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综述

 fhfal 2017-04-09

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综述

关键词:噪声;振动;控制;市场;行业发展


1、2014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现状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党**、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基本平稳地运行,总体经济增长基本维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
       但制造业的整体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拐点阶段”,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使得环保产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更为严峻。


1.1 行业发展环境
       2014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大致可概括为“治理业绩斐然,遗留问题不少;竞争形势严峻,前景总体利好”。
      从技术角度分析,我国的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一直在以技术为先导的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产业队伍建设已完全能够胜任对各类典型噪声与振动污染源的治理需求,总体上确保了全国声环境质量一直在持续改善;其中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从运行状态来看,2015年一季度生产销售情况基本延续了2014年的总体运行态势,即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特定专业背景的影响,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整体上遇到较大困难,业内竞争态势空前严峻,工程项目成交量、回款率、盈利程度等方面均达到近年来的低谷,产业规模和效益增长幅度均较往年有一定下降。
      从行业发展分析,目前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的总体热点仍旧集中在铁路、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随着国家新一轮“拉动战略”的紧急部署,新建铁路、公路项目均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规划、实施了大量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工程总量一直持续增加;加之部分已竣工项目降噪措施的实施不够到位(例如从大量公路铁路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可见,有较大比例的声屏障工程实施长度和高度均有不足),其补救改造工作也带来一定增量,使得交通噪声污染治理继续成为近期最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要素。而具有传统优势的电力、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以及建筑声学处理等方面也都处于下降通道,电力行业因发电厂与输变电系统的新建项目持续减少,近期噪声控制工程总量下降,但也有少量改造项目带来一定增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正式确立了“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从目前的经济建设热点趋势来看,随着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新一轮“拉动战略”工程的全面启动,各主要行业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总体上还将转入“上升”趋势。
      2013年颁布、2014年开始实施的部分与环境声学相关的标准包括:《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995-2013)、《体育场建筑声学技术规范》(GB/T 50948-2013)、《声系统设备 第7部分: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方法》(GB/T 12060.7-2013)、《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GB/T29529-2013)、《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50076-2013)等。
      2014年新颁布的部分与环境声学相关的标准包括:《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噪声测量值修正》(HJ 706-2014)、《声屏障用橡胶件》(GB/T 30649-2014)、《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6部分:短时程测试信号的基准听阈》(GB/T 4854.6-2014)、《声学 风机和其它通风设备辐射入管道的声功率测定管道法》(GB/T17697-2014)、《声学 建筑物和建筑构件隔声的声强法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量》(GB/T 31004.1-2014)、《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的声强法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GB/T 31004.2-2014)、《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的声强法测量 第3部分:低频实验室测量》(GB/T 31004.3-2004)、《声学 管道、阀门和法兰隔声》 (GB/T 31013-2014)、《声学 职业噪声暴露的测定工程法》(GB/T 21230-2014)、《声学 水声目标强度实验室测量方法》(GB/T 31014-2014)、《职业病危害监察导则》(AQ/T 4234-20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AQ/T 8010-2013)、《橡胶支座 第5部分:建筑隔震弹性滑板支座》(GB20688.5-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相关技术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持续推进着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业务拓展。

1.2 行业经营状况
1.2.1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见图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9%;集体企业增长1.7%,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私营企业增长10.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5%,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

      2014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91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7892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8653公里;新建公路里程65,2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94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43,553万吨,新增民用运输机场9个;新增光缆线路长度301万公里。
      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背景(特别是制造业持续不景气)的特殊影响,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效益增长幅度延续了前一年的下降态势。据初步统计,2014年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约为150亿元,其中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约81亿元,技术服务收入约12亿元。2014年全国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总数约500家,从业总人数约2万人;专业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2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80家。同时,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相比之下企业规模仍普遍偏小,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较为活跃但整体能力相对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仍未能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产品以及团队实力仍缺乏国际竞争力。
      2007~2014年行业总产值发展情况见下表、图2。

      受市场需求和导向的直接牵引,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的行业发展热点与主要市场的增量仍集中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以及电力、冶金、化工行业的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隔振器产品与隔振工程、声学材料及建筑声学工程等领域。经过多年来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磨练,目前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已形成专业较齐全、技术较先进、产品结构和产能较为适应我国污染治理需求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和环保工程服务的体系,自主研发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的通用噪声控制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性能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突出集中表现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特高压输变电等领域的减振降噪技术,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较为接近,甚至在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1.2.2 2014年行业成本费用及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再度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为9.5%。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由此也导致在新的较高技术层面上和不太景气的社会背景下,行业的市场竞争再次升级到空前白热化的状态。加之部分政府招投标项目明确采用最低价中标策略,常诱发同业间恶性低价竞争,使得行业盈利能力日趋下降。大部分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工程成本较难控制,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加之工程尾款的拖欠现象日益严重,因此2014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成本费用虽有可能稍有下降,但综合盈利能力必将进一步降低。
      在此背景下,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中的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更多地着眼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技术合作,同时通过提升企业专业水平和技术附加值、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技术途径,改善企业技术竞争优势,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新型超微孔板、泡沫铝和微孔岩板等吸声材料以及阵列式消声器的开发应用,就在“新常态”取得了不同凡响的竞争优势。

1.3 行业总体技术发展现状
1.3.1 超微孔板吸声材料开发与应用成为热点

      随着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各类新型声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层出不穷。“耐候、安全型”和“宽频、复合型”声学材料(包括超微孔板、泡沫铝、铝纤维、砂岩板等)都得到广泛关注和大量应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台湾青钢公司的超微孔板已在全球多地的市场应用中崭露头角;而大陆地区也有多家企业的类似产品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该技术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

1.3.2 阵列式消声器示范技术得到推广共识
      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阵列式消声器” (专利号:ZL 2008 1 0066387.5)的典型特征是由规格一致的方形柱状吸声单元和框架支撑结构组成,吸声单元布局可以在消声器的宽度和高度方面自由调整。在保证同样降噪效果的情况下,阵列式消声器可以具有比传统片式消声器更小的体积或更大的气流流通面积,能更好地适应复杂气流流场以获得更小的阻力损失和气流再生噪声,从而降低风机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除了性能上的优势之外, 阵列式消声器还具有生产效率高、 单体搬运轻巧方便、 储运成本低、 安装方便灵活、 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可方便构成检修通道等独特优势。 该技术已在地铁隧道通风消声、 燃机进风口消声和电站大型冷却塔消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连年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得到业界高度认可。2014年6月,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万讯达声学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签署《阵列式消声器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以合作、 交流、 互动、 发展的实际行动, 在保护相关知识产权的同时, 促进阵列式消声器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 产业化推广应用。 2015年, 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 , 已将该技术标准编制工作选为2015年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一批) 立项, 2015年3月已正式启动了 《阵列式消声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该技术已在地铁、电厂等多项工程实践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并荣获2014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15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借此进一步彰显了噪声控制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1.3.3 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性能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单纯依靠一种降噪技术解决噪声问题已不可能。多种降噪技术如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及隔振技术综合应用于降噪项目成为主导。而随着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多学科相互交叉也成为噪声控制技术的新特点。环保产业政策的发布和贯彻实施,以及新修订并颁布的一批环保产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环保法规,包括各类消声器、吸声材料、阻尼材料、隔声门窗、隔声罩等,虽然还不尽完善,但已经发挥了作用,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降噪材料和设备的性能质量的提升,知名品牌材料和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的专业质量检测机构也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为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的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创造了条件。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噪声控制设备生产企业已取ISO9000、ISO14000认证,建立了噪声控制设备与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上均为噪声控制设备与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根据应用场合和客户需求,噪声控制工程设计除了要考虑声学性能外,还要综合考虑热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美学等多种学科要求。目前,噪声控制产品已发展成包括消声系列、吸声系列、隔声系列、隔振系列在内的四大门类,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品种、规格和功能齐全的产品体系,可以为多元化的降噪领域提供多种选择。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在公路、铁路两侧建立不同形式、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声屏障已近千条,在声屏障的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强化了抵御脉动风压结构性能的高速铁路声屏障和具有更好耐候性的全玻璃钢材质声屏障等代表性产品,已成为行业内外的标志性产品,目前已经颁发了多项声屏障性能测试、产品检验和设计规范,以及多套声屏障标准图集,使声屏障的设计安装有章可循。另外,以隔声窗为重点的临街建筑噪声防护技术、产品以及降噪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

1.3.4 噪声与振动控制从业单位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吸收国外先进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编制了消声装置安装施工方法、隔声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吸声设备安装施工方法等应用技术规范,促进了噪声与振动控制从业单位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部分企业通过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降噪设备和材料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已形成一批系列化和标准化的通用噪声控制设备,其品种、型号和性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设备的工装工艺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汽车和一些机械设备上应用的消声器、隔振器等部分配套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已经形成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能力,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自主研发了不同工艺水准的消声器和声屏障流水线,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有些产品已取得国际认证。例如有的汽车消声器企业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万套以上,产值数亿元。全国的汽车消声器产值已经达到十多亿元。部分噪声与振动企业与业主单位、研究设计单位合作,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以替代国外进口产品,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工程投资。

1.3.5 声地图的推广和在线监测技术的提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噪声测试仪器和设备在性能上得到极大提高,使一些噪声理论分析成为可能,在国内声学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性能测试仪器、设备、分析技术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已经颁发了数十项有关噪声测量方法、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促进了噪声测试与分析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同步发展。环保部评估中心正在牵头编纂《环境噪声影响预测方法及应用》技术手册。
      声地图和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杭州、深圳等地开始推广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好。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的北京图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事业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为加快噪声地图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采取科技成果入股,同时引入外部投资的方式,组建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隶属于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中心由环保部批准建立,在环境噪声及振动领域拥有五十余年的研究经验及成果基础,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能力,集该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向本行业提供了大量的综合技术服务和工程技术成果。该公司拥有自主研发产品:噪声地图预测软件、噪声地图云计算平台和城市环境噪声管理系统。2013年公司通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以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声望声电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声学仪器生产企业,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打破进口仪器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在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化智能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通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以AM处理器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单元,不仅可以监测与分析环境噪声的性质和特征,判断噪声的来源,而且可以按精密法测量和计算机场噪声的感觉噪声级和有效感觉噪声级。通过无线或网络传输,实现系统自动校准,远程数据遥测及噪声污染源的在线监测。
      传统的城市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仍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被广泛应用,因此当前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传统城市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提高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

2、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隔振降噪技术领域在技术集成度、成熟度以及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填补了大量技术空白。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产生了井喷式增长。但随着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恶化,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不利因素也日渐彰显:
      首先是我国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普遍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行业壁垒和“潜规则”以及对环保专业资质认证的弱化,使得噪声与振动控制传统产业队伍的专业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部分政府招投标项目更是明确规定最低价中标策略,常诱发同业间恶性低价竞争;大部分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工程成本较难控制,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其次是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和对行业热点的关注,引发了电力、石化、铁路等领域一些新的行业垄断;而许多原本没有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背景的企业,或出于体系优势或迫于生存压力,也开始向环保领域转向、渗透。这些企业虽专业技术底蕴极度欠缺,但往往具有较强的规模和人脉优势,其竞争手段更是没有底线,从而加剧了本领域商业竞争的激化和无序运作的险恶。
      最后是大环境的恶化导致各类甲方工程尾款的拖欠现象日益普遍,资金占压严重进入恶性循环,骨干企业资金流转举步维艰,综合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
  而从环保部到地方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领导,出于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考虑和“抓大放小”的客观业绩需求,普遍存在对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领域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的现象。“十三五”规划中未涉及噪声控制领域,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仍很不到位;目前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工作总体上与社会民众的期望和诉求、与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纠纷仲裁和解决机制不够健全;污染防治“理念”和投入力度不够,同时仍存在忽视农村与小城镇污染防治的痼疾。对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队伍的科研创新、技术开发、团队建设也长期缺乏关怀与支持。

2.2 解决对策及建议
(1)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领域的立法,完善和健全该领域的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另外在管理层面, 还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2)制定各类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有关噪声与振动控制导则规范,将噪声与振动治理中基本的、通用的技术要求,贯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的全过程。规范行业竞争行为,使噪声治理措施更合理,产品质量更优,工程造价降低,节约资源,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整个噪声治理行业的水平。
(3)促进低碳经济的“源强降噪”
      倡导噪声与振动控制应从设备源头做起的原则,强调“源强降噪”是促进节能降耗的最佳技术路线。覆盖全国的工业产品,要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防护重点,促进国家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
(4)加强技术储备与技术创新
      加强我国在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基础研究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技术研究等深层次研究的开发力度;在积极推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建立我国噪声与振动污染源数据库;通过引进和合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噪声与振动传递规律计算软件和CAD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提高我国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的档次和水平;注重现代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有源控制技术等)在噪声与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开发出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噪声控制产品,使行业整体在技术层面得到提升,提高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5)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重组和横向联合
      在“绿色信贷”和技术培训、产品认证等方面全力支持骨干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在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领域有一定基础的骨干企业,在加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的配备上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努力促进大型集团公司的建立和发展。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或横向联合与重组,改变我国目前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引导企业和市场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的整体素质。

3、行业发展展望
      2015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热点仍将集中在铁路、公路与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电力行业发电厂与输变电系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冶金、化工与建材行业等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以及城市环境噪声在线监测与声地图技术,建筑声学处理与噪声控制以及新型声学材料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尤其是发电厂与输变电系统隔声降噪综合治理工程、轨道交通声屏障工程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隔振降噪技术领域,都将延续可持续增长的态势。
      企业经营方式将更多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并重的方向发展。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 技术体系应力争保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周期、先进的专业技术理念、客观的工程价格空间和充分的环保专业权限。
      预计2015年全国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仍将维持在总数约500家、从业总人数超过2万人的规模。预计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2%。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