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张居正16背后射来的冷箭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郦波

讲师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内容简介:张居正在他推行的万历新政中,首先在官员队伍中推行了著名的

考成法。在让大明官场作风为之一变的同时,也让数千名不称职的官员丢掉了乌纱帽。而就在张居正的变法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候,一道出人意料的奏章摆上了万历皇帝的案头。这道奏章让万历皇帝,让张居正,乃至让朝廷上下所有官员都大为震惊。更有杀伤力的是,这道奏章一上,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不得不立刻提笔向万历皇帝请求辞职。这一道神秘的奏章里究竟写了些什么?是怎样要害的事情,让张居正如此匆匆地要向皇帝辞职?难道张居正就这样推出了历史舞台?他刚刚开始的改革,就要从此半途而废了吗?

全文:

上一讲我们说了,张居正大力施行考成法,那真是文成武德、一统山河啊,天下为之一清,官场为之一振,整个帝国也从久病沉疴里渐渐缓过劲儿来。可正当张居正自得的时候,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说大不大,但当时闹出来的动静却很大,对后来的影响也很深远。这到底是件什么事呢?张居正因为要推行考成法,所以非常严格。他在朝廷之上,小皇帝读书的地方文华殿里头特意制作了12面大屏风,每个屏风上写着各地官员的名单,把全国分为12个大行政区。各大行政区的主要官员名单用浮贴贴在这个屏风上,每10天一换。放在文华殿,虽然说是给小皇帝看全国官员的变动情况,但也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张居正要锐意改革的决心,你想想名单每10天一换,虽然我们说当然不可能每次都换那么多,但毕竟动了不少官员,尤其是撤职查办的官员,张居正主政的10年里头,总共撤掉九品以上的官员是两千多人。这个数字比明代,除了万历新政这十年,所有的总合要多得多得多,所以你就可以理解,后来为什么,包括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攻击张居正,为什么对张居正的诽谤,从当时到后来会那么不绝如缕啊。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攻击张居正,保守派,你比如说御史傅应祯,就说他的考成法执事太严,时政苛猛——《明史·傅应祯传》御史傅应祯专门上表给小万历说,张居正又是一个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明史·傅应祯传》的王安石,并强调说,此三不足者,王安石之误宋,不可不深戒——《明史·傅应祯传》就一片苦心劝小皇帝,说那个宋代之所以最后内耗掉了,根子就在王安石那场变法上,现在皇帝你要让张居正推行这个变法,我们大明朝也要和大宋朝一样,早晚要败在他手里。这个傅应祯说起来很聪明,他也看出来这个张居正的考成法本质上是一种变法改革运动,但这些人虽然聪明,但是顽固的保守派。现在这个考成法的紧箍咒念到自己头上来,当然要急了,所以他们纷纷上表,借地震、灾害、干旱、洪水、天变,老天爷不满意张居正变法,皇帝你一定得处理他。对于这些攻击和意见,张居正向来不屑一顾,他说这些人攻击他像王安石,是什么呢?是奸臣卖国之余习,老儒臭腐之迂谈——《张太岳集》这话说得很不客气,那意思说这些人是在放屁,我根本就懒得搭理这些人,以我的这个智慧和眼光,我就懒得搭理这些人。庄子不是说吗?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些人的眼光,怎么能理解我呢?他们现在狗急跳墙了,纷纷来攻击我张居正,不就是因为考成法动到他们的利益了吗?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张居正更下定了坚决推行考成法的决心,所以他反复说使吾为刽子手,吾亦不离法场,而证菩提——《书牍·杂著》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说我是信佛的,要不然我也不帮李太后去崇佛了,但如果我现在的工作岗位是法场上的刽子手,肩负着拿着刀处决那些大奸大恶之辈的责任的话。我虽然信佛,我也绝对不会离开法场。你看这话说的,有决心、有勇气,而且有杀气。所以,张居正在推行考成法上没有丝毫的犹豫,为了要大力推行考成法,他尤其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所以对身边的人,对他说提拔的那些部旧、学生、下属就要求得特别严格。这一严格,出事了。

解说:作为变法改革的领袖,张居正对自己下属如此严格要求,身体力行,这必然会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而且还会有力地堵住那些想弹劾官员的嘴,让他们无话无说,这样的做法怎么反倒会出问题了呢?

张居正有个学生叫刘台,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当年的主考官刚好是张居正,所以他可以算是张居正的学生,但问题是张居正的学生多了去了,张居正当时和这个刘台也没什么关系。可巧的是刘台一开始组织部安排的官是什么呢?是湖北的江陵县令,就是荆州那个地方的县官,正好是张居正他的老家。这个刘台在江陵县令上琢磨着,怎么和当朝首辅搭上点关系啊?于是他就拍张居正他爹张文明老爷子的马屁。在张家这个建宅子拿地啊这些事上大开绿灯。说江陵这个地方因为长江改道形成很多荒滩地,土质也是很肥沃的,按照道理这种自然形成的江滩地肯家属于国家的,但是刘台和当地的官员居然出榜,出什么榜呢?失物招领,让大家来招领这片荒滩地。你说这么大片的荒滩地来失物招领,我们肯定觉得这不脑子秀逗了吗?这谁不愿意来招领啊。大家那还不抢破头啊。你以为这个当官的这么傻,这好事还不自己先塞腰包里了。他这就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样子,刘台先失地招领,然后再唆使张居正他爹去招领这大片的土地。你想在江陵那儿除了张家谁敢来认这块地啊?所以刘台这个马屁拍得简直是炉火纯青,所以张居正他爹平常在给张居正写家信的时候就经常提到刘台这个人怎么怎么好,在当地做官的名声怎么怎么好。当然张居正也不是光听他爹的话,因为听他爹老提就注意到他了,再加上考成法一考核,刘台这个人除了拍马屁,他确实很聪明很能干,政绩也不错,考成法一考核,值得提拨,张居正就注意他了,所以很快,到了万历三年的时候,这个刘台就当上了辽东巡按。辽东巡按可以主管辽东地区的所有行政官员了,这个官还是很大的,很厉害很重要。说刘台到了辽东巡按的任上,没过多久,刚好辽东地区发生一场大战,名将李成梁,在和蒙古族的后裔泰宁部落一场混战,结果后来李成梁大获全胜,时称辽东大捷。刘台一看辽东大捷很高兴,急忙赶在第一时间写了一封报捷的表章送到内阁去,上奏朝廷。心想这么大好事,我又是张老师张首辅培养的学生,那我得赶快把这事儿跟朝廷汇报一下。按道理这是好事,但刘台这么做却犯了一个忌讳,犯了考成法的忌。明朝的巡按巡抚还有总督,他不是地方行政官员,他是监察系统的官员,他等于是中央派到地方的特派员,巡抚他是监督地方军政官员的,但是作为巡抚和巡按职责又不一样,巡按是监督地方行政官员的,只有权力监督当地的行政官员,没有权力干预军事。所以你比如说,辽东巡抚的官衔的全称就是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他可以管军事的,但巡按就不可以,所以严格说起来,刘台他越权了。刘台不清楚这一点吗?他清楚,但他心想,这是好事啊,打仗打胜了,况且我又是张首辅的得意门生,又是张首辅最近刚提拨的干部,俗话都说家鹊报喜啊,你说这种大好事,自己人当然赶快先报上去了,所以他就没把这点越权当点事。但是张居正拿到刘台的奏章,心里的火腾就上来了,虽然说辽东大捷是好事,但是刘台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这份表章是你该上的吗?你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啊,要是别人,张居正还不至于气到这个样子,因为张居正在用人上向来比较谨慎的态度,如果是别人的话,他可能也就是写封信规劝一下,善意地批评提醒一下,让他下次注意。但是这个刘台不一样,他是自己的学生,而且是自己刚刚提拨上来也是要着力培养的人才,按张居正一贯的习惯,那就是更加要严格要求了,所以他对刘台这个事没当小事看,他要借刘台这个事给官场上一个警钟,让你严守岗位职责。所以他上奏小万历,请皇帝圣谕,斥责刘台,虽然没降他职。刘台这个气啊,心里这个憋屈啊,虽然没降职,但是这个在明代的官场上被皇帝降旨斥责,这比降职还让人难堪,为什么呢?能受到这待遇的人才有几个啊,让皇帝降旨来斥责你,所以这个脸面丢尽了。刘台转不过这个弯,心里在琢磨,张老师,我不就是越了一点权吗?我越权又没谋个人的私利,又没损害国家的利益,我不就是打了份报告吗?你张老师至于对学生这个样子吗?

解说:辽东巡按刘台心里的委屈确实有些道理,他的确有越权之处,但也只是写了一份报告好消息的报告而已,更没有谋什么个人的私利,可张居正为什么就因为这点小事而怒火冲天,不依不饶呢?

其实张居正考虑的并不是刘台越权这一点小事,也不光是考成法的问题,张居正关注的是地方的监察权对地方军政权的干预。中央特派员到地方上又不专业又不职业,但他什么还喜欢横插一杠子都喜欢发个命令弄个指挥的,结果搞得地方上办事的人不知道听谁的好,人事关系也很混乱,长久下去,和平时期还就罢了,战争时期一定要出乱子的。张居正这个顾虑后来就有一个印证,特别鲜明的印证。张居正死后,万历四十七年,兵部右侍郎杨镐经略辽东,和努尔哈赤展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辽东大决战,还有名。按照当时的情况,明军不论是在兵力上,资源上,那都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而且杨镐是主战派,他是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的,所以作战意志没问题。可是萨尔浒一战,明军全线崩溃,一战而败,局势大变。从此以后,明朝和后金之间强弱易势,大明朝算是真正走上不归之路。当然这一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一条却是很直接的,就是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特派员,红旗督战,一个劲儿地催促,以至盲目进军误中埋伏,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所以你要从杨镐辽东大败回头来看张居正对刘台的这番斥责,可见张居正的远见和卓识,这就叫什么?防微杜渐。可刘台哪理解张居正的这片苦心,他怎么也想不到张居正的想法这么深远,他只觉得自己很委屈,他只觉得张老师是小题大做,想不开。刘台这个人很聪明,也很能干,但心眼小,想来想去念头忽然一动,难道张首辅张老师要舍我这个小卒。问题是人家舍都是为了保车保帅,张老师又没什么要保车保帅的,你现在舍我这小卒,又为哪般呢?自己就天天瞎琢磨,正在这想不清楚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出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那个傅应祯,御史傅应祯又开始攻击张居正了。这一次他倒不是攻击张居正的为人,也不是攻击他的改革理念,也不指责他像王安石了。这一次攻击很具体,攻击张居正的赋税政策。说他的考成法追缴欠税搞得民不聊生,上一讲我们说到考成法有一个意外的成效,就是在开源上面,追缴了大量的所欠赋税而且主要是在地主阶级垄断隐瞒的土地这一部分赋税追缴上来了。张居正很高兴啊,他最揪心的就是钱的问题,这一下子解决了钱的问题,没想到官僚制度改革为这个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高兴。但这个事只是一个开头,刚刚有了一个好的局面,这个傅应祯来攻击他具体的经济政策,这一下可把张居正惹火了,上奏小万历,把这个傅应祯革职查办发配充军,而且声明要彻查以傅应祯为代表的反改革小集团。这个事巧就巧在这个刘台和傅应祯刚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有十几年的私交,非常好。张居正说要彻查以傅应祯为代表的反改革小团体,刘台立马就联想到刚刚发生不久的越权上奏事件,这就更确定了他敬爱的那位张老师看来是要对自己下刀下狠手了。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这个刘台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芦洒不了油,横下一条心铤而走险,做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奇招奇事,什么呢?他要挺身而出,告他的老师当朝宰相张居正。说实话,张居正这个打击傅应祯,那是因为傅应祯动了他改革的根本利益了。他所谓的要彻查以傅应祯为首的反改革小团体,那也只是说说而已,就是借此敲山震虎,给官场一个信号,让大家别跟傅应祯这帮人瞎折腾,安安心心做事。他哪想到刘台这么小心眼把这些事给串到一起去了,那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刘台这一告,可让张居正是大出意料之外,有的人可能会说了,那么多人攻击张居正,张居正都不搭理他都不当回事,可刘台这一告他为什么这么紧张呢?两个原因,很容易理解。第一,这个刘台可以算是张居正的亲信嫡系了,尤其是他在江陵任上和张家的关系不一样,张居正自己很清廉,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千里之外他那个爹,说不定张家就有什么把柄落在这个刘台手上。张居正这个也心里没底。第二点就更关键了,就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大明朝虽然文人政治习气很浓,几百年来文人党争不断,但还从来没有过学生告老师的事,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礼法社会里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告老师这不论对于方面都是一个极其丢尽颜面的事情。张居正想想大明朝这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你说还站他怎么有脸面?

解说:刘台这一份出人意料的弹劾奏章在取得了极其巨大轰动效应的同时,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有备而来的刘台在奏章中究竟曝光了张居正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究竟又是怎样要害的事情竟然逼得张居正不得不要辞职?

要说这个刘台也比较有才,他的这个攻击张居正的表章,弹劾文章不像别人写得那虚而不实,因为他是张居正的亲信嘛,所以他所说的地方往往是点中要害。他历数张居正执政以来六宗罪,六大罪状。第一,张居正打着祖宗成法的口号,其实是在什么啊,挂羊头卖狗肉,干得全是违背祖宗成法的事,这叫欺世盗名;这二,是这个张居正改变了监察系统的一贯作用,太祖皇帝强调监察系统的作用,在六部之外专设六科,就是要发挥监察系统的独立作用,所以六科单独向皇帝负责,保持他的权力独立性,可张居正用什么考成法偷梁换柱,让六部向六科负责,然后让六科向内阁负责,这样的话,监察权还怎么保持独立;第三,说张居正结党营私,干部的任用都是讲究一定的惯例和用人程序的,张居正用人唯亲,根本不经过干部的标准任用程序和不遵守惯例;第四,张居正擅权自用,他以内阁来驾驭行政系统和监察系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以宰相自居,太祖皇帝当初设立的内阁不过就是个秘书班子,张居正居然敢以宰相自居;第五,张居正苛政猛于虎,为了收缴赋税,给各地的官员下死命令,搞得各地的官员疲于奔命,而老百姓民不聊生;第六,最关键,说张居正生活腐化,贪污腐败,张居正在做内阁首辅之前,张家在湖北那就是个普通的家族,可是自打张居正做了宰相之后,张家现在是富甲荆楚,从早到晚来跑官送礼的不计其数,至于张家侵占他人土地掠夺他人财富的事那更是多了去了,皇帝你派人一查便知。要说这六宗罪确实还比较关键,基本上都点在了张居正执政以来的关键处,但是就前五条而言,虽然所说事实不差,但是这个功过是非要看怎么看,事实上这五条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成功价值所在。他打着祖宗旗号行变法之实,这说明他聪明嘛;他用考成法来束缚官僚队伍来集权,这是改革必要的一个权力保障;他不按惯例用人才,正说明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至于他以宰相自居,问题是他地位确实是相当于宰相;他收缴赋税,没办法,国家财政危机,没钱怎么办事,况且张居正这个借考成法收缴赋税也主要是面对那些垄断和隐瞒土地的大地主阶级,而且一等国家财政稍稍改善之后,张居正就上奏小万历让贫困地区免征赋税给百姓以休养生息;至于他用考成法撤了很多官员,那都是按工作业绩说话,一切有据可查,总不能说是打击报复吧。所以这前面的五条对张居正的攻击,我认为都不成问题。

解说:既然前五条罪状不成问题,关键就在于第六条所说的贪污腐化,那么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究竟有没有借职务之名贪污腐化呢?在真实的历史上,有没有什么证据呢?

我记得我们以前简单的分析过,说张居正死后,贪财的万历皇帝,长大了以后特贪财这小孩,一直以为张家应该有很多钱,后来就派人抄张家的家产,结果不只是张家,把张家所有的亲族一起算上,才抄出了10万两银子。这个10万两银子在经历了万历新政之后的晚明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那位万历时期的名伎杜十娘,就努沉百宝箱那位,她的私人财产怎么说也不止几十万两吧。更不要说那个萧条时期还不是经济发达时期,前面那个萧条时期跟张居正一样作了十几年内阁首辅的严嵩,他被抄家,抄出来的黄金白银光这两项折合起来将近300万两,更不要说古玩字画珍奇珠宝了,那是不计其数。你说张居正在这个富裕的万历年间,这10万两这也叫贪,我觉得恐怕难以服众,你就算算张居正在这个位置上,他的工资俸禄有多少啊,他做了六年的副宰相十年的正宰相,更不用说李太后小万历给张家的赏赐的东西有多少了,不计其数。

解说:既然张居正为官清廉正直,那么这个刘台为什么要着重弹劾张居正贪污腐化呢?难道刘台的这些说法仅仅就是为了泄私愤而捏造的罪名吗? 

这里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居正他自己虽然很清廉,他对他的子女管得也很严格,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千里之外他那个爹。他爹叫张文明,这个名字起得倒很文明,不过人就不太文明了。因为张居正做了内阁首辅之后,张文明在湖北渐渐就作威作福、飞扬跋扈起来了。但凡有来送礼跑官的,他都照单全收,一点都不惭愧。反正儿子你也不回家,你也管不了我,是不是?所以,这个张文明的事情,张居正管不了,而刘台对张文明的受贿事情掌握得是很清楚的。所以说起张居正这个爹,那是让张居正非常麻烦的。张居正在万历新政中两个最大的麻烦,就是他爹给他带来的,第一个当然就是刘台攻击张居正贪污的这个事实,这让张居正很被动。另外一个麻烦比这个要大得多,我们过两讲就会讲到,他这个文明的爹。所以张居正迫于局势,再加上刘台这又是大明朝两百多年来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事,张居正万般无奈,提笔要打辞职报告。张居正这一辞职,刘台这一告算是捅了个马蜂窝,因为张居正这一辞职,有三个人第一时间就慌了神,谁呢?李太后,小万历,还有司礼监大太监冯保,正是权力铁三角的最高层。这个李太后见到张居正的面,当着小万历的面,眼泪哗啦啦地就流下来了。说先生你可是托孤重臣啊,当年的托孤大臣就剩先生你了,国家的局势刚刚走上一点正轨,你怎么能放下我们孤儿寡母而去呢?是不是啊?你怎么能舍我们而去呢?你让我们以后靠谁啊?这话好像应该跟她老公说才对,是不是?转过头给小万历又说,又怪小万历,你让先生这么辛苦,你又不给先生做主,让先生蒙这不白之冤,你怎么能留得住先生呢?旁边还有冯保在那儿煽风点火,所以这个小万历这时候虽然已经14岁了,他也想亲自主政,但看母亲哭得这个样子,也慌了神,也害怕得很。于是赶忙发誓赌咒,要严惩刘台。这样的话就算是皇帝、皇帝他妈,还有太监里的一把手,三个当时最有权力的人在求张居正不要辞职。张居正不干,还要辞职,接连上了三篇辞呈。所以这个李太后和这个小万历没办法,还有冯保,想尽了办法要把张居正留下来。对于刘台,李太后、小万历主张严惩不贷,小万历甚至派太监到内阁里面传口谕,口传圣旨,刘台这厮谗言乱政着打一百充军,拟票来行,帝为下台诏谳,命杖百远咸——《明史.张居正传》就是说这家伙太混帐了,先给我打一百廷杖再说。我们明白廷杖经常会打死人的,打完一百廷杖,再发配到边疆去充军,除了死刑这是最大的惩罚了。当然乍一看张居正这么坚持,好象是有点过,但是细想张居正这样闹还是有原因的。一来刘台告他这件事影响太大了,毕竟是大明朝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事,所以张居正要做足了姿态给朝廷上下看。第二,我估计到张居正也是意识到自己这几年已经位高权重了,我甚至猜他可能是借这个事闹腾一下,试试看刘太后小万历是不是还像几年前那样对他如此倚重、如此依赖。当然结果让张居正肯定是很满意,刘太后、小万历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倚重,所以张居正也就没什么理由再闹了,出来照常上班了,复职了,然后几次上疏请太后和皇上原谅刘台,经过了张居正的上疏解救,后来这个刘台一百廷杖也没挨,充军也没充军,只削职为民就处理了事了。从客观实际来看,张居正确实没有料到刘台这一支背后射来的冷箭,但是经过刘台案之后,却让张居正认清了一个事实,就说他的改革是箭在弦上,只能进不能退。既然他蒙太后和皇帝的重恩,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他也要把他的万历新政推行下去。但是我们说,怎么往前呢?政治制度改革之后,就该经济体制改革了。在政治上张居正很拿手,但在经济上他就有点把不住了。拥有绝对政治智慧的张居正,又如何来面对经济上的问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