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学教育方面职称论文: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昵称0I1A7 2017-04-10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许多畜牧兽医方向的大学生都打算毕业后在畜牧养殖业领域自主创业,而养殖业需要畜牧和兽医系统知识,这就要求在校期间,无论是动物科学专业,还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全面掌握畜牧兽医知识。畜牧学概论是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了解畜牧学系统知识的重要渠道。畜牧学概论本身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讲述的内容包括整个畜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环境工程、动物生产(猪生产、牛生产、羊生产、兔生产、家禽生产、马生产以及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和畜牧业经济管理方面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1]。
随着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改变,专业课程的学时数持续减少,如何在较少课时数的条件下保证畜牧学概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畜牧学概论的课程特点,认为在从事畜牧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特点,紧密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1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动物医学专业在开设畜牧学概论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加之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只能给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讲解畜牧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讲授畜牧学概论时可突出重点,不讲授已经开设过或将要开设的课程的相关内容,将重点放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产学等内容上。动物生产学重点讲授与当前畜牧主产业密切相关的猪生产、牛生产、羊生产、兔生产和家禽生产等内容。动物遗传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已在普通遗传学中讲授过,可不重复讲授;南方地区养马数量较少,故南方高校可不讲授马生产方面的内容;家畜环境卫生、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畜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均会在后期开设选修课程,故在该课程中也可不讲授。 
  2整合教学资源,选派精英教师授课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动物医学专业学习畜牧学相关知识缺乏重视,往往都选派一些没有从事畜牧生产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讲解畜牧学概论,学生学不到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有鉴于此,笔者所在动物科学系专门对畜牧学概论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一致同意选派一些具有畜牧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承担动物医学专业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各任课教师分别主讲最熟悉的相关章节。这样共有5名教师分别主讲畜牧学概论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猪生产、草食家畜生产和家禽生产。学院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要进行提炼、升华,做到系统性、全面性和精炼性。对于课时少的章节,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由于各个章节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教师讲课,受到学生极大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2]。 
  3注重实验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和实习教学既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来说,畜牧学概论课程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渠道,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此,笔者所在动物科学系依托动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农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课堂上,教师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和操作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实验效果、实验报告等进行实验总体评分。  
  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面,开设青贮饲料制作和日粮配方编制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日粮配方。在青贮饲料制作时采取2种方式,一是实验室内亲手制作青贮饲料,学生自己准备青贮袋或青贮罐以及青贮原料,学会操作后进行青贮实验,学生随时可到实验室查看自己制作的青贮饲料效果和进展情况;二是参观学校实验羊场青贮饲料制作工艺,明白在生产实践中的青贮饲料制作工艺。通过上述2种方式,学生了解到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到附近饲料厂参观学习,使其了解饲料厂的内部布局、设备及各类饲料的加工工艺,从而加深学生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