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套路最深的一个学科 |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套路

 曲音绕梁 2017-04-10

关于政治学科,我想说的就只有四个字:全是套路!

在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科里面,政治的套路是最长的套路,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比政治选择题更容易,没有任何一种主观题比政治主观题更有方法,正所谓熟套路者得政治,只要套路深,铁杵磨成针。

我们一般是通过课堂讲解、热点关注、和考试答题三方面逐步了解政治,而作为一个深知套路的政治老师的学生,我将告诉大家如何在这漫漫套路上下求索。

  ◆  

课堂讲解 | 读厚读薄,你也知道

 把书读厚 | 带着问题来看书

政治书里面的标题和正文里自带问题和答案,都是基础知识,如果死记硬背十分枯燥,建议大家不要背知识点,用问题串联理解会更全面,更助于思考。

自己读书研究时需要问自己的重点问题就三种: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怎么办

比如:

一小节的标题是“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自带的问题就是:

What——什么是民主决策?什么情况属于民主决策的范畴?谁可以民主决策?

Why——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决策?

How——如何民主决策?(途径)

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讲到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老师讲课的同时,在正文中找到答案,并在章节标题旁边加上what、why、how层面里想到的所有的问题,并且标上不同的号。

 把书读薄 | 用目录、逻辑、关键词做框架

从每一节课中,通过三个重点问题串在一起,我们会看到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会不断分析出新的想法,这一过程在高一高二上课时会慢慢积累,细水长流。

在学完一章或者一学期的知识点后,需要用知识框架去整理政治知识点,这时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有好的框架,不仅可以在考试看到问题就快速反应出很多相关的知识点,更可以缕清思路。高分同学不会只依赖于参考书的框架,而是学会自己动手列表。

亲测有效的方法如下:

(1)用好政治书目录自带的框架

目录就是天然的好框架。每一单元结束的时候,在目录后面用大括号串联每一章节的知识,用自己上课整理好的重点问题串联章节知识点就是很好的方式。最好用铅笔,可以反复写框架。但是目录框架单元化严重,没有办法串联更大范围的知识。

(2)用好考纲关键词自带的术语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关键词,也就是重要知识点,这些关键词的来源就是考纲。政治考纲的考点罗列都是关键词,把那些关键词都串联起来整理一个框架,对于政治更好一点的同学来说更为实用。比如:交叉持股、国有资产、现代行政体系、电子政务、一带一路等等,这些关键词在考试中都会出现,需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把它们单独记在笔记本上。

(3)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构建框架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思考出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四本政治书里面必修2和必修4的政治生活和哲学知识点都很有条理,但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这两本书的知识点非常混乱,尤其是经济生活,有的同学感觉到一章和一章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就需要框架将其系统规范化。

比如:经济生活那本书里面,第二单元就是“生产、劳动与经营”,具体小章节内容是这样的: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知识点多而且乱,但是用框架整理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一单元其实就是将生产从宏观讲到微观,宏观上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制度,微观上生产者就是企业和劳动者和银行(金融服务生产者,联结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投资渠道),这一单元就可以有逻辑的梳理完毕。

  ◆  

时事热点 | 思考领悟,才有提高

有的家长总会拉着学文科的孩子说,快看会新闻,这对你学政治学语文什么的都有帮助,真的是这样吗?这种时候孩子会很无语的反击,这和我们学的政治差得远好吧,看这有什么用。实际上,二者都不完全正确。

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政治是一门现实的学科,必然是和时事有关系的,出题的素材也都完全来自于新闻。每一个热点背后都是政策的体现,政策来源于我国的政治基本大纲,所以把知识点和时事的匹配的思考过程才是让政治领悟更深的过程。

比如:政府为什么要公布权力清单?电子政务的意义是什么?政府给企业公布负面清单的原因是什么?一带一路对区域有什么经济和文化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对于新闻热点的思考有:

(1)为什么要做出这一举措?

(2)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政策建议?

(3)谈谈这个举措对于XXX的推动作用(科技对文化、城镇化对区域等等)?

(4)取得成功或失败(可行性)的原因?

努力在脑海里检索相关知识点进行推想,还可以看一下新闻评论,专家关于这个热点的专业评价往往有很多政治基础知识的要点。

  ◆  

卷面考试 | 主观题才是拉分项

政治选择题简单这是人尽皆知的,除了个别经济和哲学选择题有一点点难度之外,其他的选择根本就是秒答。因此政治考试的重点就在主观题。而大多数同学对主观题就不是很重视了,认为反正不可能和答案一模一样,随心而写。

我只能说:你错了!你犯了大错了!

政治主观题拉分太严重了!经历过高三模考的都知道,政治主观题最高能到46-48,最低的就27、28,高考中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常见问题:


政治主观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38、39题为政治主观题,都是用一段新闻热点材料,考察相应的政治知识。其中38题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39题是文化和哲学生活。一般来说一个大题26分,一共52分。

强度注意:作答一定要关注每次答案的得分点在哪里,财政、收入分配、民主决策、文化创新、实践与认识的基础等等关键词才是老师看到时的给分处,要有意识走套路后偏向关键词来作答,避免无用的表述:

  经济题的套路 | 材料是王道

① 图表题 | 这个图在展现什么?

横着看,看趋势;

竖着看,看比较;

找折点,看变化;

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与升华;

有两个图的时候,注意两个图的关系。

② 分析经济原因 | 按材料逻辑

逐字逐句分析材料,找到跟经济相关的所有原因,不要放过材料中的任何句子。然后用自己已有的框架去检查(而不是思考)两点:

第一,必要性;

第二,重要性。

必要性就是现状和这个的重要地位;重要性就是这个的意义,也就是有利于XXX。

③ 提出经济措施

根据材料看出来这个经济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主体,分主体来提出经济措施。

一般来说经济措施都是大+小(大态度+小措施),这样的答案有情怀又实干,比如先提出“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种的大方向,加上一个具体措施的小例子“开展听证会”。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 跟着课本知识走

① 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政治或文化举措?

比如:为什么要保护珠算?

第一,  先定位,它是什么。

珠算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

第二,  答意义,它的作用有多大。

分角度和主体来答。文化意义一般分成继承、发展、创新、融合等角度,主体一般就是国家(软实力、科技力量等),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等)、个人(全面发展、三观、内涵等)

② 评价一下这个政治或文化措施

评价类的题目,也即怎么样类的题目,答题应当遵循以下套路:

第一,先定性,分门别类;

第二,评论为什么;

第三,联系材料内容分析。

③ 分析XX和XX的关系?XXX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这种问法实际上考察的是具体的知识点,答题应当遵循以下套路:

第一,找到这个知识的所有相关知识点;

第二,对相关知识点分点罗列;

第三,在每一点后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④ 提出几点建议

提建议的题目实际上比较简单,只需要分主体提出措施,例如:

国家、社会、民族、个人,分别应当做什么。

  哲学题目 | 联系知识点和材料

哲学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关键在于联系知识点和材料。在题目给定范围之后,写出相关知识点,重点在于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哲学原理的。因此套路就是:

第一,先写知识点;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分数无关天赋,态度决定一切

政治考试没有天赋之分,只有态度区别,足够的重视就会在行动上有足够的认真,足够的认真就会得到足够的回报,政治正确,踏踏实实按照套路练题的学生往往才是最后的高分得主。

因此,希望各位同学在学术上能做到“一丝不苟”,力争课堂效果最佳,时事分析最透彻,每一道题答案最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