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筛查 远离肝癌

 冬不拉拉 2017-04-09
原发性肝癌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患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以往,人们认为肝癌难以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不佳。一般来说,5厘米以下的肝癌患者大约70%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症状出现则往往提示肿瘤已较大,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较少,且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能否进行根治性治疗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早期肝癌可以有手术切除、局部微创消融以及肝移植等根治性手段,预后较好。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肝癌呢?


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李嘉主任医师指出: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

1

患者首先应了解自己是否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及各种病因(如酒精肝、一些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有肝病背景及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更需要进行肝癌的早期筛查。

2

每3~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简便有效且无创的方法,必要时还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肝脏病理检查为肝癌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阳性可以进一步确诊,但是阴性却不能完全除外。还有些患者对肝癌讳疾忌医,即使超声已经发现异常,仍不愿面对,结果错失早期治疗时机。

3

由于肝脏结节,尤其是肝硬化再生结节与早期肝癌结节的影像鉴定有一定难度,可能造成延误诊断。因此,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在肝病专科进行超声和血液学检查,同时规范不同慢性肝病的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减少肝癌的发生,达到远离肝癌的目的。


特约记者 刘美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