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张居正2天才落榜之谜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郦波

讲师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内容简介翻开那些记载着,大明王朝二百多年历史的煌煌史书,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被后人称为“宰相之杰”的张居正,他的童年竟然笼罩着众多神秘的谜团,而孩提时代的张居正更是一个震惊当时大明王朝的神童,他两岁认字,十二岁中秀才。但是,就在张居正准备创造更大奇迹的时候,他却在13岁参加举人考试时出人意料地名落孙山,这不仅让当时的人们感到吃惊,也让今天的我们迷惑不解,在当年的历史上究竟是张居正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明朝的科举考试另有不为人知的玄机呢?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说一个有关天才成长的故事,自大明王朝1471年以后,曾经有过三位闻名天下的天才儿童,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就是徐渭徐文长,这两位少年英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还有一位在当时非常有名,但后人往往并不觉得他也曾经是个天才儿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万历名相张居正。说到后人往往并不觉得张居正也曾经是个天才儿童,主要是因为他的人生发展轨迹和很多天才儿童的发展轨迹并不一样。就像王安石在他那篇非常有名的论天才的文章《伤仲永》里说的一样,很多天才儿童,他们的人生往往是什么样呢?“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当然这话,这八个字,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李膺李元礼评价孔融北海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所谓的神通小时候表现得非常出奇、非常神奇甚至是,可等他们长大之后呢,不论是才干还是能力并不比一般人强多少,甚至有的时候还不如一般人呢。就比如说王安石提到的这个《伤仲永》里的这个方仲永,他长大之后,其实他的才干和能力远远不如一般人。    
  郦波读史有感:少年时是天才,青年时未必是人才。青年时是人才,壮年时未必是治国之才。我们都知道,汉族知识分子在古代,尤其是在古代,是讲究“学而优则仕”的,你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算什么人才?所以,像徐渭、像唐伯虎一生郁郁寡欢、孤愤激狂,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施展人生的抱负,也就是说算不得标准的栋梁之材。真的是像王安石在《伤仲永》里说的那样,很多天才儿童到最后都“泯然众人矣”了。那么为什么张居正他的发展能跳出这个怪圈呢?这都要从这个天才儿童的第一次落榜说起。说到这个天才儿童的第一次落榜之谜,我们还有必要交代一个前提,也就是要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一下,张居正的血管里流淌着怎样的家族血液?也就是看一下他的家世和他的祖先会对他产生过哪些影响?从家庭出身的角度看,张居正倒是出生于一个断断续续的军人世家。张居正在回忆他父亲的一篇文章,《先考观澜公行略》里明确说到,他们张家明确可考的远祖,是张居正的七世祖叫张关保。这个张关保是什么地方人?是安徽凤阳人,又生活在元末农民起义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更关键的是他是跟着他的凤阳老乡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怎么说也不应该是个平庸之辈。但事实上,根据张居正的记载,张关保这个人比较忠厚老实,不会投机,所以最后也没能像徐达、汤和那样混个开国元勋,他就是凭着他的踏实肯干,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徐达手底下做一名普通士兵。但是,终于有一次,士兵突击的机会来了。说徐达带兵攻占采石矶,在这一次渡江战役中,张关保奋勇杀敌,第一个率先冲入敌阵,所以战役结束之后,就因为军功而受到了封赏。后来,在南征北战的岁月里头,累计军功,一点一滴受到越来越多的封赏。所以张居正在《先考观澜公行略》中曾经自豪地介绍说,张关保,国初以军功授归州安御千户。??《先考观澜公行略》,就是明朝建国之初,这个归州就是现在湖北秭归,大家不要小看安御千户,我们如果看过一些以明代为背景的武侠片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称呼“千户大人”,对吧?这个千户在当时真的还可以算作是一个大人了,按照明朝的军事制度,明朝实行的是一种军分区制,就像我们现在的军分区一样,就是在各府的要害之地,比如说省会设立卫,我们现在还有卫戍区这个说法,和它多少有点关系,卫就是一个军分区,卫下面设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所辖至少1200人,这样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作为地方上的军事将领,千户那还是非常牛的,我想至少应该是正团级以上。那么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就是这个千户在明代规定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老子可以传给儿子,儿子还可以再往下传。这样的话,我觉得千户就有了另外一种解释,千户千户,千秋万代这种军事户籍都可以传下去,这在当时,那是一种非常显赫的荣耀,所以,张居正后来在很多地方都反复提到,他的祖先是以军功受千户,这既可以看出张居正对祖先这种世代军功的一种推崇,也可以看出他对祖先以累计军功的方式,获得千户荣耀的这种行为方式的推崇。我觉得这两点,对后来的张居正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张居正的工作作风就是那种积点滴而成大业,踏实谨慎的工作作风,他非常关注细节。另一方面,国富兵强,注意,不是国富民强,是国富兵强。后来一直是张居正执政时一个非常现实的政治理想。
  解说:既然张居正的前辈拥有这个可以世袭的千户职位,张居正完全可以不必再辛苦地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我们看到历史记载中的张居正,却是恰恰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明朝官场的。那么,在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
  但可惜的是,这个千户大人的荣耀最后也没落到张居正的头上。不过我经常想,也幸好没有落到张居正的头上,否则明代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只不过多了一位千户大人,却少了一位改革家和治世的能相,那该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说张关保累计军功所获得的千户荣耀传到了第四代,也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这一辈,就和张居正没缘了。为什么呢?因为张诚在家排行老二,也就是说只要有他哥在,他就没这个资格继承归州千户的职位。所以到了张诚,千户大人的荣耀跟张居正就绝缘了,因为不能继承归州千户,这个张诚就索性从归州搬家搬了出来。搬到哪儿了呢?搬到了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就是李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个地方。后来张居正他们家一直都住在江陵,所以当时张居正经常自称是江陵张太岳,因为他名居正,字太岳。因为没有办法继承归州千户的荣耀,张诚搬家搬了出来,只有把期望寄托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了,这从他给自己孩子取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总共有三个儿子,给三个儿子起的名字非常有意思,也可以看出张诚这个人还是挺有水平的,张钺、张镇、张?。你看这三个字都带金字旁,而且都和青铜器有关,青铜器那可是国之重器。所以我估摸着张诚起这三个名字,存心就是想打造一个青铜时代,当然是他们家的,张家的青铜时代而已。结果,在这三个儿子身上,在张居正出世之前,张诚青铜时代的梦想也不过只是一场梦想而已。这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三那还马马虎虎,因为老大去经商了,老三去读书了,都能自立。唯独这个老二张镇,也就是张居正的爷爷,他的祖父,是个游手好闲的家伙。偏偏这个张诚还特别喜欢、溺爱他。中国人很奇怪,经常作父母的喜欢溺爱老二,也很奇怪,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张镇就更加不学无术了,说他整日游手好闲,结交一帮狐朋狗友。“但是任侠使气”,非常豪爽,就是多少,有点侠义的风格,所以我后来想,张居正执政之后,得势之后,多少也有一点飞扬跋扈的性格,完全有可能是从张镇这儿遗传来的。因为张镇游手好闲没工作,下岗待业青年,所以刚开始成家之后,家庭条件很差,很穷。结果张居正后来经常回忆说,他自己叫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张太岳霖 卷三十五 谢病别徐存斋相公》,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家原来很穷的,不是地主,也不是贵族。当然了,张居正也是夸大其词,为什么?因为等到他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有佣人、有奶妈、有下人了,生活条件肯定不差了。那么张镇他们家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改善的呢?源于他找了一个好工作,在这个张诚的努力下,张镇凭着平常游手好闲锻炼出来的健壮体格,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谋到了一份好工作,到江陵的辽王府去做护卫,就是做侍卫。我们听了这个会有点奇怪,那个不学无术的张镇什么时候突然改邪归正了呢?而且还这么爱岗敬业,最后居然是老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不退休吗?说实话,这个谜团的内涵对张居正的一生还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在下一集里会有一个非常详尽的解释。眼看着三个儿子也没什么指望了,张诚这个青铜时代的梦想就只有往下传递,薪火相传。等到张镇的儿子,也就是张居正他爹出世的时候,张诚给这个孙子起了个名字,叫什么呢?张文明,字治卿。分解开来,重新组合一下,什么意思呢?就是文治武功、公卿名相的意思。通俗点,就是希望他将来做个文化,位列公卿大夫之列,带着这个梦想,带着这个理想,这位张文明同学,一辈子都非常努力读书,但可惜的是,他一辈子也没读出个什么结果来,直到他的儿子张居正考中了进士了,他连个举人也没考上。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彻底放弃了科举考试,大概在这个时候,我想,他终于明白他名字里那个文治武功、公卿名相的理想,其实是为他那个天才的儿子准备的。张居正出世了,张家青铜时代的梦想,大明王朝中兴时代的梦想,眼见着就可以实现了。嘉靖四年,农历五月初三这一天,张居正出世了。据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后来记述他父亲的一篇文章《文忠公行实》里交待,说张居正出生前的前一天晚上,他的爷爷张镇和他的太爷爷,曾祖父张诚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梦,张镇做了一个什么梦呢?张镇梦到晚上家里突然淌进来很多水,水流了屋里满地都是,那时候是平房,不是楼房,楼上人家水管泄漏滴到下面来,平房哪来的水?他就很奇怪、很惊慌就问下人,说哪来的水?下人也很惊慌。张镇又问了几声.突然有一个下人很镇定地回答说,水是从张少保的地里流过来的。注意,这里有个词叫少保,这是一个官职,是太子少保的简称。太子少保在古代那也是宰辅之臣,是宰相一个级别的。张家到这时候,连个举人都没出过,连个秀才都没有,哪儿来什么太保?所以这个梦,就预示着张家怎么样?要出一个宰相级的人物。他曾祖父张诚的梦就更有意思了,张诚梦到什么呢?说也是晚上在院子里散步,突然看到院子的大水缸里浮上来一只白乌龟。我们知道,乌龟的“乌”就是黑的意思,对不对?乌龟常有,白乌龟去我们没见过吧?我只见过绿毛龟,说来实话,白乌龟我没见过,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见过没有?这牵扯到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叫做祥瑞文化。古人认为一些稀有颜色的动物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叫做祥瑞,往往是要出什么大圣人了,要改朝换代了,所以这时候民间就会有人献个白乌龟啊、红喜鹊啊,还有什么五色的梅花鹿这样的,以示征兆祥瑞。所以这个张诚梦到了白乌龟,一下子就把他那个张家青铜时代的梦想又激发出来了,他就很激动。第二天,宝宝降世了,他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取白乌龟的谐音,叫做白圭。这个圭就是玉的意思,最早是指两尺长左右的玉印,叫做圭。所以张居正在12岁之前,他根本不叫张居正,他叫张白圭,是这样的一个名字。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张镇和张诚的梦里,除了少保和白乌龟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都有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古代的易学发展到民俗学里,形成了一门学问,叫做相梦之学,民间也叫解梦之学。你看现代心理学的源头,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源头是什么呢?起源于弗洛伊德的一本专著,叫《梦的解析》,也就是对梦境的关注、研究和探讨。但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对梦境进行系统研究的。早在弗洛伊德之前两千多年,我们就有一本有关梦的专著,叫《周公解梦》。只可惜,我们的《周公解梦》和《梦的解析》差了一个字,差在解析的“析”上,我们只用一种简单的感性、映照的方式,没有分析、没有研究、没有推理、没有逻辑,少了这个关键的一环。我们的《周公解梦》就变成了玄学,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开创了伟大的现代心理学,你说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当然说得远了,从《周公解梦》的角度来看,梦里梦到水代表着什么呢?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我讲过的它没有解析过程,它只有一个结论,梦里梦到水是一个非常好的吉兆,如果你是做生意的,梦到水,说明你要发财了;如果你是当官的,说明你仕途要发达了;当然要是小朋友梦到水,那是尿床的征兆,不适用于这条规律。对不对?所以梦到了这个水加少保和水加白乌龟,这就说明张家怎么样?要大发了。事实上,根据张敬修的《文忠公行实》记载有一件事是确实的,也就是张居正的母亲赵氏是怀胎了十二个月,才生下张居正。也就是拖后了两个多月,所以当时人都认为这个迟迟不肯降生的这个小宝宝,将来一定是个天才,不是个凡种。所以众人对张白圭小朋友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个张白圭小朋友,也果然不负重望,说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他非常神奇的一面来。
  解说:这个出生有些特别的张居正,他的童年究竟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张居正又是凭借着什么,竟然可以与闻名天下的唐伯虎、徐文长并称为明朝三大神童?
  说他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奶娘,奶妈抱着他到院子里玩儿,正好他有一个堂叔在院子里读书。以前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堂叔读的什么书呢?读的《孟子》,正在读《孟子》。看到奶娘抱着这个张家寄予了很高期望的张白圭出来了,这个堂叔就逗这个小孩,说小孩子家家的,有什么天才啊?认不得字都不算天才,小白圭你看,我这本书上有两个字,看到没有,《孟子》王曰,就是王说的意思,认不得王曰不算天才,看清楚了。然后他就拿书在小朋友脸前晃晃。

我们看从旁观者的角度上来看的话,他堂叔的这种行为也很正常,很容易理解,一方面可能对这个张家,对这个小孩寄予的期望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可能也就纯粹是逗逗小孩玩儿。哪知道第二天,奶娘又抱着张白圭小朋友,到院子里来玩儿了,他这个堂叔还在这儿读《孟子》,估计昨天晚上就没走等在这儿,然后张白圭摇摇晃晃地走到这个堂叔的面前,指着《孟子》上的两个字念到,王曰。这一下子,这个堂叔傻眼了,真有无师自通的天才啊?所以从不到两岁开始,张居正就认字了,五岁的时候就会作诗了,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了,当时,惊动了整个江陵府。说12岁的时候,这位小小的张白圭同学,轻轻松松地就去荆州府考了一个秀才来。说去考秀才的时候也有一个梦。荆州府长官叫李士翱,在开考之前也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到什么呢?梦到天帝交给他一块玉印,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孩,委托李士翱把这块玉印交给这个小孩,梦里那个小孩看得很清楚。但是做梦梦过了也就罢了,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李士翱也就没把它当回事,但是等到考试结束了,说这个李士翱非常看重张居正这个卷子,荆州府点名的时候,第一个点到的就是张白圭,李士翱一看到这个名字突然就把那个梦想起来了。白圭就是白的玉印嘛,结果这个小孩叫上来一看,果然就是梦里那个小孩。李士翱就纳闷儿了,让我把这个玉印交还给他,这不是已经叫白圭了,怎么交还给他呢?他就在那儿琢磨。堂下所有人都在那儿等着,结果李士翱琢磨了半天,突然豁然开朗,就对这个张白圭说,说张白圭呀,我看了你的卷子,很喜欢。你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你这个名字也不错,但是对于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话,这个名字就不适合了。你看,要不然我帮你改个名字。张白圭就欣然答应了,主考官帮他改名字。于是李士翱就替他取了一个名垂史册的名字,就是张居正。从此这位张居正就要告别张白圭的时代了。第二年,他满怀着信心,去参加当年的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乡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全国高考,但是比全国高考还难,因为它是三年才举行一次。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江陵府的这个天才儿童,张居正,烤一个举人那是马到成功、理所当然的事。可哪里知道,这位公认的天才,却在第一次乡试里落榜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说到这个所有人都认为张居正是一个天才,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孩子对自己的心理预期也会非常高的,对自己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张居正去乡试面试的时候,曾经随口写过一首诗,是咏竹子的,题目就叫《题竹》。最后两句总结的话是说,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张太岳集卷六 题竹》。凤毛是一个典故,还不只凤毛麟角的意思,它是指继承前贤,成为出类拔萃人才的意思。张居正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要以竹子品格,扬凤毛之才,登上百尺竿头,一展青云之志。你看最后这句话说的“直上尽头竿”,这个“直上”两个字表现出的那种信心和霸气,但同时也暴露了这个少年的野心。我们说,这个天才儿童在他成长阶段有这种自我心理预期的膨胀,那都是很正常的,不只是张居正,像唐伯虎、徐文长,在他们的人生发展阶段都有过这样的心理。从好的一方面来说,这表现了他们的信心和进取心。但是我觉得从更长阶段人生发展来看,这种自我心理膨胀的调节往往非常关键,尤其是调节的时机和方式,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像唐伯虎、徐文长后来都是因为没有调节好,说老实话,在科举考试失败这种重大打击的面前一蹶不振。但是,张居正也经历了这样的落榜,他为什么没有像那两位神童一样?是因为他的这种调节时机和方式,都是非常恰到好处的。这使得13岁的高考落榜,不仅没有成为张居正人生发展的障碍,反倒成了他人生第一次凤凰涅磐。

说到张居正的落榜,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张居正在当地是公认的天才,不仅乡里乡亲很看重他,江陵府几位重量级的人物也非常器重他,其中最器重张居正的,就是当时的湖广巡抚,巡抚在当时,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了,那么这位顾省长为什么这么器重张居正呢?据张居正在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回忆说,在第一次和顾省长交谈之后,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张太岳集 卷三十五 与南掌院赵麟阳》。也就是说第一次见面,就把张居正当成忘年交了,为什么把他当成忘年交呢?因为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后来,有一次还把张居正请到自己家做客,把13岁的张居正请到家里做客,而且是拿对成人的待客之礼来对待他。席间,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指着张居正说,这个就是我经常给你们提起的,江陵张秀才,这个人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们要好好跟他学。将来不行,投靠他去,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你看从这些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对张居正是多么推崇。但是也正是这个巡抚,一手促成了张居正的乡试落榜。说在乡试的阅卷阶段,他对朝廷派来主持招生工作的监察御史,一位姓赵的御史说,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我觉得从塑造这个人才的角度上来看,现在不能录取他,为什么呢?13岁的孩子中举,这么早入了官场,将来不过是像当年的王维一样,多一个官场上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小,给他一个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对于塑造张居正这才是最好的办法。这位赵御史一听,犯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他自己也非常喜欢张居正,一心想录取他,另一方面,另外一位副主考官湖广按察俭事陈束,这个人坚决不同意他的意见,说那以后的事说不准。现在张居正凭他的卷面成绩,这么好,你不录取他,那不是埋没人才吗?也违背考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是不是?所以这个赵御史就很犯难,但在反复的权衡之后,说他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听从了他没有录取张居正。这样这位江陵府公认的天才,在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就面临了落榜的命运。有些小说里面是这样描述张居正的反应,说他落榜之后自己愤愤不平,甚至跑到主考官那儿去论理。事实上,真正的事实却是他主动向他坦白了,也没有多做什么解释,张居正的表现又是怎么样?这个13岁的少年儿童面临这么大的挫折的时候,他的表现居然是远远超越了这个年龄,甚至是大多数人,超越了大多数人的表现,具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眼光和理解力。如果说他是在成年以后理解的这片苦心,我们说那就罢了。

但是根据史料的记载,他是在当时面临这个挫折的时候,他就能够了解并理解顾U的一片苦心。他在后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这件事的时候,他说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张太岳集 卷三十五 与南掌院赵麟阳》。这话什么意思呢?就说我那时候年龄还小,我也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但是我当时明确知道的,顾U顾巡抚是真正对我好,是真正为我好。此后这么多年来,一直想报答他,哪怕鞠躬尽瘁、以死相报。这种想法,我到现在还不敢忘记。我们从张居正的话来看,13岁的张居正在面临落榜挫折的时候的心态,也就是说他在当时就已经能够理解的这片苦心了。而且他的反应是非常睿智的,也是非常淡定、非常从容的。这对一个13岁的儿童来说,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非常不容易。所以张居正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素质,是什么呢?面临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所以他此后人生中再面临怎样的困难、挫折,他都没有一蹶不振过;在面临大风大浪,他都能如履平地。这和他那种心理素质非常有关系,而这种心理素质的训练,13岁的高考落榜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当然我们说,作为13岁的儿童,面临高考落榜,心理上、情感上要一点起伏没有,那也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但关键我们看到张居正的表现,是他超越了这些障碍,跨越了心里的障碍,这才是我认为张居正这个13岁的儿童,果然是一个天才的地方。在此后,经历了高考落榜之后,就像经历了凤凰涅磐,经历了浴火重生,张居正就像一只雏鹰,展开双臂,以更健康、更有力的姿态,飞向他人生的天空里去了。说到张居正面临高考落榜的挫折,表现出超越常人的睿智和成熟来,这并不是说他此后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了,因为从本质上看,顾U一手促成的落榜挫折、落榜打击还只是一种善意的打击。那么当恶意的打击来临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天才还能表现地那么从容和睿智吗?请看下集,冷眼暗藏杀机。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