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幺忌虎

 文山书院 2017-04-09
杨幺忌虎
□何胄斌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武陵人钟相竖起“等贵贱,均贫富”的大旗,领导组织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政权。后来,钟相在与宋军交战中牺牲。但起义军并未瓦解。他们在杨幺的领导下继续斗争,起义军得到了新的发展。

    杨幺是古龙阳今汉寿县人,出身农家。钟相在武陵起义时,杨幺在龙阳积极响应。由于杨幺勇于战斗,善于指挥,深受大家拥护。在前首领牺牲后,被推选为起义军的新首领,以龙阳县宝台山为基地,在洞庭湖一带发展起义队伍。

    有一次,杨幺前往县北太白湖查看建立水寨的地址,看到太白湖中的西北侧有一座小山,山虽不高,但地形险要,是理想的寨址。便询问当地百姓,此山何名,答曰虎山。杨幺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心想,自己姓杨,在此建寨,岂不是犯了“羊入虎口”的讳忌吗?不行,不行,但灵机一动,马上又大声说,什么虎山,在我面前,虎就是猫,寨就建在这里,今后就把它叫猫山。后人有诗说:“原叫虎山后称猫,游人多少笑杨幺。宋朝皇帝都怕你,志壮何须虎改猫。”

    又有一次,杨幺到县东的洞庭湖去查看建寨地址,看到现蒋家嘴以外有处河口,有上锁沅澧水、下控洞庭湖的战略地位,急忙要随从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当地渔民说,这里名叫虎口,水流急,浪涛大,漩涡多,有好多船只难逃虎口。杨幺听了大怒,但忍住没有马上发作。渔民说我这个家乡,名曰龙阳,暗藏虎患,老爷给它改个名字吧。杨幺便强装笑脸说,我们农民军走到那里,就要保那里一方平安,我们在这里建立水寨后,这个地方就永远太平了,这个地方今后不叫虎口,叫太平口。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杨幺的总寨也由宝台山迁往岳阳的君山。起义军的地盘和势力达到了19县、数十万人的规模,拥有兵甲数万,战船千条,构成了对宋朝统治者的严重威胁。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被起义军击退。他们两战程昌寓,三败王四厢,怒斩南宋抚臣,沉尸伪齐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使宋王恼羞成怒,不得不痛下决心,从抗金前线调岳飞前来围剿。由于岳飞死忠皇命,文略武攻,使起义军节节败退。很快由君山退守赤山,又由赤山向老家宝台山败退。途经太平口(原虎口)时,岳飞早已在此布下天罗地网,使起义军全军覆灭。杨幺好不容易逃出虎口,但在宝台山附近现围堤湖的天鹅山被牛皋抓获,斩首示众。历经6年的杨幺起义,于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告终。清朝文人刘升平在路过太平口(虎口)时留诗一首:

    虎口狂流自古今,岳杨曾此共塵兵。

    我来无限沧桑感,世局何曾有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