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感觉小米金融怎么样?(109个回答)

 long16 2017-04-11



早在2014年2月,小米就拿到了移动支付的牌照。2014年9月,小米又投资了当时做P2P贷款的积木盒子。直到2015年5月,小米活期宝上线,小米才算正式进军金融。

小米做金融又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是资本方面的优势。小米可以说是一家以硬件起家的生态公司,在前几年,各大巨头们都忽略了硬件这一大块市场,小米凭借其产品以及营销手段,从山寨厂商中脱颖而出,搭建起了成熟的智能硬件生态链框架,成为了中国继阿里、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公司。有了电商,玩金融就有了资本。

有了资本尚且不够,大量的用户才是金融业务的支撑。在今年2月底,小米曾宣布小米账户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亿,有了这些用户,小米推出相关的服务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小米的预期中1.5亿米粉都是小米金融的潜在客户。做针对他们的小额贷款,可以把米粉的价值最大化。

对于小米而言,设想虽然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与淘宝、京东相似,小米首先推出的是“活期宝”、“基金宝”两款产品,但是因为其收益并不亮眼,一直被掩埋在各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之中。

也许基于一定的压力,小米金融强力推出了“小米借贷”产品,虽然达到了一鸣惊人的目的,但是其背后的隐患颇多。

首先,在信用评判方面,小米仅仅基于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使用小米手机的频率、在小米网或者小米商城购物的行为等等。要知道,成熟的征信体系是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综合分析的,即便是蚂蚁金服开通“花呗”,也是通过5个维度量化成“芝麻分”才谨慎放开的,直到现在腾讯的“微粒贷”也只是用“白名单”的方式邀请开通。而小米的“一步到位”自然将引发担忧,假如造成坏账,又将如何?

其次,对于资金的监控,小米并不关心。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的“白条”对借贷资金都是“有监控”的,要不就是在自己的平台上消费,要不就是在合作平台上付款,总之,资金的去向很明确。另外,就算是商业银行进行个人消费贷款,虽然金额比较分散但对于资金的监管,还是相当谨慎的,每次刷卡都会有记录,一旦信用降低,信用卡就会被停用。这些都与小米的借贷不同,小米通过数据分析借贷一定的金额后,消费在何处并不知晓,这不仅增加了借贷的风险,还无法进一步完善用户数据。

第三,小米进行的是小额贷款,而且大部分用户的可贷额度在2000-3000元左右。这就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月薪上万的人用不着为了这点钱去贷款,为了几千元就去做消费信贷的人,经济情况大都不会太好。收入低往往违约成本低、工作流动性大,这样的“平民米粉”不在少数,一旦违约就很尴尬了。如果追缴吧,小米自己无法干这个工作,外包给追缴公司呢,借贷出去两三千,追缴成本又要一两千,值得么?要是走法律程序吧,一旦用户缺席,就算判定小米胜诉,法院又如何去追缴?至少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追缴回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