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孩子的问题,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长沙7喜 2017-04-10
解决孩子的问题,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男性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是,躲进洞穴自己想办法解决;而女性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是,找人倾诉,发泄情绪。
当我们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如果回家和老公说,老公按照男人的逻辑帮忙分析找差错,估计接下来的争吵不可避免。

如果我们是向一个女性朋友倾诉,女性朋友可能会和我们一起骂领导,等气消了,再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过程会让我们心里好受许多,甚至有时候,连解决方案都不需要。
两性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并不是先天就是这样的,而是在后天的成长中。

男性流露情绪的一面常常被视作软弱的象征,因而不得不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很难像成人一样做到能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由于情绪不能平复,孩子很容易陷入到情绪的发展中去,而不能回到问题的解决。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先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而直接处理问题,那很有可能陷入“战斗”的局面。
有一次,我们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大家都带上了自家儿女,孩子们从4岁到7岁不等。一开始,他们玩得挺好,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7岁的男孩小强追着4岁的男孩小明打。

小强妈妈见了,非常生气,大声批评孩子,要求他马上给弟弟道歉,并停止武力。小强非常倔强,完全不理母亲,依然想要挣脱父亲的怀抱,去打那个小弟弟。

好不容易,“战争”平息了,一不留神,小明又玩闹地跑过来,打了小强,小强马上跳起来去打小明。小强的父母死死按住他,大声呵斥,继续要求他赔礼道歉。

这回的“战争”比之前还惨烈!而且,无论父母怎么批评小强,小强就是不道歉,也不哭!眼看一顿饭没法继续吃下去,我不得已只好出来干涉了。

我问小强:“小弟弟老是来打你,但是你又不能打他,大人还批评你,你是不是特别生气?是不是还有点委屈?”

小强马上停止了拳打脚踢的武力举动,对我说:“我真的很生气,是他来惹我的,你们还都说我……”说着说着,眼泪“哗”地流下来,终于哭出来了!

我松了一口气,说:“这样的情况真的很让人生气…”,话音未落,小强哭得更加厉害了。

我继续说:“如果我很生气的时候,我会去阳台大叫几声,很舒服的,你要不要试试看?”

我们手牵手,到了饭店的阳台,对着黄浦江,一起大喊了几声。

回房后,小强不再追打小明了,当小明再次前来骚扰时,小强非常严肃地对他说:“你这样,我很生气!”
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状态命名。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马上认错来解决问题,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反抗到底,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会逐渐被情绪所控制,而不能自己来控制情绪、处理情绪。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第一步是要让他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和他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给孩子的情绪贴个标签,这个时候,请尽量使用中性词,比如生气、委屈、难过…千万不要用负面或暴力的词汇,比如愤怒、发狂、暴躁,这样有利于得到孩子的认同。

等孩子确定了自己的情绪后,我们再和他讨论如何处理这种情绪。只有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才是讲道理的时候,否则,道理讲了也白讲。
很多做妈妈的,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情绪起伏的时候,别人的“忠言”我们是听不进去的,孩子更是如此。
当孩子和朋友们玩得兴致正浓的时候,你要叫他回家吃饭了,你该怎么说?
宝贝,在你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让你停下来回家吃饭,你是不是会觉得不是很开心啊?
当孩子认同了自己的情绪以后,再和他说说按时吃饭的道理,相信效果会比强行拉孩子回家要好得多。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小技巧,这并不仅仅针对孩子,但是对孩子特别有效。

这里要注意,这里的所谓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不是指:为了让孩子情绪安稳可以对所有的问题的让步。
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把问题和情绪分开,是父母非常需要学习的能力。
父母带着孩子去玩具店买玩具,出门之前,说好这次只买一个玩具,结果到了玩具店,孩子在买了一个后,还要求买第二个,家长不同意,孩子开始号啕大哭,哭的让你觉得特别丢人。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父母认为必须要说话要算话,如果说话不算下次会得寸进尺,坚决说不好就是不买。
所以,无论孩子怎么哭,父母都不动摇。最后,妈妈说:你哭好了,我走了。我们就看到一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跟在一个面色铁青的大人后面。

第二种,父母觉得这样这做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于是,在孩子哭了一会儿后,父母说:你不哭我就买。然后,孩子就会发现以后要什么东西先闹一闹比较好,因为他发现激怒你再讨论问题就很容易被解决。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实际上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情绪:想要得到一个东西但是得不到,很沮丧很痛苦;一个是真正的问题:我应不应该这次就得到这个东西。
第一种做法,处理了问题,但是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因为他不仅觉得东西不能买,他觉得妈妈不爱我了,这有多恐慌啊!

第二种做法,处理了情绪,但是无限的让步让孩子会没有底线,甚至利用你的让步。
针对上述案例,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蹲下身,把孩子拥入怀里说:想买什么东西不能买,可真有些痛苦啊。

孩子一般会哭得更伤心一点,然后挂着泪珠问:那现在可以买吗?

妈妈说:我们说好了这次只能买一样,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下次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再来买,你也可以继续在妈妈怀里哭一会儿。

你会发现:孩子很聪明,当你温和而坚定的时候,他很快就知道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没法讨论了。因为我们很好地处理了他的情绪,所以他就顺着竿子下来了,然后他会和你讨论:怎么努力再得十朵小红花来买。
情绪和问题分开处理,命名、安抚孩子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所谓温和而坚定,就是这个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