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仙从此去 双锡几时归——桃花源遇仙桥头奇诗赏析

 文山书院 2017-04-09
群仙从此去 双锡几时归
——桃花源遇仙桥头奇诗赏析

    □解黎晴

    青鸾白鹤传奇遇,旨酒琼醪寄盛情。桃花源既有武陵问津的穷林桥,渔郎出源的向路桥,秦人望月的自乐桥,还有瞿童得道的遇仙桥……“都道心诚可会仙,殷殷有望逝年年。问声桥下潺潺水,不等瞿黄去哪边?”遇仙桥得名已久,但真正在桥上遇仙的人只有瞿柏庭、黄道真和桃花姑娘而已,他们一经仙人指点,或骑鹤飘飘霞举,或入洞悠悠避乱,或拂尘渺渺藏踪,给后人留下一缕淡泊的憧憬。不过,遇仙桥上除了撒满像桃花一样优美、绚丽的轶事趣闻以外,还在桥头《渔郎七夕》诗碑上镌刻着一首妙趣横生、引人思索的奇诗,让游客青眼有加,游兴陡增。

    遇仙桥原系横卧武陵溪临仙涧上的三块巨岩构成的天生桥,“危石倾仄,岌岌欲动,古色天然,非人结构”。相传,古桥始建于晋代,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桃源主薄孙廷蕙在此以石为拱以木为屋建单孔石卷桥,顶阔四点八米,高六米,长一十三点六米;清初湖广提督俞益谟复于桥上建遇仙亭,筑成游廊式风雨桥。红柱青瓦,金雕花栏,其四方卷棚之下,悬挂以神话为主题的红底彩绘图案,穷工绝艺,精美非凡。屋顶鱼龙吻脊,饰以仙人、群兽。整座建筑给人古朴典雅、庄重大气的印象。此刻,绿荫拂动桥屋,碧波映照长虹,流泉弹奏古典的音韵。我置身桥上,一会儿凭栏观赏,一会儿倚凳憩息,“群仙从此去,双锡几时归?万壑迎秋爽,千林驻落晖。洞高欹客枕,山翠点僧衣。坐看孤云起,天青一鹤飞。” 明代诗人樊良枢描写遇仙桥的诗句不觉漫上心头。诗一开头他询问的心情多么急切,渴盼仙人早早回归的愿望又是多么深长!不觉微微一笑,起身踱到桥东独向缤纷彩霞无声吟哦的方形诗碑前。

    碑文是——

    机时重访桃源洞

    忘钟鼓响停始彼

    尽闻会佳期觉仙

    作惟女牛下斗人

    而静织郎弹星下

    善诗赋又琴移象

    观道归冠黄少棋

    我似乎看见诗作者隐在碑后的竹丛暗笑一脸茫然的游客。这是一首半叠字藏头螺旋诗。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圈中心的“牛”字向外顶针旋转而读,即上句末一字的右半边叠下句头一字,如“响”字的繁写其下半“音”字为下句首字。押“旗”字韵。按照提示,可读成一首七言八句的诗——

    牛郎织女会佳期,

    月下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响,

    音停始觉斗星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

    见善而作尽忘机。

    几时重访桃源洞,

    同彼仙人下象棋。

    据说此诗出自清代嘉庆年间桃花源才女许芙蓉之手。芙蓉长得风姿秀雅,文才绝妙,独守香闺时巧设试才计,绣出这篇四十九字无标点的奇诗,悬挂在遇仙桥的楹柱上。并袒露心迹——哪位青年能断句成诗便许身为妻。不久,四方才子纷纷应试,却一一败下阵来。有天,一位风神俊逸的年轻人在遇仙桥笔走龙蛇一挥而就。书僮呈上手稿,许芙蓉了却心愿应诺出嫁——新郎即婚后创作长篇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

    这首诗和因诗而派生的一段风流佳话给遇仙桥增添的色彩多么迷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