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日下午,在一家外企从事市场工作的A小姐寻求咨询,面对明天是周一,要上班这件事,她内心感到非常焦虑。 前一天是周六,她过得非常的开心。和朋友一起出去聚会,在咖啡馆的露台上聊天,晚上的聚餐也很棒,一帮朋友一起去吃拨草了某网红店,最后回家带着满足进入梦乡,可以说过了一个非常好的周六。
过了中午,A小姐就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焦虑,整个下午都坐立不安,甚至对于即将到来的夜晚有点恐惧。 A小姐一方面担心自己晚上又会象以前一样失眠,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的会非常疲惫。另一方面,想到又要开始一周繁重而乏味的工作,感到特别沮丧。这两种情绪不时在脑袋里轮转,间或闪过一些其他不愉快的念头,整个人都不好了。 象A小姐这样的症状表现,在我们的都市人群中,其实非常常见,一般会被称为周日焦虑症或周一上班症候群。 轻松的周末是这么的短暂,转眼就又要回到工作岗位,回到持续5天的工作压力中,特别是可能还会有加班和熬夜。 内心隐隐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部分人群从周日下午开始,一些是到傍晚时才出现。具体表现就是: 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烦意乱,对于时间的流逝会比较在意,如不停的看表。 忍不住起到第二天的上班,就会感觉心情沮丧和压抑,内心对第二天的上班非常的抗拒。 C女士,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职位,也有类似的焦虑症状。从周日下午开始,会不由地想起上周五堆积的工作,周一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内心就会特别烦闷。以至于晚饭时,心情压抑得都没有胃口,平时爱吃的菜也只是随便尝了尝就放下了碗筷。 象A小姐和C女士,都属于一些内心比较敏感的人或者心事比较重的人,对于工作也非常的认真,因此表现会特别明显,在周一还没到来前就提前焦虑起来。严重一点的,在周日或周一会引发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他们这样有周日焦虑问题的人,却常常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得到的反应通常是说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天生就是懒劲发作,不想上班而已。 其实这种周日焦虑是是星期一综合征的一种延续,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焦虑、失控的心理状态,严重一些甚至会有失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样的生理反应。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一项有2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40%的人承认周日过得焦虑并伴有恐惧感,这种沮丧和焦虑感通常从周日的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 在我们身边,哪些人更容易引起这种周日焦虑的情绪及症状呢?经过记者的调查和分析,通常多发生在设计、企划、营销、公关、行政等行业或岗位,这些行业或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的内容需要动脑子思考,而这种类型的工作给大脑更容易造成压力。 这些类型的工作,工作的目标并不明确,需要发挥创造力凭空想像出来,负责此类工作的人,当面对这些工作任务时,本身就已经会引起焦虑的感觉。 这类工作也没有特别固定的工作流程,需要根据客户或事情的变化随机应变,这必然造成工作时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周日焦虑症状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巴甫洛夫学说的“动力定型”有关——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难以建立时的“混乱”。 大部分人从周一到周五都在处在工作状态,但却少有人享受自己当前的工作,更多的人是充满着厌倦、疲惫和苦恼。如果下班之后还要加班,那内心压抑就会更加强烈。 从周一开始,就盼着周末的到来,过了周三,就开始打算周末做什么,周五上班就会极度的兴奋。然后在周末放纵自己,改变生活节奏。最常见的就是周五周六熬夜娱乐,早上就赖床大睡,不知不觉中就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在心理层面上,周末的彻底放松与平时工作时的紧张压抑落差极大; 在身体层面上,周末过度娱乐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身体的疲劳感; 周末结束时,突然要面对星期一,重新回到工作中这样痛苦的体验,身体和心理上有时就会生出许多反应,比如失眠、抑郁、焦虑,疲惫等。 针对周日焦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体验过,一种是还未体验过。 针对还没有发生周日焦虑的人群,也不应掉以轻心,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提前做好预防。建议的做法是:
如果已经发生周日焦虑,也不用过到紧张,可以通过散步或者冥想等减轻焦虑感。还可以抽出点时间,把下面一周要处理的难事列出来,制定个完成计划,这样就通过计划,将不确定的未来变成确定的事情,焦虑感也就会明显的降低了。 凡 心 亦 静 专注于心灵疗愈与成长 |
|
来自: timtxu > 《心灵、婚恋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