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黄泽文 通讯员 冯瑶)如今,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为过去,八、九十岁已成为常态,百岁并不遥不可及。然而,老龄化也带来新的问题---老年病,肿瘤就是其中越发突显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对一些突变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使其有机会进一步转化为癌细胞;组织细胞的衰老,也增加了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因而造成老年人更容易患肿瘤。”江苏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刘福坤教授分析说。“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风险固然很大,但是,只要医患共同努力,采用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方法,术后恢复都较好。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家有一老就是一宝”,一旦家中有老人患上肿瘤,子女都会“盯着”我们要求手术,近年来我们收治的肿瘤患者中,80岁以上的占1/3以上,90多岁的患者也占相当人数,过去高龄手术的禁区已被打破”。 94岁老人年前入院儿子“盯着”要求手术 94岁高龄的宿迁刘奶奶,一年前,总觉得胃疼,吃点硬的东西就感觉堵在胃里下不去,在外工作的儿子嘱其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老人觉得年龄大了,吃点胃药就可以了,这一拖就将近一年。年前,老人的症状加重,一周完全吃不下东西,“粒米未进”,好像耗干的油灯奄奄一息。在外工作的儿子回家探母,救母心切,赶忙将老人送至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 “接诊后我们立即为老人做了胃镜检查,发现老人胃窦部癌性溃疡,而且还在出血”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介绍。情况非常危急,老人全身情况非常差,一周未吃东西,身体极度衰弱,在加上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工作了90多年的心、肺已经“千疮百孔”,极有可能再也带不动老人全身正常运转,不要说手术,麻醉就过不了关。“刘主任、姚主任,你们一定要救救我母亲,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放弃,一定配合医生”。 团队全力以赴,勇闯难关成功手术 消化道出血、并发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手术中意外发生。如果不手术,老人极有可能捱不过几天。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主任、姚主任带领团队为刘奶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术前加强营养支持,解决消化道出血问题,术中为了防止麻醉意外,请麻醉科、心内科会诊,为手术保驾护航;术后安排特别护理,进行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等。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最终成功为刘奶奶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 除夕前一天,正等着儿子接她出院的老人自己端着个碗吃着鸡蛋,她乐呵呵地拉着刘主任、姚主任的手说,过年你们一起来我家吃饭,我做个“宿迁狮子头”给你们尝尝。 老年人得了不治之症,要不要治? 按照美国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如果按照120岁计算,像刘奶奶这样的耄耋老人还有很长的生命之路可走。“老年人患了肿瘤并不是不治之症,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系列治疗,再加上家人积极配合,能够减轻老人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老龄肿瘤患者除了积极手术,术后养护也非常重要:心态+饮食+锻炼。 心态:很多癌症患者往往是被‘吓死的’,在得知自己患癌后,有些人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影响治疗效果。其实,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非常重要,而调整心态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乐观治疗、豁达面对,千万不要谈癌色变。 饮食:高龄肿瘤患者的术后饮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总体来讲,术后自身的消化功能下降,对摄入的营养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所以经常出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注意增加饮食的花样,既保证色香味俱全,还应清淡可口。此外,由于自身消化功能下降,过多的营养补充不仅难以消化吸收,还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延缓恢复。因此,康复期老人的饮食应主要以流食、半流食为主,便于咀嚼和吞咽。 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有研究显示,患癌后生存10年以上的患者,有90%都曾在患病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规律地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老人锻炼主要以稍微走走,控制好强度和时间,不但不会消耗体能,而且有利于体能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