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胸闷、心慌,和你以为的那种“心病”不一样!

 朱觉超 2017-04-07


仔细研究病史,会发现这种病的不同。


整理丨光啊

讲者丨王吉云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

来源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有些心血管疾病主诉难以解释

心血管医生碰到主诉为胸闷胸痛、心慌心悸的患者,一般先想到是否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但问诊后,发现来诊者的主诉与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并不完全相符。这些相似的症状做何解释呢?要想到情感障碍这类精神疾病的可能!


心理障碍在医院内非常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并发,有40%-50%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心理障碍,肿瘤患者达44%,消化科患者为31.2%,内分泌患者有30%。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症的患病率见下图,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45%,老年住院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患病率是36%,可见图表中这些人群是日常诊疗中要进行情感障碍排查的。



从下图可看到,89%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或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发生率是86%,明显高于抑郁(56%)。





容易混淆的“点”


1. 胸闷气促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在躯体表现上有很多相似,最常混淆的是“胸闷气促”。诊断时,首先要高度排查是否为初发的冠心病、心衰、肺栓塞等或是基础疾病有加重。两种情况下的“胸闷气促”是有差异的,如有些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有心动过速、大汗,甚至肢体发抖,酷似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心力衰竭,按相应治疗并不能有效终止发作,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后可快速缓解症状。诊疗中要想到这种情况,以便及早鉴别。


2. 抑郁障碍的特点


就医行为表现为:在各科反复就诊和检查;对药物副反应的曲解和过分敏感,不接受药物治疗,自觉反应重、自行停药多,频繁换药或换医生,尤其在服药最初1-2周。对这样的患者,心内科医生要有意识,患者易发生情感障碍,要加强识别。


抑郁状态的典型表现分三大块,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丧失、精力下降疲乏无力,如果患者在胸闷胸痛的主诉下有这样的核心症状,可能存在一定抑郁情况;第二是有生物症状群表现,有早醒、性欲和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精神运动性抑郁、晨重晚轻的节律;第三是伴发症状群,例如疑病症、躯体或精神方面问题、注意障碍与思维迟缓、无望无助无用的“三无”等问题。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多样(见下图),最常关注的是睡眠障碍(98%的患者有),如果他睡眠没有问题则诊断要慎重。有83%的患者表现为疲乏,75%的患者有咽喉和胸部紧缩感,这一点与冠心病患者症状相似。



焦虑和抑郁有相互重叠的症状,共同的部分是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心血管/消化系统症状、注意力障碍、易激惹、精力减退。焦虑症状还有过度担忧、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震颤)、大汗、口干、坐立不安、呼吸急促;抑郁症状则有抑郁心境、无价值感、罪恶感、自杀观念。



3. 惊恐障碍的心前区疼痛


惊恐障碍是反复出现的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频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是一种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的植物神经症状表现在心血管系统有心悸、心跳强烈、心慌、心前区疼痛或胸闷;在呼吸系统有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在皮肤有出汗、忽冷忽热、皮肤潮红或苍白发冷。心内科常担心患者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需高度鉴别和评估并排查。



医源性心理问题


住院患者经常有医源性心理问题,在检查结果异常跟患者沟通时,要避免有意或无意的语言加重精神负担,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患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伴心理障碍时也要早期识别,躯体化的最常见原因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尤其惊恐障碍)。


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类似。抑郁症若没有很好识别,持续一定时间后,也可能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病因,而且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后增加死亡率。


需警惕的医源性的“情感障碍”问题有三个:


1. 将“ST-T”改变误认为冠心病;


2. “早搏”不等于心脏病;


3. “房颤”夜间长间歇问题;



轻要能处理,重则转诊


当意识到就诊者可能有精神性因素时,要将他们分为两拨,一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此次出现了心血管相关症状,此时要排查新发症状与基础疾病是否有关;二是既往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此次是以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诉就诊,此时要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辅助检查,判断症状是由心血管疾病还是情感障碍等精神类疾病引起。


心血管医生可通过问诊、用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做出抑郁或焦虑诊断,对轻度焦虑或抑郁状态可予以治疗。对这些人群的治疗要求更高些,如对有基础心脏病患者,要求更高的心血管安全性;由于心血管患者也服用很多种药物,因此要关注药物间相互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在疗效上,要求起效比较快的抗焦虑抑郁药。


当然,心内科医生不是治疗抑郁症的专家,较重患者要转诊到专科医生。


相信大家在心内科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或者只有少数人知道的诊疗诀窍?别藏私哦~不妨总结下来,投稿给我们,既有助于自己总结消化,也可以给别人提个醒~


一旦稿件录用,小编在给大家提供300-1000元稿费的同时,还会每月评选优秀稿件,为获奖作者送出精美礼品,比如《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等书籍哦赶快参与吧!



(《临床心电图学》乃黄宛教授力作,它集先生智慧、学识、认识论、方法学于一体,展示给读者的既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名著,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该书的一字一符,一文一墨理当永远属于黄宛教授。有鉴于此,续编者拟将原书名《临床心电图学》改为《黄宛临床心电图学》,借此,将先生对中国心电事业的贡献永驻。把这个意见提请人民卫生出版社考虑,经出版社领导讨论同意,批准把书命名为《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