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的应用

 教技1502顾浩 2017-04-07

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既是他们在学习中可以自定目标、计划,并自定学习进程。可以说他的这一观点对我们先进远程教育的开展是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中,由于西部地区参加远程教育的大多数是成人,对于成人他们有一定的工作,时间难免和上课时间的安排有冲突。但如果让他们自定学习进程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在这一理论中他首次提出了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 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 以及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那么他的理论主要是在这2个方面进行阐述。所以我们在认识这个理论的过程中,也是从这个2个方面进行探讨的。

一、在远程教育中课程资料的开发、设计、发送方面,他认为学生在用学习资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直模拟会谈。他提出课程资料的设计应在建议学生怎样解决学习问题,内容的详、略读,怎么建立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方面有所重视。并且还强调学习资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要易于学生接受与吸收,并且在学习中能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探讨。这一点在我们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阶段网络课程的开发也是一个重点,怎么样能开发出一个符合学生使用的网络课程,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搬抄。其次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方面,其实我们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接受,以一种指导、交谈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结合实践,我们认为远程教育学习资料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个单元给出明确的教学目的与目标
   教学目的象征着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要采取的行为、学习的技能、获得的能力,以及将要采取或修正的思维行为方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某一特定可观察到的学生行为或行为的产物。其首先必须指定学生要做的事情;其次,陈述出他行动的环境;最后,记录学生演示行为的精确程度。任何一个目标必须适合三个标准:即,指定学生的行为或行为的产物,确定行为的条件和建立最低的评判标准。
2、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由于现在的教材不是用于函授教育,而是计算机网络课件或其它教学形式的一个辅助与补充工具,因此内容的组织应该是精练和紧凑的。使用言简意赅的方法,将知识点准确而清晰地表述出来。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习者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引出、阐述清楚,并进行运用。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由于任务的设计尽量考虑实用性,且与真实情景接近,所以使远程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学习者)能感觉到可以学以致用。
3、给出明确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学习过程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设置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还可以在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介绍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活动。例如,在讲解了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后,可以马上设计一个要求学生给教师发一封电子邮件的活动。学习活动的设置,使学生不仅仅是机械地在阅读、记忆书本传递的知识,而是在不断地运用它、思考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消化知识非常有利。
4、详细的问题分析与解答
   霍姆伯格,提到在教材中要考虑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他们以提示和建议。当知识点陈述清楚后,应该明确指出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容易犯的些错误、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办法。例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时,经常会出现只输入大写字母,不能输入中文的情况。这实际上是由于学生已将大写锁定键打开的缘故。问题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却经常发生,且又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在编写教材时,例如在讲解使用Word输入信息时,就应该将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写入教材。当然,教材中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切中要害的问题解答,将取决于教师、教材编写者的教学工作积累。因此,教师在面授教学中应该注意收集、总结学生学习的问题,将其反映到远程教育的教材中,从而使得远程学生在学习时少走弯路。
5、结合实际的习题与测验
   前面已经谈到,现有教科书的习题设计往往只为了满足教学目标中认知类的第一项目标,即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能记住教材中的重要术语、基本事实、处理事物的程序,以及原则或理论的重要意义等,而实际上,习题应该推进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发展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所学知识的能力,因此,仅仅是诸如"什么是计算机局域网"的习题是不够的,还应该添加"请考察本单位局域网的拓扑情况",或"请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局域网的实现方案"等习题。

   测验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有利手段。由于远程学生远离教师,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经常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由于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分离,无法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与教学目标、其他同学之间差距如何,因此,在教材中设置自测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等。当然,自测题目应该给出相关答案,以及如果学生发生错误能迅速找到相关知识点所在的章节,以便学生对照检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6、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丰富的参考资源有利于学生的拓展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字材料可以直接整合在教材中。例如,我们看到香港公开大学在为学生发送的印刷教材中,在一节或一章的后面就提供了许多相关资料。把参考资料内容直接编写进教材的好处是方便学生阅读。因为,远程学生可能由于工作、家庭、所处的环境等原因,很难甚至无法查阅到文献资料。

   另外,推荐阅读的书目、文章、网络地址、音像材料等也应该在相应的章节后面罗列出来。推荐阅读的书目应该写明具体的章节,不要在一本书的最后罗列所有的参考资料,那样不利于学生查找。最好能够写明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参考资料,以方便学生查找或购买。

7、贯穿始终的模拟对话写作风格

   现在的很多教材由于是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往往造成各章之间写作的语气、手法、表述等方面大不相同,给人造成凌乱的感觉。在写作风格上,霍姆伯格提倡应该呈现模拟的会话,可以采用诸如"现在你可以开始做……","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你发现存在的问题了吗?"等等类似语气。这种文字可以使远程学习者感觉似乎有一位教师在身边引导他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

 

二、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在这里探讨是包括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活动和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媒体的双向交流两大部分。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信函、期刊报纸、电话、录音、语音信箱、电话或音频会议、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新闻或专题讨论组、计算机会议&等实现的实时同步的或非实时异步的基于媒体技术的双向通信交流也都归结为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范畴。这些人际面授活动和基于媒体的交互可以是与课程学科内容有关的辅导和答疑,或者是与学生方法有关的指导,以及与课程学科内容有关的选课与考试的咨询或者与课程学科内容无关的课程注册、学分认定和财政资助等方面的咨询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