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听本好书—做最好的自己《逍遥游》

 茶香飘万里 2017-04-10

每周听本好书

音频:19分钟

文本:3550字

内容:吴穗琼

朗读:王子儿

编辑:蔡钰翔


逍遥游

在中国的整个文化历史中,庄子作品不多但影响很大,整个道家的修道体系都是根据老庄还有一些其他的经典而来的。


老庄和儒家不一样,儒家留下很多的文章,老庄好像就他们两个,但实际上哪怕就一个老子一个庄子都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一半的文化的根基,所以今天我们只能说是管窥庄子,因为它的东西太丰富太庞大了。


在史记里说庄子的所学无所不知,其主要是关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庄子是我们文学记载里面第一个大量使用寓言的人,它的文章结构、解答问题的层级,因果相递进的关系都非常有逻辑、非常严密,这在我们中国文学史是上比较少有的。因为我们中国擅长抒情,抒情到哪里写到哪里,而庄子的文章结构很严谨。

 

庄子的10万寓言里很多针对孔孟之徒虚立的仁义道德。《史记》里说他是解释老子的,老子只留下5000字的《道德经》就走了,老子没展开讲达到"道"的方法,而《庄子》里讲了很多。


庄子的世界里容不下儒家墨家的规矩,所以王公大人不能用之。当权者喜欢儒家的东西呀,因为儒家告诉你要做个好人,然后做个人上人,要忠要信、要听话要排队,好管理呀。所以王公大人多废逐老庄,高推儒墨。


有很多人现在说,如果我们当时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不是儒家而是老庄的话,那么我们现在会比西方更强大,从道理上这个好像是说得通的。


因为在整个儒家学术里面讲究人和人的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讲究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位置,所以我们要衣锦还乡,我们要出人头地。而老庄他是告诉你那些都是附带的,我们要本来很自然,我们应该给的那个自然最大本源的东西。


以前史记里面记载庄子有52篇10万字,现在流传的是33篇只有65000字。这个33篇是魏晋时期竹林七君子向秀著的,他著的非常到位,但著到31篇时就去世了,后郭象接着加多了两篇,然后由于他们做的太好了,没有人可以超越它们,所以整个历史几百年下来,就剩下33篇,19篇是失传的。


 大和小

第一篇是逍遥游,其实很多人都听过,因为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大鹏展翅,很有气势,还有一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庄子开始借用寓言主要在讲大和小两个概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在北方有一条鱼叫鲲,有几千米那么大,它化而鸟,其名为鹏,鹏之背几千米,就是非常大。这个典故之后还接着一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麻雀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大鹏需要飞那么高。他讲了一个大小的对比,一个是大鹏鸟的大,一个是小麻雀的那种小

 

水如果太浅,就没办法承大的船,像一杯水放在桌面上,只可以浮起一片小草。庒子说有多少水承多少东西,水浅就放小东西,水大你才能放大东西。


朝菌不知晦朔,朝菌就是有一种细菌,早上初升太阳出来它就死了,晦月末最后一天,朔指月初的一天,晦朔合起来指月期。期菌没办法认识月的概念。

 

蝉是春生夏死的,大概三到六个月的寿命,它也不知道年,因为它完全没有年,它的生命甚至到不了年这个概念,


楚国呢有一个植物,以500岁为春,500岁为秋,一千岁才是一个他的年头,


还有一个植物,以 8000岁为秋,这就叫大年

 

庄子又说彭祖,彭祖记载800岁,人就很羡慕他,众人都想向他学习,那岂不很可悲,人家8000岁才一春一秋,庄子在讲一个大小的概念。


接着,庄子过渡到社会中。做官,如果你的智能好能够做一个官,如果你的善行好能够管好一个乡,如果你的德行可以做一个君主,如果你的能力征服一个国家的,那么这个人都会自己为是——我真厉害,有些人就是觉得我很厉害,我的智慧很厉害。人都会自恋,你看我乡长当的多好,你看我德行多好,庄子用这些一步一步的小,来说明这些人就像刚才那个那个小燕雀那样。通过对比来定义自己高人一等是不正确的。那么,庄子是否要说明做人做事应该心怀谦虚,时刻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呢。也不是,庄子下一个寓言就否定了这种想法。

 

列子这个人可以不用脚走,他借着风就可以走出了,一阵风吹过去,五天后后再漂回来,人家都觉得很厉害了,然而庄子对这种行为也并不在意。他虽然不用脚走路,但他依然有所待。


 有所待

有所待在这里提出来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庄子的第一章里很多人忽略了这个有所待。

 

列子御风而行,有所待,他需要风。很多人读庄子觉得,庄子在灌输给我们做人要做大鹏,才叫逍遥,不要做小麻雀。这是第一层的逍遥,还是在大小里的逍遥,哪怕你是大鹏,一飞9万里,你也还是在相待里,所以庄子的逍遥是在无待上面究竟的逍遥,而不是说还在大小、对错、好坏、高低上面的逍遥。

 

所以大鹏展翅对庄子来说,你也是有所待,有所拘的,必须要借助某种力量。

 

所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就是庄子的修行身心方法,无己,无功,无名。那什么叫无己,无功,无名,他是否就只是一个道德标准呢?


庄子接下来接着举例子。越俎代庖,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尧说你这么厉害,我不如你,我就把天下给你。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了,你还叫我来不是多次一举吗?那难不成我想要这个名吗?许由就说,名者实之宾也,名只是实际一个东西的标签。

 

这里提出了庄子教导我们要逍遥游,我们要回到里面,我们不要受这个名所困,它是虚的东西,它是实之宾。


鸟在森林里面过夜,不过要一个枝丫就够了。

鼹鼠在河边喝一口水,不过就是装满自己肚子就够了,剩下的是什么呢?剩下的不过是天下的财富。


你睡觉也就一张床,也就是我们的用,你拿再多的也是无用,你要不了太多,再多就是多余的东西。


每个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满足那个特性就可以了。就比如,黄瓜你就长得长长的、翠翠的、绿绿的就好了。番茄,你就长得红红的、圆圆的。你不能让黄光长的圆,番茄长的长。每一样东西性满足自己的特性就足够就好了,而剩下的都是天下的财富,你不用去拿。

 

就像许由虽然比尧厉害,但尧已经管得很好了,也不需要把尧拎走,许由来干证明自己更厉害。

 

因为每一样东西到位就行了,就好像厨房的人不杀猪,祭司也不会跑到厨房去代他杀那条猪。各安其位就好了,

 

各得其位

接来下庄子逍遥游开始用各种小故事来讲各得其位的道理。

 

有人拿着帽子到南方去卖,但是南方人全部都是剃了光头纹身的,因为热,帽子没有用。

 

惠子问庄子,大王给我大葫,我用它用来装水,太脆举不起来,用它装东西又太大,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么大的东西没有用。庄子就说,难道你被他的大给困住了吗?

 

宋人有一个冬天洗丝绸手不裂的药,有人求用一百金买那个药方。宋人就围起来说,我们洗丝绸药方也就几金,现在有人花一百金来买,我们就给他。那么这个人买回去后把这个药方献给吴王,吴王就去攻打越人,水战后,越人手脚都冻伤,而吴国的士兵却没事。

 

庄子说,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用,你只要细心的发现,你总能发现它很出色的地方,所以你还觉得这个大葫没有用吗?


你为什么不把它当成一个小船放在江上渡人渡东西?你为什么会为被它的大所障碍住了。

 

是因为你的心还是有比较上下的地方,所以一旦到它放大的时候,你难以突破它,所以你就看不到它的用。

 

庄子的话语是很清晰的,他就知道那个东西怎么用,所以很多人问你做圣人干什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干,无为干什么,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东西该怎么样,我们都能发现它本来的样子,然后得以最好的彰显它的用。

 

庄子又举例子,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其用。

 

各得其用

我有一个大树,树干很空,树又很弯,木匠不肯用它,因为它撑不起来,不结实,又不值钱,去做棺材了又漏油,这个大树真的没有。

 

庄子说,犀牛很大,它不能抓老鼠了,大的东西,有大的用,小的东西有小用,那么你有大树会害怕没有用吗?你为什么不把它种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么行人就会在它下面歇息,乘凉,这就是它的用啊。

 

关键是正因为正因为它什么都没用,所以不被刀斧砍伐,才能找到那么大。如果它的木材很坚硬的,它早被木匠给割下来了,如果它果实很香的,早被人给摘了,就是因为它什么都没有用,所以它才这么大,

 

这是庄子表达的第二层意思,不被可用给困苦苦恼,这是庄子在传达的一个暗含的意思。

 

庄子借用寓言很清晰的阐述了其逍遥游的定义,社会统一的价值标尺,会导致多数人只对比一种价值,而无法发现自己当下真实的价值和用途,要么要了太多不需要的,成为负担,要么做不到,不适合,内心困苦。


就像列子御风而行,有风他能飞,没有风,虽不能飞,但他用脚依然可以走。万事万物都要符合其当下的用,而不是被曾经、过去的高低、大小、好坏给绑住了现在。


明星是好,但有所待,他需要没有私生活。

创业是好,但有所待,他需要接受不确定性。


庄子的逍遥游表达的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哲学,每个人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符合自己的用,就自己的用,做到极致,就能够做到无伤害他人、积极的自我成长,成为自己最适合领域中的牛人。


禅煮百圣书院,每周读本好书,下周再见。



禅煮百圣书院

每周听本好书

 

禅煮百圣书院创立于2010年,坚持网络读书,推动身心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