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病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xcaq 2017-04-10

妇科资料汇编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发表者:赵东奇 990人已访问

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

(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

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

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 

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

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

(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

(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

(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

(二)已破损型

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

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

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

3.阴虚内热——清热凉血,养阴安胎——保阴煎

4.胞宫虚寒——温肾扶阳,养血安胎——长胎白术散

六、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心心洋气,养龟三五篓。

1.心气虚——益气养血,宁心安胎——养心汤加减

2.心血虚——养血益气,宁心安胎——归脾汤

3.阳虚水泛——温阳化气,行气安胎——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益气化瘀,通阳安胎——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糖尿病————三消加阴阳,小女六金。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肾阴亏虚——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助阳——金贵肾气丸

(三)急性肾盂肾炎————因心事,知道佳。

1.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知柏地黄丸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产时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后血晕)————血瘀,甚多。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参附汤

2.瘀阻气闭——行气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八、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血崩)————去学学,不生宝。

1.气虚——补脾益气,固冲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瘀——活血化瘀,调冲止血——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养阴清热,安冲止血——保阴煎

(二)产褥感染————敢惹惹,吾请缨。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清营解毒,散瘀 泄热——清营汤

3.热陷心包——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产后缺乳————岂敢通下。

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九、产后并发症

(一)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遍身疼痛、产后风)————学学外伸,黄花独养。

1.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行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4.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二)产后排尿异常

1.产后小便不通————去伸去学,补济木物。

1)气虚——益气生津,宣肺利水——补气通脬饮

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气滞——理气行滞,行气利尿——木通散

4)血瘀——养血活血,祛瘀利尿——加味四物汤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去伸,黄甚

1)气虚——益气固摄——黄芪当归散

2)肾虚——温阳化气,补肾固脬——肾气丸

十、外阴瘙痒————是肾血,必知归。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萆薢渗湿汤

2.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丸

3.血虚生风——养血祛风,活血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试试,龙胆无味。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2.湿毒浸渍——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喊仙羊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仙方活命饮

2.寒凝瘀滞——温经散寒,化湿涤痰,和营散结——阳和汤

(三)阴道炎(带下病)

1.滴虫性阴道炎————湿甚,龙胆金币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补肾利腰,清热利湿——肾气丸合萆薢渗湿汤

2.念珠菌阴道炎————脾肾,碗内

1)脾虚湿盛——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

2)肾虚湿阻——温肾燥湿,固涩止带——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湿湿,止无

1)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

2)湿毒——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4.老年性阴道炎————甚湿,止一止

1)肾阴亏损——滋阴降火,固涩止带——知柏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滋阴补肾——易黄汤合知柏地黄汤

(四)宫颈炎(带下病)————试试,龙胆之五;脾肾,碗内。

1.湿热内蕴——疏肝清热,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2.湿毒内侵——清热泄毒,燥湿止带——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健脾利湿——完带汤

4.肾虚——补肾固涩——内补丸

(五)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热毒勿打,湿热活命。

1)热毒壅盛——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

2.慢性盆腔炎————试喊奇奇,人少学(校)里

1)湿热壅阻——清热利湿,祛瘀散结——银甲丸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消徵散结——血府逐瘀汤

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十二、月经病

(一)功血

1.无排卵型功血(崩漏)

1)血热————虚实保清。

(1)虚热——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合生脉散

(2)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2)肾虚————阳右阴左。

(1)偏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2)偏肾阴虚——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脾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脾虚固举

4)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血瘀四笑

2.排卵型功血(月经失调

1)子宫内膜修复期延长(卵泡期出血)————气虚失学,举两古桃笑。

(1)气虚——补气摄血,调经固冲——举元煎

(2)虚热——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

(3)湿热——清热利湿,止血调经——固经丸

(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2)黄体功能不足————脾肾阳肝阴,补柜清单两(张)。

(1)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不固——补肾调冲——归肾丸

(3)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经散

( 4)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

(5)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固冲——两地汤

3)黄体萎缩不全————脾湿气,归四血。

(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调经止血——归脾汤

(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调经止血——四妙丸

(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血府逐瘀汤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婶婶使竿,两建清单。

(1)肾阴虚——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肾阳虚——补肾助阳,益气止血——健固汤

(3)湿热——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清肝止淋汤

(4)肝郁气滞——疏肝清热,化瘀止血——丹栀逍遥散

(二)闭经(闭经、女子不月、经水断绝、经闭)————敢气人,去还谈;贵人加血温仓。

1.肝肾不足——滋肾柔肝,调补冲任——归肾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寒凝血瘀——温经祛寒,活血化瘀——温经汤

6.痰湿阻滞——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痛经(痛经、经行腹痛)气寒湿气肝,各少清八条。

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逐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祛寒,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八珍益母汤

5.肝肾亏虚——滋肾养肝——调肝汤

(四)经前期综合症(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敢干屁信誉,才知见鬼痛。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

4.心脾气虚——健脾升阳,益气固表——归脾汤

5.淤血阻滞——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趁痛散

(五)围绝经期综合症(经断前后诸证)————阴阳两虚,左右二至。

1.肾阴虚——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饮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益阴扶阳——二仙汤合二至丸

十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敢干屁事,但知儿真玩黄毒。

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丹栀逍遥散

2.肝肾阴虚——滋补肝肾,解毒清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湿止带——真武汤合完带汤

4.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黄连解毒汤

(二)子宫肌瘤————气寒痰是因,各少开清清。

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消徵——少腹逐瘀汤

3.痰湿瘀阻——化痰理气,活血消徵——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夹瘀——清热利湿,活血消徵——清宫消徵汤

5.阴虚内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青海丸

十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气寒是痰气甚,哥少清单桃李归。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

4.痰瘀互结——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

5.气虚血瘀——益气化瘀——理冲汤

6.肾虚血瘀——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十五、子宫脱垂————气甚湿,不大胆。

1.气虚——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3.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十六、不孕症————肾气养人敢于谈,于文让开少苍。

1.肾虚

1)肾气虚——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3)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淤血阻滞——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调理冲任——苍附导痰丸

十七、***产并发症

(一)***不全————赶阴气,输两步。

1.肝郁血热——清热解郁,凉血止血——舒郁清肝饮

2.阴虚血热——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两地汤和二至丸

3.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二)宫腔或宫颈内口粘连————血瘀不甚。

血瘀——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补肾化瘀汤

三)***术后感染————邪毒勿笑。

邪毒壅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中西医结合科证论治总结

一、新生儿黄疸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上感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三、急支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2.肺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肺炎


1.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五、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芩连汤加减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六、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七、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八、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湿热内蕴————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仁汤加减


3.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宁心安神————己椒苈黄丸


4.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十、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加减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


3.脾虚肝旺————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加减


4.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十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味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加减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加减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加减

十四、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不纳————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十五、风湿热

1.湿热阻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宣痹汤加减

2.寒湿阻络————散寒除湿,养血祛风————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3.风湿淫心————祛风除湿,通络宁心————大秦艽汤加减

4.心脾阳虚————温阳利水————真武汤合金贵肾气丸加减

5.气虚血瘀————养血活血,益气通脉————补阳还五汤加减

十六、过敏性紫癜

1.     风热伤络————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

2.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3.     湿热痹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四秒散加味

4.     胃肠积热————泻火解毒,清胃化斑————葛根芩连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5.     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活血化瘀————茜根散加减

6.     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消斑————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七、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     卫气同病————清热解毒,辛凉透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2.     气营两燔————清热解毒,凉营化瘀————清营汤加减

3.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十八、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证

1.     脾虚肝旺————温中健脾,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加减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

3.     肝肾阴亏————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加减

十九、麻疹

(一)  顺证

1.     邪犯肺胃(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

2.     邪入肺胃(见形期)————清热解毒透疹————清热透表汤加减

3.     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二)  逆证

1.     麻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加减

2.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3.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羚角钩藤汤

二十、风疹

1.     邪郁肺卫————疏风清热,解表透疹————银翘散加减

2.     邪入气营————清热解毒,凉血透疹————透疹凉解汤加减

二十一、水痘

1.     邪郁肺卫————疏风清热,解毒利湿————银翘散加减

2.     毒炽气营————清气凉营,化湿解毒————清营汤加减

二十二、猩红热

1.     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加减

2.     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加减

3.     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加味

二十三、流行性腮腺炎

(一)  常证

1.     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加减

2.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二)  变证

1.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

2.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十四、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     毒邪内闭————清肠解毒,泄热开窍————黄连解毒汤加味

2.     内闭外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二十五、感染性休克

1.     热毒内闭————清热解毒,通腑开窍————清瘟败毒饮合小承气汤加减

2.     气阴亏竭————益气养阴,救逆固脱————生脉散加减

3.     阴竭阳脱————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二十六、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二十七、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乳积选消乳丸,食积选保和丸

3.     积滞化热————消乳化食,清热导滞————枳实导滞丸加减

4.     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加减

二十八、厌食

1.     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

2.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

3.     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加减

二十九、急惊风

1.     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加减

2.     温热疫毒

1) 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加减

2) 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

3.     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加减

4.     暴受惊恐————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