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然有人污蔑霞浦紫菜是塑料做的?完全是无稽之谈!

 漫步彩云间77 2017-04-11


众所周知,霞浦乃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紫菜之乡。全县养殖面积过5万亩,干菜产量超万吨,产值数亿元,养殖量高居全国沿海县(市)第二位。




因为我县紫菜主产区生态环境独特,产品无论从形态、色泽、营养、口感等方面都优于同类产品,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就在去年,央视9套黄金时间播出《霞浦:一场紫菜的海上盛宴》,霞浦紫菜的名声更响了!



但是在最近


网络上突然迸出这么一条消息:


市面上许多紫菜产品都是塑料袋做的!



更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矛头直指向了霞浦紫菜!让我县的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此事影响重大,不但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重视,甚至许多消费者也信以为真表示再也不吃紫菜了...


以下为网传视频



在该视频中,一女子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女子据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并称“现在人心都变坏了。”


该视频先是在朋友圈广泛流传,后来又演变出大爷讲解、大爷大妈齐上阵等多个版本,搞得紫菜市场人心惶惶。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为了让真相大白于众,记者在县城的超市、菜场买了3种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紫菜。在购买过程中,记者特地询问周边商户,市场上是否真的有卖“塑料紫菜”?



马上就有一位在霞浦售卖紫菜多年的老板跳出来澄清,说这都是谣言。


“我看过网上的视频,这几天微信上也在热传,但这种用塑料做的紫菜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觉得视频里的那种紫菜是最后那一水的紫菜,这种紫菜最老,所以咬不动撕不断。”



该老板还介绍,紫菜一般在每年的白露节气开始播苗,管理到位的话,每年可以采收四五茬,其中头水,也就是“芽头”紫菜质量好,是紫菜中的极品,最后一水的紫菜品质最差。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者对4种紫菜(包括霞浦出产的紫菜)进行编号,同时加入比对的还有黑色塑料袋当作5号样品,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火烧


将样品依次用打火机点燃,观察各样品的变化。


(该图片来源于视频)


实验结果:


1号样品能被迅速点燃,并冒出白烟,有咸味产生,燃烧之后的灰烬是白色的,一抖就掉下来。


2号样品燃烧后有白烟,气味也是咸的。


3号样品被迅速点燃,无明显气味。


4号样品含有水分,过了一会儿才被点燃,有咸味。


点燃黑色塑料袋,发现其迅速燃烧,火势蔓延较快,着火的地方变形卷曲,塑料气味非常浓重且刺鼻。


实验二:泡发


将样品用90℃左右的热水冲泡2分钟,观察各样品的变化。


(该图片来源于视频)


实验结果:1号到4号样品都成功被泡发,吸入大量水分;黑色塑料袋碎片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


实验三:手撕


记者将泡发后的样品用手撕,比较各个样品的韧性。


(该图片来源于视频)


实验结果:1号、2号、3号样品较容易被撕断,4号样品稍稍用力才可以撕断;黑色塑料袋碎片很难被撕开,撕开之后边缘是白色,并有些拉丝。


实验结论:1至4号样品从手感、外观及燃烧后的状态等各方面,与塑料袋都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轻易分辨。


最终结论

近期所流传的关于霞浦紫菜的言论,都是荒诞不经的谣言!




权威释疑


渔业专家


紫菜品种、品质影响韧性,但和塑料袋完全不同对于网传的塑料冒充紫菜一说,温州市海洋渔业局专家表示从未听说过此类情况,他认为视频中的市民可能存在误解。


“市面的紫菜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这两类为主,温州以及福建霞浦等地所养殖的均是坛紫菜,江苏等地以条斑紫菜为主。”



“条斑紫菜一般用于制作寿司等,入口即化,而坛紫菜相比条斑紫菜会略厚一些,此外末水紫菜(一个生长期中最后一次采摘的紫菜)品质会略差,口感更韧。不过即便是末水的坛紫菜,其韧性也远远低于黑色塑料袋,在气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别,不可能发生混淆。” 


化学专家


黑色塑料袋多为聚氯乙烯制成,有毒性且不溶于水温州大学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张伟禄称,市面上的黑色塑料袋多数是聚氯乙烯制成,其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增色剂等有毒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包装食物。只有少量的黑色塑料袋是聚丙烯、聚乙烯制作,可以用于直接包装食物。



“事实上,上述三种材料本身并非是黑色的,都需要通过增色剂染成黑色。” 张伟禄说,聚氯乙烯材料因为杂质较多,一般选择染成黑色来遮盖,常见的垃圾袋基本是聚氯乙烯制作的。


塑料袋本身含有浓重的化工材料气味,坚韧且不溶于水,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


其实,关于“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这种传闻不是最近出现的,至少从2011年就有相关传闻。诸多媒体采访了营养专家、医生、紫菜养殖户,都做过相关辟谣。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针对该不实谣言,霞浦相关企业纷纷奋起反击,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霞浦一海产公司所发出的严正声明)


其实,说到造假,世间的无良商人都只有一个目的——赚钱。那么,用黑塑料袋造假紫菜,划得来吗?


成本分析

     卓创资讯再生塑料分析师翟秋萍认为,这不大可能。


     翟秋萍说,如果拍摄视频的网友的假设是真的,假冒紫菜真的是黑色塑料袋做的,那需要选择非常薄的再生塑料。近两年,受原油价格反弹的影响,再生塑料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再考虑到回收袋子、人为破碎、压缩加工等流程,时间和原料成本比较贵,商家这样做不太划算。



     关键是紫菜本身的售价也不贵,也不知道所谓无良商家费时费力来造假到底要干嘛……


资料图:霞浦渔民在收割紫菜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如果哪天你吃到了又硬又难嚼的紫菜,可能只是紫菜的品质不好,并非如谣言那样掺杂了塑料。


不要再说“现在的紫菜都不能吃了”,在霞浦,许多兢兢业业的的渔民还指望这个产业养家糊口呢!



小编寄语 

  谣言止于智者,请大家务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此事,还家乡紫菜一个清白,为霞浦紫菜正名!

来源丨霞浦新闻网

整理丨溪南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