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语 阐释文化自觉 传播环境哲学 本期编辑:季山 【知识】知若来自口,口口相传,促生知;识如体现言,言言叠加,表达识。知与识的相联互系,从言语到观念,从思想到表达,它是知识的融合式构成,也是规律的集约式表现。知识是古典时代的福音吗?知识是与人类的智慧相伴生的,它是人类对世界观察的结果。它站在观念的前方,表达人们从事学术在于尝试的方式及结晶。好的知识善于把握任何事物的本质部分,挖掘深层的普遍共在,阐释正确理论及其概念、命题的推理式真实存在。因为这种知识昭示自在也显现他在,在探察世界万千事物的根底处,使人自悟或他悟,得以知道地球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宇宙的本源。 【长城】有人就有城垣,有墙就有长短。婉延而下,逡巡而上,城是漫长的城墙与人世,也是故事的结晶及延续。它作为物质的写照,不独有歌哭的篇章,更记载了民族的血泪与沧桑。因为长城,华夏力量永在。长城是中国记忆独有的命名,也是历史述说不变的符号。它饱含着一砖一城的辛劳与苦难,却也书写着大漠边关的传奇与历史。围墙之光辉虽不是时时刻刻得以照耀,工事之遗迹中却见出风云变迁中抹不去的时间。终究读懂长城是时光沉淀的作品。毕竟长城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哲学,从建筑到文字,从砖土到思想,自不言语,筑居山头,寂寞兀立,深有义涵。 【朗读】朗读是人类展示诗意与哲思的优雅方式。这种文以载道之方式的完成,让朗读需要朗读者,更需要适宜的素材。它体现为优雅与柔韧的过程,当朗读者用文字转化为语言得以输出,并积极地以不同韵律的声音对这个世界加以有效承诺。这个动作已经上升为仪式,并变成对乡愁、家园与远方的期待。朗读是诗的盛宴与故事的欢场,不曾沉默,善于朗读。朗读不是无奈地观望,而是愉悦的舒展,是有所承担地展示语言世界的多彩。朗读是为了实现另一个自我,把握文字、心灵与现实的距离。 思辨是一种能力 【灵性】灵性如水,树之性灵。灵性是灵巧敏锐之性情的表达,也是内心之中不竭之动力的体现。灵性若是一种生命尺度柔韧有余的规约,灵性也是一种完善之气质的赋予。灵性与性灵,构成人之资质禀赋的一体两面,灵性在内,性灵在外。灵性若让感情变得更柔软,它也重视心灵空间纵横有序的结构与尺度。灵性如是思想韧性之另一种来源,灵性更是理论素养之妙慧正解的实质支撑。灵性与灵性者,如同一根线上的一串珠,好似一座海上的一只船。握有灵性,离智慧更近,距生命更深入也更贴切。 【人的本质】人立城中,人在墙下。人城共在,老少皆宜。人为什么有本质?人的本质来自哪里?人的本质若是一种基本规定,人的本质更是一种经典规范。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本原及实质。人的本质搭建起人的源由,人的源由更来自人的起点及其定位。人的本质并不拥有一种奇特的叙述,人的本质是一种评析式的比较与省思。它沉入人的故事格局与文化传统之中,表现出人的理念价值与习俗。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本身所同化的东西;二是两性关系,人的情欲;三是主要的,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