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汗

 李香愚 2017-04-10
    盗汗,是在睡眠状态下出汗,因此出汗时自己不能察觉,醒时才会发现枕头或衣被潮湿,往往身上的汗已经干了,此种出汗有偷盗之意,故称盗汗。初学中医时,教材里对盗汗的机理多解释为阴虚导致的,到了临床上用这种治阴虚的方子,百无一效,经过失败,仔细辩证并研究医理,发现当前临床常见的盗汗并无阴虚,反而多为阳虚及郁热,阳虚者多以附子剂治愈,郁热者多以柴胡剂治愈。少年儿童盗汗多为郁热证,因外感治疗不当而得,此类患者喜凉饮,可以有呼吸道(慢性咽炎、气管炎等)及心脏(心肌炎)慢性损伤,易出现咽痛咳嗽胸闷等症状,治疗多用小柴胡或大柴胡加石膏汤;中老年人盗汗多阳虚,此类人必下半身畏寒,故需附子剂加减以引火归元。半月前治疗一男患者,45岁,每晚1点钟因盗汗而醒,常发口腔溃疡,易上火咽痛,有痰,胃以下怕凉,食用凉食则胃部不适,可出现腹泻,常食后胃胀烧心,舌红苔白略厚,脉少力。诊为甘草泻心汤证,与原方7剂而盗汗除,口腔溃疡、烧心等症状均缓解。我想盗汗的阴虚机制是存在的,但或许是因为时代变了,人的体质变了,阴虚盗汗已经很少见了,可我们的教科书里还是那么写,不知道是编书者的疏忽还是确实缺乏临床实践,总之害人不浅。中医的教科书很多都是这样的,与临床实际不符合,虽然版本更新换代的很快,其中不适当的中医内容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西化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那些反对中医的门外汉固然是管中窥豹,但他们所反应的问题并非一无是处,现在许多中医大夫所体现的中医疗效很差很差,而其中一部分人却站在中医界的高位,指挥着中医的发展,以致出现中医疗效日渐滑坡,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度有所降低,这不是中医之过,而是当代中医人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