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行测高分必备:逻辑填空之高频成语积累

 东山威夷 2017-04-11

在公考的笔试行测中,有一种题型叫逻辑填空,其所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对于言语的词汇量积累和熟练运用。逻辑填空,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理解的选词填空,将其叫“逻辑填空”是由于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文段的上下文分析出相关的逻辑关系,继而选出答案的,但是有一些题目仍然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在这一部分的考察中,题目设置上会比较灵活多变,在形式上有设置一空的,也有设置多空的;词语类型上有考察实词的,也有考察虚词的;有考词语的,也有考成语的。这就使得许多考生觉得需要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多,比较难把握,其实在这一部分的考察中,尤其是对于成语的考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或者说有一些成语是高频成语,历年的考试中也是会考到的,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一些高频成语的积累。今天我们就先以“南辕北辙”这个例子来说明其考察的次数之多。

1.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春季)第46题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大相径庭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目全非 B.截然相反

C.南辕北辙 D.迥然不同

解析:D。题干中,“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一般作谓语。D项“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很远,很明显不一样。两个成语的意义、用法相似,原句可以用“迥然不同”来替换.A项,“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而原句是在比较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A项不合题干语意,予以排除;“截然相反”通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南辕北辙”是说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题干中,翻译是不可能与原意完全相悖的,因此B、C项排除。

2.【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6题】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狭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____,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____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痕迹 刻舟求剑 B.苗头 南辕北辙

C.迹象 画地为牢 D.呼声 闭门造车

解析:C。第二空,结合文段中“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可知,思想史研究需要打破固有思维,不能只在指定的范围内研究。A选项“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B选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C选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D选项“闭门造车”指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经解释可知,第二个空格选择“画地为牢”与文段意思相符,故排除A、B、D三项。

3.【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2题】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与愿违 敬畏 B.事倍功半 谨慎

C.针锋相对 尊重 D.南辕北辙 克制

解析:A。第一空,由空格前提示词语“甚至”可知,空格处应填入与“出人意料”“始料不及”语义相近、程度更深的词语,应该填入一个表示结果与目的相反的词语。A项“事与愿违”形容事实与主观愿望相反,符合要求。B项“事倍功半”形容效率低下,C项“针锋相对”形容双方观点的尖锐对立,D项“南辕北辙”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B、C、D三项都与文意不符,因此排除。第二空,“敬畏”表示既敬重又害怕,是人类对大自然应有的态度,填入此空意思全面且搭配恰当。其余三项要么搭配不当,要么意思不全,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第13题】技术的工具价值只有在正确的人文理性、目标价值引导下,才能发挥最佳功效。否则,技术也可能________,成为负能量的滋生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变本加厉

C.为虎作伥 D.小题大做

解析:C。横线后文对横线内容起解释说明作用,根据后文解释,“成为负能量的滋生场”可知技术会产生负能量,造成不好的影响。A项“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文段并没有关于行动的表述,故与文意无关,排除;B项“变本加厉”指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文段并未表明之前情况是严重的,故不符文意,排除;C项“为虎作伥”指帮助坏人做坏事,符合文意,当选;D项“小题大做”指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产生“负能量”并非小事,故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通过这几个例题,我们会发现“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考的还是比较多的,有时是作为正确答案,有时是作为干扰选项。所以,考生在做历年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能将成语进行有效积累,一方面是积累成语本身,另一方面需要积累与此成语意义或外形相近的成语,以此可以扩大成语的积累量。在公考的行测考试中,这一部分其实有很多的高频成语,比如“应运而生”、“因噎废食”、“相提并论”、“等量齐观”、“未雨绸缪”、“杀鸡取卵”、“墨守成规”等等,这些成语考的频率都是比较高的,而且与其有关的易混淆成语也总是一起出现,所以大家在积累的时候需要以点带面,以此增加词汇积累,这样遇到成语问题就不会有所纠结,快速把握词义,选出正确答案。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