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医生:胰岛素治疗,达标才是硬道理

 伊悠帆123 2017-04-07


音乐疗法
好听的曲子能稳糖


我特别喜欢问那些打胰岛素的糖友:打了几年了?皮肤上有没有硬结?


对于那些患病只有两三年的糖友,我会问他们:血糖达标没?很喜欢打胰岛素吗?难道不想试试停了改成吃药吗?


那些习惯于到医院开了药就走的患者听了常常有些发愣,而我遭到拒绝的时候也是蛮多的。


不过,医生不问,患者更加不懂得要如何问。



我主动发问,是希望患者可以去思考一些问题:


1.治疗方案是可以变的吗?


2.用上了胰岛素还可以停掉吗?


3.什么样的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长期治疗?


4.使用胰岛素治疗到底是为了什么?


5.胰岛素治疗如何安全过渡到口服药治疗?

....

我们一起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胰岛素是身体里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但你不一定需要胰岛素治疗。


通常来说,得病时间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不需要胰岛素长期治疗,有些甚至都不需要药物治疗,单纯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减轻体重就能获得良好的血糖。


即使血糖很高,如果自身的胰岛素水平也比较高,也可以尝试不使用胰岛素,单纯使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也能够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有些医院给糖友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不用任何药物的“自然疗法”,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帮助糖友获得比较理想的血糖下降和维持。


为什么你被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


这通常是因为你的血糖太高了。


有个名词叫作“糖毒性”,是血糖太高导致的。


高血糖造成的“糖毒性”作用,会让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不工作,它不是死了,也不是被耗竭了,而是敏感性下降,不能做出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增加胰岛素分泌的反应。


存在高血糖毒性的情况下,需要补充外源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接受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把血糖降低到接近正常的范围,自身β细胞功能就会逐渐恢复,重新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有些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会获得至少1年不用任何药物的缓解期。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于那些对糖尿病抱有积极乐观态度的糖友,或者是能够进行良好自我管理的糖友,或者是自身胰岛功能储备好的糖友。


但有些患者即使用了很长时间胰岛素,血糖还是很高。


为什么?


这件事其实不是只发生在少数糖友身上。


国内一个调查发现,使用胰岛素治疗的8万多糖友中,只有27%的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的控制目标。


没有达标的患者高达73%!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可能很简单,就是医患双方没有在一开始就追求达标,错失了最容易达标的时机。


在糖尿病治疗中,血糖达标最重要。



如果血糖不达标,无论多么努力,用了多少药物,也无论打了多少年的胰岛素,高血糖对身体的破坏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中,达标才是硬道理!


多年的胰岛素治疗,如果不能让血糖达标,不能让自己脱离“糖毒性”的魔爪,即便不是白打,也是非常可惜。


患者并非糖尿病专家,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醒悟这一点。


糖尿病专家也并非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在三十多年之前才开始思考血糖达标的重要性,并且努力验证血糖达标带来的益处的。


在这三十多年中,完成了很多大型研究,包括DCCT、UKPDS等。


这些研究发现,在刚刚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就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血糖达标,可以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种降糖达标带来的良好结果可以持续几十年,被称为“代谢记忆效应”。


那么,已经错过了早达标的最佳时机,是否还要努力?


要努力


如果不努力控制,高血糖对身体的破坏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个道理跟吸烟一样。只要吸烟就会伤害身体,只要戒烟,这种伤害就终结了,但之前造成的伤害,还是存在的,需要慢慢恢复。


此方面也获得了一些大型研究的证明,比如ADVANCE、ACCORD和VADT研究。


这些研究发现,在已经诊断10年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虽然降糖达标的好处没有那么显著,但仍然可以减少一些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为什么有些患者已经很努力,血糖还是高?


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治疗是一门技术。


胰岛素剂量要及时调整,胰岛素注射方法要规范,注射部位要轮换,针头要适时更换,自身对外源性胰岛素的反应要定期评估,发生低血糖时候要正确应对,感觉到饥饿不只是低血糖和加餐那么简单。


这些环节中的技术问题。如果没有医疗团队的支持,患者常常很难独自解决。



如果糖友在处方胰岛素后就大雁一去无踪影,将医疗团队的电话访问当成骚扰,是不太容易血糖达标的。


这方面还真有研究结果证实:那些能够与医疗团队保持联络定期回诊的患者,达标率确实更高,血糖更理想。


所以,糖友们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应对胰岛素治疗这门技术的能力,要与医疗团队保持联络哦。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未来走向


虽然我们期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一些患者可以改成口服药治疗,或者不用药物单纯生活方式治疗,但到底适合哪种方案,还是取决于疾病状况。


这其中,β细胞功能的恢复与再生非常重要。


其实,在“糖毒性”之外,还有个名词叫“脂毒性”。


只有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达标,消极怠工的β细胞才能重新振作起来,进入工作状态,因为高血糖用上的各种药物才有望减少下来。


当血糖恢复到适宜的水平,并维持这个适宜水平足够时间,β细胞是有可能再生的。


但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通常高血糖时间越久,β细胞功能恢复越不理想。


所以在强化治疗后,控糖容易的糖友往往是高血糖时间短和胰岛功能储备好的糖友,控糖困难的往往是高血糖时间持续时间长自身胰岛功能储备欠佳的糖友。


如果高血糖持续时间较久,经年累月,延长强化治疗的时间会有助于未来的血糖控制,在此过程中,要努力让血糖持续平稳下降,不要过早降级和简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但如果自身胰岛功能较好,有时就不需要特别长时间的强化胰岛素治疗了,可以尽快简化或向口服药方案过度,避免外源胰岛素与自身胰岛功能相互角力,方案中对于自身胰岛功能的使用要因势利导。


胰岛素,对医生来说也是智者之选,需要仔细揣摩。


让我们一起追求控糖达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