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这个题目,足可以令人毛骨悚然;但若看完内容,却原来还颇有一番“温柔”呢…… 前几日,第一次听到了一种所谓的“自戕之法”,觉得挺新鲜;倒不是因为具体的“自戕”方法新鲜,而是觉得这种“自戕”之说法新鲜。曰:“以醇酒妇人自戕!”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自杀”方式;再说得通俗点,就是用“酒和女人”来自杀,即历来官方所谓的“纵情声色、颓废腐化……” 搞清史的人曾有一个崭新的观点,说咸丰皇帝之死或者说英年早逝,乃是因为咸丰帝不堪内忧外患的亡国重负而有意自杀身亡的!只因苦于自杀无门,您看,身为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去投井、跳河、上吊、抹脖子、摸电门、喝敌敌畏等;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以醇酒妇人自戕”难道不是很好的选择吗?于是便酒色无度,肆意妄为,真真地做到了像现在广告里所说的那样:“把肾给掏空了……”此法看似“温柔”,实则特别灵验!果不出俩月,咸丰帝便虚痨咯血而亡…… 而“醇酒妇人”之说最早则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是说信陵君魏无忌的。原文曰: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信陵君何许人也?原来,“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为人如何?“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而信陵君在当时诸侯国间的名声又如何呢?“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也正因为信陵君如此,才使得秦昭襄王担忧以信陵君之人格魅力与号召力必将会威胁到秦国,于是便派人用万斤黄金前往魏国行贿,寻找魏国大将晋鄙原来的门客,让其在魏安厘王面前进信陵君之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已十年多了,现在他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也都归他指挥;如此,诸侯们就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而不知道魏国还有个魏王了!公子也必会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到那时,诸侯们因害怕公子的权势与声威,也必将会纷纷出面拥立公子为王呢……"面对秦国几次三番地实施着此等卑劣的反间计,魏安厘王终于招架不住地中计了,后来果然罢免了信陵君的上将军之职。信陵君则明知这是自己又一次的因毁谤而哥哥被废黜,从此便心灰意冷,万念俱焚!首先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然后就是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痛饮烈性酒,并终日与妇人厮混……如此日日寻欢,夜夜作乐,历经四年,颓废而亡! 却原来,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经叱咤风云无数的魏公子信陵君无忌,其最终结局竟也是一个以“醇酒妇人自戕”的死法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