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梅 材料作文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多了些“自由”,比话题作文又多了些“限制”。上一期我们讲了材料作文审题要把握整体性、多角度、倾向性这三大原则,今天我们再来谈谈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一、切中题意,提炼中心 准确提炼材料中心,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旨,这是最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尤其是一则材料有多个角度,多重含意,为慎重起见,最好把材料的中心当作文章的中心来写作,在切题的基础上立意深刻、材料新颖就是一篇好作文。 01 【材料】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你们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最有价值的东西?有位学者的回答出人意料,却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同——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已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已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解析】如果从学者所说某一点立意未免有断章取义之感,那段话归根到底说明了一点: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促使他走向了成功。以“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来构思,既切题又有深度。 如果提供的是组合性材料,就要提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尤其是所提供的材料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就要摒弃相异点,寻找共同点,以此立意才准确。 02 【材料】 ①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②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则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淮南子》中也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的论述。 【解析】第一、第二则材料均侧重于以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第三则材料除此之外,还包含着均衡发展、环境保护的问题。审题立意时要归纳中今中外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做事要有远见。 二、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 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就是对人物、对事件评议性的语句,以此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就选准了角度。 03 【材料一】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了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了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即使走向屠宰场,也没有一只羊能离开队伍去另觅生路。 【材料二】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着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着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解析】材料一中的关键句是“即使走向屠宰场,也没有一只羊能离开队伍去另觅生路”,要注意到特定的地点——“屠宰场”,作者的感情倾向就非常明显了。由此提炼观点:要有独立的见解,拒绝盲从。如果从提倡像羊那样有团队意识、同生死共患难,或者从绘画创作者的角度,从知识源自实践、留心观察、善于改正等角度立意就在命题之外了。 材料二则指向绘画创作,叙述了农民以生活经验指出画作的错误,丰子恺叹服的事。就应当从创作应当忠实于生活,实践出真知等角度立意。如果从“不耻下问”、“勇于接受他人的指正”的角度立意就游离于核心之外了,而从“擒贼先擒王”等角度立意更是一知半解,偏离主题。 这两则材料都以丰子恺画羊的相关经历和感悟为素材,但两者叙述的着力点不同,传达的内涵截然不同,立意角度也就迥然不同。 三、发散思维,舍次求优 有些材料内容比较散,审题时采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多角度立意,再选取一种最切合题意、最深刻、最新颖的最佳立意。 04 【材料】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人开导他:“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解析】命题者只是客观冷静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这就需要我们综观材料,多向度思考,多分析比较。可以肯定“杞人”:他有探究意识,不断追问;他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也可以否定杞人:他是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无能之辈。可以把“开导人”定位为一个智者,一个关心他人、耐心引导他人的豁达之人;也可以否定“开导人”——一个麻木、世俗的庸者。还可以结合实际,立意为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保自救的意识,经常组织仿真演练,做好防范,减少损失。这样分析后,选择感受最真切、与自身联系最紧密、写作素材最充分、最有把握写好的一个角度立意展开论述。 材料作文的审题还可由果溯因,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推究其本质原因;由物及人,联想与材料内容相似的现象,挖掘其真正内涵;由细节切入,把握材料中的有启发意义的细节,提炼主旨。 当然,这些审题方法不是孤立运用的,要相互联系,综合运用。每则材料都尽量从多角度分析,选择最佳角度立意构思,才能在考场上“秀”出一篇视角独特、思维灵动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