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嚼菜根谭:洞悉世态,低调通达!

 墨菊香 2017-04-08

洞悉世态,低调通达


原文: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完美的名声和高尚的节操,不应该自己独自拥有,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名节,可以避免发生祸害之事而保全自己;令人耻辱的事情和不利于己的名声,不应该全部推到别人身上,自己主动承担几分责任,才能够做到收敛锋芒而修养品德。


曾国藩开始锋芒太露,处处遭人忌妒、受人暗算,咸丰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他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朝廷给了他三个月的假,令他假满后回江西带兵作战。曾国藩上书试探咸丰帝,说自己回到家乡后念及当今军事形势之严峻,日夜惶恐不安。


咸丰皇帝十分明白曾国藩的意图,他见江西军务已有好转,而曾国藩不过是大清帝国一颗棋子,授予实权休想。于是,咸丰皇帝朱批道:“江西军务渐有起色,即楚南亦就肃清,汝可暂守礼庐,仍应候旨。”假戏真做,曾国藩真是欲哭无泪。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锋芒太露,伤人伤己。面对朋友的规劝,曾国藩陷入深深的反思。


经过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国藩深深地意识到,仅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扭转官场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此一改变,说明曾国日趋成熟与世故了。


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与朝臣的妒忌随之而来。所以不等朝廷的防范措施下来,曾国藩就先来了一个自我裁军。曾国藩意识到鸡蛋是不能与石头碰的,既然不能碰,就必须改变思路,明哲保身。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550万两白银。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结束,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妥。


同治三年六月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即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25000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以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


曾国藩曾引用过管子的“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这句话,用以概括自己在仕途上圆熟通达的哲学理念。曾国藩的一生,曾因为锋芒毕露、铁血无情而落落不合,也曾因深谙老庄之法,不独享美名、正视责任而进退自如。其中的拐点就在于“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


人在功高位显之时更应该洞悉世态人情之险,保持低调通达的作风,不让自己的权限侵犯他人心胸空间,才能确保成就一个人应有的功德。


现实生活中,努力进取、坚持不懈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既需要有为有守,也需要有所放下有所分享。交友时,适时地分享荣誉,让别人觉知我们的感恩,不仅可以避免别人妒忌,还可以进一步获得朋友的信任。工作中,懂得承担是一种坚忍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让自己在别人眼里保持内敛谦虚的形象,可以给自己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总的来说,得意之时,与人多一些分享,人生之路就多一分畅达;关键时刻,自己多一分承担,就多一次韬光养晦的历练。



嚼菜根谭

「新兴菜根谭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菜根谭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