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之赵国,深度分析赵国由盛转衰

 石鼓春秋 2017-04-10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公元前208年,赵歇重建赵国,定都信都(今邢台),数年后为汉将韩信所灭。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在邯郸定都长达一个半世纪。

赵武灵王

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后称“赵主父”。

十五岁主赵,老爹刚死就遇到诸路豪强对自己虎视眈眈,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以会葬之名,各派精兵伺机攻取赵国。对于十五岁的新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爹的葬礼弄不好就是战场啊。在托孤重臣肥义帮助下,赵武灵王摆开阵仗,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首先命令赵国全国戒严,赵军随时能投入战斗。又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又重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重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比较紧张,十分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中山虽然不是一流的强国,但由于楔入赵国的版图内,经常受齐国的指使从背后攻击赵国的都城邯郸,对赵国的威胁比外部的强敌更大。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顾及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秦、齐集团对赵、韩、宋集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任何的差错,在与赵雍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赵雍挫败了。年少的赵雍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

之后这位天纵之才一发不可收拾,对于他的丰功伟绩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说说著名的胡服骑射。当时中原衣着宽大,打仗冲锋以战车为主,在与中山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决定了让国人改穿胡服的政策,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大家都不愿意穿胡服,只有肥义等少数有夷狄背景的人赞同,至于赵武灵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解释了,主要说说此举的意义。.胡服紧凑穿在身上行动方便,简单的说就是更灵活,速度更快,“天下无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就是这么个道理。在来说说骑射,之前说到过当时打仗冲锋以战车为主,威力巨大,所以当时称强大的国家为千乘之国,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一样,但是战车笨重,跑起来以后不易控制,而且战车对地形要求很高,必须得是平原地带战车才能发挥它的威力,赵武灵王让国人学习骑马射箭,在加上胡服,灵活的骑兵兵种开始诞生,到秦汉时期骑兵已成为最重要的兵种,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里看到某某皇帝将军说我有多少多少铁骑。在之后的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骑兵都是军队中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以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都还有骑兵出现。而赵武灵王此举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在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甚至盖过了秦国,赵武灵王曾今有过向西边消灭秦国的想法。不过这么不可一世的“赵主父”最后在儿子们的争权中被软禁活活饿死了,也算是不得善终。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称文王,嬴姓,赵氏,名何,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便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由于他爹给他留的家产太丰厚了,所以赵国国力一直也很强盛。赵惠文王不如他爹那么有气魄,有能力,不是一个能带领赵国走的更远的国君,但是这个人也不坏,不乱来,工作也认认真真的,该干活干活。虽说没有把赵国治理的更强大,但是也没把赵国给搞的衰败了。赵惠文王时期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赵惠文王个人认为最牛逼的地方就是他知人善用,赵惠文王时期很多有才干的人得到提拔中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赵奢(赵括之父),廉颇,蔺相如,平原君赵胜等。但是与此同时秦国完成改革,国力更胜,也算是后来赵国衰败的祸根。

总得来说个人认为赵惠文王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但是少了点气魄没有把一手好牌的威力最大化,但是也没有犯什么过错。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前245),华夏族,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10任君主。前266年即位,在位21年。

赵孝成王年幼执政,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公元前262年,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赵王贪恋土地,于是秦军进犯长平,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但战后在邯郸之战中联合其他诸侯国,进行战略动员,打败了秦军。晚年重用廉颇,多次战胜燕国,守卫赵国北方。

到了赵孝成王这一代,他爹算是把一个由他爷爷创造的强大赵国完整的交到他手上了,但是他这儿子不成器啊,同样是年少继位,比他爷爷可就差了不少,小问题都不说了,赵孝成王在位期间赵国最大的过错就是长平之战了。公元前262年,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赵王贪恋土地,于是秦军以白起为将进犯长平,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长平之战有人可能会认为是白起太厉害了导致,白起之强,确实无可辩驳。但是当时的赵国国力强盛,有着同为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不一定能胜白起,但也不至于败啊,特别是李牧,以防守见长,他的防守那可是铜墙铁壁,真要让他和白起对上,估计白起也讨不到什么便宜,而且当时还有赵奢等名将在呢。可他偏偏用了一个纸上谈乒的赵括,赵括名门出生,能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毕竟年轻,更何况面对的是白起这样级别的人物,所以大败啊。从此之后赵国一蹶不振,在初中的课本上写到“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无力抵抗秦军”。

赵孝成王死后赵国当时已近孱弱,莫不是秦国内部出现分歧,白起负气不再挂帅出征,赵国亡国就在顷刻,在加上郭开这一大奸臣,害死廉颇,李牧,赵国已然垂暮。

赵国由赵武灵王开创盛世,由赵惠文王保持强大,由赵孝成王败落,“富不过三代”可谓被完美演绎。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国有盛转衰的理解了,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