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近来无事,偶然发现了一件奇案 案子的申请日是95年12月,授权公告日是16年6月 哇!好神奇! 竟然有案子在20年专利权到期之后,才拿到授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见识浅薄的小编带着满满的好奇心 认真的检索了一下这个案子 先给大家看看这件奇案的时间轴 95年提出母案申请后 根据分案申请的时限要求(母案得处于pending状态) 申请人在母案授权之前提出了分案申请 很快(大概6、7年之后) 母案和分案都获得了授权 一般这种时候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申请就结束了 毕竟距离母案申请已经十几年了 但是 在母案申请17年后 我们的申请人再次提出了分案申请 而且,在母案专利权到期之后,还拿到了分案的授权 说好的时限呢? 说好的母案要处于pending状态呢? 显然,我们的申请人充分理解,并利用了分案申请的例外情况 请仔细看最新版《审查指南》 ↓↓↓↓↓↓↓↓↓↓↓↓↓↓↓↓↓↓↓↓↓↓↓↓↓↓↓↓↓ ——“因分案申请存在单一性的缺陷,申请人按照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情况”没!有!时!限!要!求! 不得不感叹 申请人分案申请制度使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啊! (今年的代理人考试会不会考这个点呢) 小编从英特尔这个案子上获得了很多启示~ 有利于企业从容、省钱做专利布局 合理利用分案申请的“例外”情况 能给申请人留出充足的考虑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专利布局 申请人有选择性地进行分案申请 又能减少分案申请数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请注意: 只有一次分案有单一性问题时,二次分案才没有时间要求! 用好分案策略多向国外学习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国内分案申请数量排在前10位都是外国公司(除了华为)! 果然还是老外专利申请策略玩的好啊! 不仅熟悉中国的专利制度,还能充分利用分案申请规则!
侵权分析防止掉进陷阱 目前企业在研发立项和产品出口,专利侵权分析和预警越来越必不可少 一项分析动辄几十万的情况屡见不鲜 忽视目标专利的分案情况,当心花了钱不说,最后还掉进大陷阱,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因此,做侵权分析和预警时 显然不能只看授权的专利文本了,还得深入研究公开文本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 请注意,说明书也一定得分析,当心专利权人在分案中从说明书中提出技术方案到权利要求中 所以,对于审查员提出单一性问题的专利申请 要特别监控分案申请的情况(像英特尔这样时隔十几年提分案的,也是没谁了) 警惕申请人扛着铁锹,随时不慌不忙挖陷阱,捕获个大猎物 给对手挖个又大又深的坑 反过来说 作为申请人可以利用分案申请给别人挖坑啊 提交母案后,即使母案的部分权利要求获得授权 不用着急申请分案,静静等待竞争对手的技术落入母案公开文本的权利要求中(我不是静静) 这个等待期可以长达10年哦(放长线钓大鱼) 然后开始动手申请分案,然后---等着猎物掉大坑喽 专利事务负责人会不会因此升职涨薪,人生由此进入新阶段呢 话说回来,即使没有真的挖大坑,好的分案申请策略也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 想想啊 母案权利要求写了好几个技术方案 完全可以震慑竞争对手 毕竟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提分案申请 针对哪个技术方案提分案申请 头顶一把剑,不知何时掉下来 而且,想先做无效,解除威慑都不能,因为分案根本还没有提交呢 无从下嘴 |
|
来自: waveszhang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