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 经方治世,医路相伴

 AB向往神鹰 2017-04-10


     经方治世,医路相伴

    和中医结缘是在高中时候,不求甚解的抄过几天《黄帝内经》,爱上中医是在感受到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奇,有幸在学长的介绍下听了鲍老师的课程,临近结课了,作为初学者却迟迟不敢下笔,恐怕贻笑大方之家,不妥之处,还请斧正。

   开篇时候我印象很深的是讲了老师自己的经方之路,鲍老师的首战不是很理想,说到这我就想起我初学针灸也不懂什么辩证论治,针灸配穴,只是知道哪痛扎哪,膝三针、肩三针、这种,现在想来觉着自己胡闹,很感谢那时候相邻来找我针灸,最深刻的是同学的母亲来串门,却不坐下,后来问了原因得知前几天搬白菜时候把腰扭伤了,西药膏药都用了,也还是疼,学医却对病人的倾诉没有解决的办法是一个学医者的心痛之处,后来大着胆子问能让我试试吗,我当时非常忐忑的翻了翻一针疗法,书上写着腰扭伤手三里主之,后来我就用我不娴熟的手法给她手三里重行针,叮嘱她随着针活动腰,惊讶的是没有个三五分钟的方法他竟然缓缓地坐下了,事后回想起来,觉着很激动,若是真没给人家治好,怕是被人家笑话,但是当时看她那么痛苦,就没想那么多,为医者治病救人在先,和鲍老师的意思一样,解决他的痛苦是医者的责任。首战告捷从此相邻找我看病的人多了,其实我又哪里会什么,才念过一年的中医,真要感谢相邻们相信我。

  后来鲍老师讲体系很重要,尤其是经方,可能是因为伤寒有明显的传变规律,方证对应要明确的按照六经的路子走,尤其是讲到六经体系的包容性,虽然用药治病不是很多,一个人对于疾病的变化不同时期规律掌握, 就是他用药的体系,初感解表,入里清热,看似简单,人与人却有不同,这也是中医因人而异,包容性的体现,鲍老师讲临床与书本的关系,我体会最深就是书上说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针灸起来有人灵有人不灵,针下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后来我总结出,针灸的感觉针刺几分,不是医者说了算,是病人自己感觉,临床上实践过一次远远好过死磕书本,其实可能因为我不太爱读书,这点希望大家别和我学习,想起来以前我老师对我说,你不是迷茫,你就是懒。

后来的六经学习,觉着学到了,落实到文字上好像说不出什么,愧对我看了好几遍鲍老师的少阳证篇。

后来讲到的方证对应,用药如用兵体会还是比较深的,我母亲卵巢囊肿,经期量大,持续时间长用了中成药桂枝茯苓丸没什么效果,后来我就商量开了原方加了12克的姜,只不过我嘱咐要把姜烧焦,因为那几天给我妈打电话,听着我妈声音很弱,做儿子的心理着实着急,情急之下想出的办法,后来果真有效,现在应经好了,在家里又引起轩然大波,亲戚都来找我看病,我却不敢轻易用药,只是用刮痧针灸的法子帮他们解决问题,因为药物的搭配实在复杂不敢轻易去尝试,听了鲍老师的课细想来也是药证对应,方证对应,今后一定多加尝试不坠了鲍老师学生的名,呵呵~~

对于鲍老师讲的诊脉,心里明白大腹空空,只能辩个五脏气血的虚实班里也没有几个会脉疹的,想起我的脉诊还是联盟群里的师哥手把手教的,当时怎么也不愿意学,但后来给病人实践当中,都是用脉诊取得病人的信任而顺利行医的。

   总之感谢鲍老师的课程,虽然以前没有学过经方,但是通过学习让我对经方有了兴趣,尤其是联盟里的大哥们时常的帮助点播,不成器的迷茫学弟再此谢过了,医路相伴,有你们不孤单!

最后用这句话结尾,学医以此为则: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则保生长全以养其生。



作者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伤寒一班    金鹏举

审稿丨伤寒一班班长        付志文

编辑丨新媒体部    刘伦   储小彬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