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无冕之王001 2017-04-09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女娲炼石补天

女娲与伏羲一起是传说中人类始祖,中国远古女帝。《资治通鉴·外记》胡注:“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号女帝,是为女皇,蛇身人首,作笙簧。张云幕而枚占神明”。而在凫山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一律画作人首蛇尾,尾交其上,就是说女娲氏族是代伏羲而立,承伏羲之号,以龙蛇为图腾的风姓部落。美丽动人的“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在济宁、枣庄、日照等鲁南地区广为流传。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伏羲女娲故事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发生了一次地震,把擎天柱撞断了,地天向西北倾斜,太阳、月亮、星星也错位了,地向东南降低,山水河水向东南倾注,世上到处是废墟,地出裂缝,洪水浩荡不息,于是女娲带领人们进行顽强的抗灾斗争。女娲暮年为三才,在凫山大洪套设炉征炼凫山环里,黄山、青山、白山、染山、紫山之五彩石以补天缺。她斩断鳌鱼的腿足撑住天的四角,杀掉为害冀川的黑龙,用炼石的芦灰筑挑堤坝,止住了洪水。于是扶正了天地,洪水退去,冀川抚平,人民得以安乐生活,女娲把补天剩下的石子撒向东方,形成了峄山。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邹城峄山奇石

女娲补天传说,在《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邹城峄山奇石

值的注意的是《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位的战争,女娲族是不是第三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此传说描述的地理环境,正符合鲁南,“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有资料显示,在远古河北白洋淀地曾经有过天体坠落,大面积郧石雨下后,而造成这里远古文明毁灭,而这一地区正是鲁南的西北方向,波及鲁南,这里也出现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四渎八流中唯有泗水过济宁而东南流,而百川正符合鲁南山川之地貌。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鲁南

中国最早的伏羲庙——微山伏羲庙

对于女娲的生地、陵墓及遗迹。汉《元和郡县志》曰:“相传女娲生于承雀山,下有女娲庙”。女娲陵在任城县东南三十九里。承雀山即东凫山主峰,东凫山西北到济宁任城即三十九里。因此说,女娲是从凫山中走出的,死后安息在凫山之麓独山湖畔。供奉伏羲的庙祀同时供奉女娲,女娲庙及其遗址在凫山百里范围内就有很多处,如峄山女娲洞、峄城女娲冢、凫山炼石台、染山圣母池,泉林镇、长直集、爷娘庙村,染山、陈庄伏羲庙,枣庄伏里村、日照天台山等处,都有女娲庙及遗迹,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据有关资料,祭祀女娲、伏羲的祠庙及遗迹比较有规模和影响的,除鲁南地区还有其他大片若干庙祀。甘肃天水市北卦台和市内西街有伏羲庙,河南淮阳重修新建现代庙宇,河南上蔡有伏羲庙,山西省芮城、洪洞地区,河北邢台地区。传说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影子,是人们代代相传而无记载的历史记忆。(圣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