碎缝到装荞皮的枕头里,隔门扔到洞房床上。打婚书时阴阳还要写好新人“上下马”单子,规定女方出嫁那天上下马方向,马前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相克的属相避之大吉。再写些有“花红盖之”字样的红纸条,在娶亲路上抛洒,祈祝。

响棚。男女双方家都要提前请本户族人和本村五七户家门(外姓邻居),每户来一两人帮忙,又叫“代劳”。由东家和大家推荐一两人当总管。负责安排供水、烟酒、接送宾客、提壶端盘,执席下菜、布置新房等。布置好的新房房门紧闭,毛头女子(未嫁女子)、孕妇、产妇、孝子(办过丧事未过百天的人),是千万都不能进去的。


十、娶亲



娶亲的人要去单数,回来时算上新媳妇够双数。娶亲人员具体分工:赶箱子的(负责拉运女方嫁妆);卡人的(抱新媳妇上马或上车);拉马的(拉新媳妇骑牲口的男童);约客的(专门陪送亲的娘家人)。把送亲的人称为“大客”。

娶亲时要带上礼品、礼方、半席干果(瓜子、花生、大枣等),给新人备好路衣路带、手套和上马鞋。此外,还有“坐斗”(用小布袋装上小麦)、折仪钱和喜钱、“伴米(伴女之谐音)行行(过去盛油瓷器)”(以后多为两个空瓶子,里面装一撮小米,各插一根红筷子)、“伴女布”(一块红布剪开均一指宽的布条开口,娶亲的和新女婿先各撕下一条,在上衣中间纽扣处栓上,剩余的全带到女方家,送亲的大客们每人也要栓上一条)、“换碗子”(用红布包一对碗,两碗扣合一起,里面装上食品)、“离娘布”(为新媳妇的爹娘准备的一身衣料)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娶亲全用牲口。娶亲出发前,备齐鞍蹬,被子两边折起(新媳妇的脚要装里面的)。娶亲队伍出发时,新女婿要倒骑牲口随娶亲队伍前行百十步后再返回。娶亲队伍一路上撒“花红盖之”纸条,逢桥过十字路口要燃放鞭炮。到女方家先下婚书,贴好上马单,女方家查验所带东西是否齐全,然后入席吃饭。

摆陪方。筵席后女方娘家人在院中开始摆所陪嫁妆,向所有来宾一一说明后,移交娶亲负责赶箱子的人,一般多为女方姑、嫂或姐妹操作。所有东西装在一个大红木箱里,所谓“养儿有个庄子,养女有个箱子”。这箱子就是装嫁妆专用的。箱子里衣服鞋袜、洗涤化妆用品等种类繁多,色泽亮艳,加上摆陪方人的渲染言辞,更加夺人眼球。但最有情趣的是摆陪方人每摆一件陪方,都要向娶亲人索要钱,而且索要得越多越好。摆陪方的一方是巧舌如簧,多找借口索要,娶亲的一方则是多开玩笑,尽量少掏,有时双方会形成僵持局面。最后娘家人往箱子里扔喜钱,娶亲人则要加倍扔。女方娘家人会说:“娘家把钱给,婆家多一倍!”男方娶亲人则说:“要掏一样停(方言,一样多),两头不受穷!”整个过程说笑不止,热闹非凡。摆完陪方,就由赶箱子的收拾捆绑好,驮在牲口背上,中间还要坐上女方家的平辈或小辈小男童,叫“压箱子”。

娶人。又叫“卡新媳妇”,这是件费劲的差事。女方坐在家里下炕角,由小哭到大哭,要做不愿去反抗姿态,否则,会遭到邻里的嘲笑。娶亲的人先给女方戴上红盖头,然后抱起来,一鼓作气抱到门外的牲口背上。新人穿好路衣,系好路带,佩戴护心镜。路上若碰到其他娶亲队伍要停下来,新媳妇要互换东西,一般都在临行前在衣襟上插几根针做准备,或者是顶针、手绢更好。

约客。女方娘家人早已安排好送亲的大客约10人左右,男方家约客的人专门陪大客一同上路。

让客。赶箱子的人先到家,要给压箱子的孩子给压箱钱,不给钱或给得太少,孩子不会轻易下来的。新媳妇快接到家时要停下来,把送亲的大客让到前面先走。大客们来到男方家大门外,男方家要及时鸣炮,有请了乐人的还要吹唢呐迎接。男方家派两位穿长袍大衣的人行抱拳三揖礼,大客中也有两人同时作揖还礼。三接三迎进屋后,为大客们端来洗脸盆上面搭条毛巾,称为“开尘”(洗脸)。这只是对请客一种表尊敬的礼节套路罢了,千万不能真洗,否则,人家会笑话你失礼,揶揄为“鳖耍水”。礼毕,看座吃偏桌饭,有下马点心(糕点)、碗子(烩肉碗里加一个熟鸡蛋)等。




十一、拜天地


香案桌上放装有小麦的五升斗,用红纸封口,斗上面放有尺子、剪刀、镜子、杆子称等物,桌上摆灯笼,香表。桌下面铺红绒毡,毡上面放一个筛子,娶人牲口面向下马方向站定,所有三属相犯忌的人避之大吉,把新媳妇抱下马放到筛子里跪下,新女婿同时跪坐在新媳妇的左边。有人斩杀活公鸡一只,压在地上绕一圈后,新婚夫妇喝下滴有鸡血的交杯酒后,点香烧表,叩头拜天地后再把新媳妇抱入洞房,迎面撒谷豆杂粮,木斗也同时放进洞房炕里角,新媳妇面向木斗坐定,叫“坐帐”。

梳头开脸。又叫“上头开生脸”,按照旧风俗女子没有结婚是不能随便拔掉脸上的汗毛。人生中第一次开脸非常慎重,男方请阴阳打婚书时就测八字定属相算好命的“全人”(父母、丈夫、兄弟姐妹、儿女俱全的人)负责梳头开脸。方法是用梳篦在新媳妇头上各梳几下,插上象征女子成年的发簪叫“上头戴髻”。完了之后,开脸女人手拿一根合好的细线绳,用两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贴在新媳妇脸部,然后用手一弛一张,就可以拔掉脸部和前额的茸毛,再把细瓷碗敲碎,挑出带有利刃的瓦渣叫“瓦倪子”刮脸,直刮止脸部光洁明净。东家要给上头开脸人端钱致谢。

讨钥匙。请送亲女大客到新媳妇洞房,由男方家人端上盘子,盘里有酒、酒杯和讨钥匙钱(女方嫁妆箱子上锁,钥匙还在女大客手中)。这时女大客收盘中钱后才用钥匙开锁,取出女方换的衣服和女方个给男方做的靸账鞋,并给男方交钥匙。


十二、宴客


婚嫁称为“红事”,一般过三天,叫“过事”。第一天,来宾贺喜的叫“跟事”。先吃便饭(烩菜汤、馒头或羊汤床子面)后坐席,一般8人一桌。提壶人作揖先给首席上座斟上黄酒(自酿米酒)而后看烧酒(白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浇好水菜碟子方可吃凉菜(水菜刚上席是没有浇汁子的)。一般是12个碟子。一般的热菜做法有“八件子”“九魁”“十全”“十路一”等,最好的席有“十三花”“风绞雪”等,上一道菜,带一道饼,看一轮酒。席上有限量食品,如“白轳食”,每人限量两个,“肉丸子”,每人限量一个,多吃了就是失礼。还有一道菜叫“青龙过江”(一碗清水里放一根葱),是绝对不能吃的,这道菜是用来蘸洗筷子的(因为席上有荤有素,有甜有咸)。


十三、铺床



有的叫“耍床”,就是闹洞房。传说人不闹鬼闹,所以洞房是非闹不可的。俗话说“新婚三日无大小”,谁都可以耍,但一般都是平辈的族人和朋友。铺床人油腔滑调,善于开玩笑,摊开被子四角卷上红枣、花生、糖果、核桃(暗含早生贵子和甜蜜幸福之意)等,从四边向里卷紧后猛然提起,新人小两口和耍床者争抢。男女新人谁抢得多谁就获胜,说抢多的一方将来就是“统治者”,抢少一方就是“被统治者”。耍床者抢到的,新人要配合耍床者出的怪点子游戏一一赎回。为了把看到的幸福尽快攥在自己手里,害羞的新人也只好豁出去了。除了耍新人外,一般都要耍“阿伯子”(新女婿的哥哥)。被耍床者团团围住,以“武力”胁迫,以“武力”促其就范。多数的“鸭伯子”被折磨的大汗淋漓,伤痕累累。想那滋味大概是“痛并快乐着”。

晚上洞房的炕烧得红热,烫得坐不住睡不稳,传说这样娶来的媳妇才会勤快。洞房多设有暗灯(在墙壁上掏个小洞,把清油灯放到里面,外用红纸遮光),传说此灯盏要点到天明,不能熄灭,否则是夫妻相伴不到头的不祥之兆,因此新女婿晚上要操心添油,拨亮灯芯,切不可大意。



十四、恭喜

第二天为正事,请客中头一天女方娘家人坐首席,第二天男方舅家坐首席。上午点茶便饭后,在院子中央正面摆一张桌子,两边摆偏桌,请出男方最老的长辈坐正桌,而后偏桌有舅家人或娘家人作陪,按辈分次序开始恭喜。先给正桌点烟看酒,再给偏桌客人看上酒,行跪拜礼。包括偏桌陪客,新女婿要磕头四次。新婚夫妇磕头后,对方要赏喜钱。

礼毕,开席。


十五、书礼


书礼也叫“上礼簿”,礼簿首页要留给男方舅家人,给舅家人上礼要用盘子端上烟酒、礼簿、笔墨,递烟看酒,请舅家人登记,其他人自行去登记。“己亲”(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应有“喜饼”(16个或20个带红点的馒头)一副,拿20个喜饼的亲戚回家时,东家人要返还4个,称为“回盘”。“朋亲”(邻居或一般人)一般没有喜饼,只为“喜仪洋”(钱)。

谢媒。东家给媒人准备的媒鞋、媒帽、烟酒、鸡腿等,还要查礼簿把媒人上礼簿的钱全部退回,新女婿还要给媒人叩头致谢。

送客。送请客时都要端烟、酒、肉等礼品。送大客还有端钱。娶亲时女方娘家人端来喜钱,男方收了多少,送大客时必须多端出一倍,大客全收。送亲大客临走时,有人领上新女婿在前,三步一头,五步一揖,每次大客头要赏钱。有个别爱取乐的大客还“偷”拿了东家的酒杯,东家要拦住不放,用香烟或钱一一赎回,否则大客走了老远还拿在手里,取消东家看不住门。

酬劳。第三天就剩下帮忙的亲戚和家门代劳的人,新媳妇要亲自下厨擀长面,侍候公婆,叫吃“试刀面”。东家人提壶端盘,侍候代劳人。

回门。婚后三天或五天,小两口一同去女方家。婚后十天,小两口要一同去女方家,女方要在娘家住十天返回,叫“坐十”。婚后一月整,女方娘家人接女方回娘家,一个月后再送回,并且要把娶亲时送来的“伴米行行”里的小米取一小撮返还给男方,叫“坐对月”。

婚姻,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文明形式,是社会高度理性化发展的产物,人们历来都把婚礼视为大礼而倍加重视。随着时代发展变迁,旧的婚庆礼俗或被淘汰,或被传承,或被改革创新,从现在的新式婚庆礼仪中不难看出它们一衣带水的渊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