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公主3威风八面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薛绍之死与再嫁武攸暨对太平公主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认识到母亲武则天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于是太平公主积极投身母亲的麾下,渐渐参与到武则天的决策之中,成为了武则天的心腹。但是武则天慢慢老了,这棵大树倒下之后,朝局会发生怎么的变化呢?太平公主将会做出怎样的打算呢?

全文:

  上一集咱们讲到,因为武则天的政治需要,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悲惨告终。她本人也从第二次婚姻开始就步入政坛。虽然她此刻步入了政坛,又表现出了善于权谋的这一面,但是摄于母亲的淫威,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表现得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锋芒。可是呢,这样的局面啊从圣历年间开始就发生了变化了。为什么发生变化呢?就是因为武则天她老了,老病缠身的武则天对于整个朝廷的控制能量有所下降,原来紧密团结在她周围,看起来像是铁板一块的朝廷,也就出现了分化。怎么分化的呢?分化成了三种势力。哪三种势力啊?第一种势力,就是所谓的内廷势力,这代表人物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这两个小哥俩因为武则天晚年宠爱他们,信任他们,所以呢,他们身边也就慢慢地集聚起来了一些急于进取的官员。在朝廷之中,也就慢慢有了一些影响力,这是一方势力,我们叫内廷势力。

那第二种势力呢,是李家势力。因为当时武则天经过百转千回的思考,最终还是敲定让自己的儿子李显当了自己的接班人。那么李显当了接班人,就从流放地房陵回到了洛阳,重新当上了皇太子。那让他当皇太子,实际上武则天也就是表现出了回归李唐的这样一种倾向性。那随着李显当上皇太子,他的弟弟相王李旦,也就解除了十多年的软禁状态,重新出来活动了,而且,让他领兵,担任将军。李家的势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是第二方力量。

第三方力量,就是武家势力。因为武家在武周王朝,他那些子弟都封了王了,而且呢都担任军政要职,势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那武则天到了晚年,虽然她决定还是回归李唐,还是让儿子接班,但是她并不想打压娘家人,所以对娘家还是有很多的照顾,因此啊,武家的势力在这时候,并没有削弱,反而还在继续提升之中。

那咱们看这三方势力,他们分别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呢?二张兄弟所代表的内廷势力,其实那是武则天的自身势力的延伸,二张充当的就是武则天的耳目喉舌啊,武则天是在晚年,自己没有办法经常出面的情况下,靠着他们来继续控制朝廷,所以说二张兄弟如果我们用佛教的一个说法的话,那就叫做现世佛,代表的是现在的力量。那李家和武家呢,那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两家其实就决定着日后的政治走向,所以按照佛教的说法,那叫做未来佛。当上李武两家的关系,决定着武周王朝,当然也是李唐王朝的政治前途。李武两家以后要怎么样走,实际上对以后的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那既然李武两家都是左右未来的政治势力,既然两家的关系对以后的政治走势至关重要,那么太平公主的地位可就太微妙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有双重身份啊,她一方面是李家的女儿,另外一方面,她又是武家的媳妇。她究竟算是哪一头的人呢?

解说:具备双重身份,脚踏两只船,既是太平公主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种状态不稳定,终非长久之计,太平公主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和性格,又通过耳濡目染,学会了武则天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权谋。那么面对李武两家,聪明的太平公主会倾向于哪一家呢?

那咱们要想知道太平公主属于哪一方啊,咱们就得看一看在这一个时期,太平公主都参与什么政治活动了。太平公主在这个时期参与的政治活动一共是三件。第一件是在圣历二年,也就是公元的699年,这一年,武则天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还有太平公主,以及她的侄子武三思,另外一个侄子,也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还有一个侄子武攸宁。召集这么六个人,让他们一起到明堂来,跪在地上,跪成两排,对天发誓,发誓的内容是什么呢?就说这两家以后永远和平共处,互帮互扶,谁也不拆谁的台,发完誓之后,她还把他们这个誓言给写到了铁券之上,就是刻到铁板上,把这个铁板珍重地收藏到了当时的国家最高档案馆,史馆之中。这是太平公主参与的一件大事。那咱们说这件事它有意义的地方在哪儿呢?它的意义也是它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太平公主和她的丈夫武攸暨虽然是一家人,但是这时候啊,眼看着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在武则天心目中,太平公主那是属于李家这一边的,而她的丈夫武攸暨是属于武家这一边的。虽然他们是一家,但代表的恰恰是两个阵营,这说明啊,在武则天的心目中,太平公主还算李家人。这是第一件事。

那么,太平公主在这时候参与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第二件事是在长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这时候太平公主和她的哥哥太子李显还有相王李旦,三个人联合给武则天上表,要求武则天封她最宠爱的张昌宗为王。那这时候呢,其实武则天已经从洛阳迁到长安去了,看起来武则天是想要在长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可是虽然武则天表现出来了回归李唐的态势,但是二张兄弟在政治上的力量不可小视。如果说他们这儿惹出什么麻烦的话,可能导致政治上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因此,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三兄妹这次联合上表,其目的就是未来讨好这个张昌宗,借助讨好张昌宗再去讨好武则天,让武则天赶快定下接班的事,就别再犹豫了。这件事也是在历史上,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李家三兄妹第一次联合行动,那说明在太平公主自己的心目中,她也应该是跟两个哥哥站在一起的。她自己也明确了自己的归属。

那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三件事呢,就没什么好玩了,也没这么轻松了,她不是主动参与的,是被动卷入的。是什么事情呢?是在长安三年,也就是公元的703年,这张昌宗他就状告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太子李显手下的一个官员叫做魏元中,说魏元中和太平公主的情夫叫做叫做高戬,两个人在那儿一块儿议论,说皇帝已经老了,我们不如侍奉太子长久一点。什么意思呢?当时的皇帝还是武则天,说武则天老了,我们不如跟着太子做打算,以后前途更光明一些。这事呢,看起来矛头是指向了魏元中和高戬两个人,可是谁心里都明白,他们背后指责的对象是太子李显和太平公主。张昌宗这么一告状,等于就跟武则天明示了你的儿子李显和女儿太平公主这两个人想要联合反对你。那这事儿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事说明啊,在政敌的心目中,太平公主也是被算成李家人的。她这个身份非常明确。

那咱们把这三件事结合在一起看,就能得出结论了。虽然说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嫁给了武家,虽然她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婚姻的转折是以脱离李家融入武家为旨归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她还是被各方力量视作是李家的女儿,而不是武家的媳妇。这其实呢,有唐朝这个时代背景的因素,因为在唐朝啊,女儿仍然被认为主要应该从属于父亲而不是丈夫,从属于父亲,那是她的先天身份,这是终身不可改变的身份,所以,太平公主在最关键的时刻,被认为是李家人了。当然做李家人,也是太平公主本人的选择。那么太平公主这个选择对于当时的时局可是至关重要,这对于李家的实力提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李家呢,当时正在筹划着一个大的阴谋。什么阴谋呢,这个阴谋就是我们在《武则天》系列中所讲过的神龙政变。

解说: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太子李显等人发动兵变,杀死了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这就是神龙政变

因为,神龙年间,武则天已经卧病在床好久了,身边侍奉的人只有二张兄弟,那这样的局面让人太紧张了。无论是太平公主兄妹,还是当时朝廷里的大臣都非常害怕二张兄弟他们在武则天极端衰弱甚至是突然死亡的情况下假传圣旨,挟天子以令诸侯,另立中央,自己当皇帝。那他们不仅怕二张兄弟假传圣旨当皇帝,他们还害怕二张兄弟和武家再勾结起来,因为二张兄弟虽然和武家也有矛盾,可是到武则天晚年,武家的一个侄子叫做武三思,和二张兄弟勾结得特别紧,说张昌宗是神仙王子晋的化身,这个提法就是武三思提出来的。那么武三思既然这样说了,那二张兄弟也投桃报李,说武三思就是当代十八高士之首,两家走得很热络。如果说这时候张家兄弟和武家结合的话,传位方向有可能再次发生逆转。如果说传位方向发生逆转,无论是传给二张,还是传给武家,对于李家这三兄妹来讲,那都是灭顶之灾啊。所以啊,这时候太平公主兄妹他们合计来合计去,觉得要想顺利接班,就只能是除掉二张兄弟。那正好在这时候,朝廷里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些大臣,他们也觉得二张参政实在是太过分了,整天陷害忠良,无法容忍。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就导演了一场以诛杀二张,恢复李唐统治为目标的神龙政变,那这场政变当然提前结束了武则天的统治。那对于神龙政变呢,我们在《武则天》这个系列里头就分析过,这场政变其实是以张柬之等等五个大臣为主导力量,而太子李显担任了旗帜,相王李旦呢,率领着他的南衙卫兵维持首都治安。那整个这个过程中,太平公主她发挥了什么作用?

解说:神龙政变直接导致了大周政权的覆亡,同时也宣告了武则天正式退出政治舞台。而身为武则天的心腹,在武周一朝一直非常得宠的太平公主又是如何面对朝廷的变故?在变故当中她会扮演什么角色,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我觉得啊,太平公主当时至少发挥了三方面的作用,哪三方面的作用呢?第一个作用是监控武则天的动向。武则天的身体状况如何,她对传位的态度有没有改变,这是当时政变一方非常关心的问题。可是他们虽然非常关心,他们还得不到这个情况,为什么呢?因为武则天不愿意见人。好多大臣当时给武则天提议,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大臣向武则天提建议,说你这两个儿子,无论是皇太子还是相王,都非常友爱,非常孝顺,他们足可以伺候你,希望你让他们伺侯你,别让外姓,就指张易之、张昌宗他们再在你身边混了。可是武则天听没听这个建议呢?她没听。太子和相王这两个人,常常是一两个月都见不到母亲一面,那其他的大臣想见武则天就更难了。这时候在政变一方,谁还有有可能经常地接触武则天呢?其实只有太平公主,为什么啊?因为太平公主首先在武则天的三个儿子之中,她一向是最得宠的,从圣历年间以后,她经常帮武则天出谋划策,武则天也觉得离不开她。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太平公主她是一个女孩子,她是女儿,女儿就没有继承权,不能继承母亲的皇位。那武则天这时候一看,太子和相王来了,这两个人是要接我班来的啊,咱们想想老年人心里有这个忌讳啊,一看到这两个人就想了,我一死,我现在的一切,可就是他们的了。这时候,对这两个人就很不看好,不愿意看见他们。可以太平公主没有这个问题啊,所以母亲呢,还经常愿意跟她聊一聊天,因此呢,在政变集团之中,太平公主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武则天,也就由此担任了监控武则天动向的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那么太平公主做的第二项工作是什么呢?她的第二项工作是监控武家的动向。那咱们说过,当时武家的实力非常强大,虽然说武家最有势力的那个武承嗣当时已经死了,但是呢,武三思又崛起了。武三思根据史料的记载,说他善事人,特别善于讨好别人。那武则天晚年嘛,一个老太太最需要的就是别人讨好。武三思很快把他的姑姑也是哄得团团转,武则天晚年是不轻易出门的,但是几次出门,都是到武三思家里去,那对武则天来讲,这叫回娘家。另外呢,武则天晚年的几项大的国家工程也都是让武三思主持的。那现在武则天是老病在床,政变集团他也得考虑啊,武三思这时候有没有举动啊,他跟他的姑姑有没有勾结啊,他的姑姑,也就是武则天有没有可能在这时候一糊涂,又忽然想让他接班了啊?他们也得监控一下武家的动向。那监控武家由谁去完成?还得是太平公主,因为太平公主是武家的媳妇啊,她有这么一个天然的身份,她跟他们走动,这个事情显得比较合理。那如果说相王就是李旦或者太子李显这时候也派人去,那人家一看,这就是谍报人员啊,这是探子,我不能告诉你我的真实动向。太平公主就有可能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所以呢,监控武家的工作也交给她了。那我们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一下太平公主当年挑选丈夫的眼光,这个眼光非常准确啊,你看她挑选的武攸暨,眼看着妻子在这儿忙里忙外,一会儿跟这边接触,一会儿跟那边接触,他没有做任何干涉,也没有把太平公主的动向报告给他们武家的任何其他人。他的不作为其实就成全了太平公主的作为,这个婚姻结得非常好。这是太平公主干的第二件事。

那么太平公主干的第三件事是什么呢?是安排内应。咱们都知道,一个政变如果能够里应外合,这是最妥当的。另外呢,武则天身边是随时都要有人监视。因为一个老太太嘛,她这会儿没事,她可能下一会儿就有事了,你这一会儿功夫盯不到,也许别人就钻了空子。可是太平公主呢,虽然说她有机会接触武则天,但是她毕竟在宫外还有家啊,她不能整天住在宫里头,怎么样才能做到随时监控武则天,并且安排人做内应呢?咱们在《武则天》这个系列里曾经讲过,说当时有一些宫女是参与了政变的,还有好多人甚至在政变之中牺牲了性命。那么这些宫女是谁来安插的呢?我觉得啊,太平公主她也承担了联络宫女,组织她们当内应的工作。那么可能有人就怀疑了,说联络宫女这事不简单啊,你想张三、李四这么一大堆,你今天跟张三说,你盯着点老太太,明天你再跟李四说,你看住那二张啊,看看他们干什么,后天你再跟王五说,如果有军队打进来,你们就听打进来的就行了,这多危险啊。而且这样发动群众也太慢了,还容易泄露消息,那太平公主是怎么做到安插宫女做内应啊?我觉得啊,这时候的太平公主借助了一个关键人物,谁啊?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第一号才女。其实啊,咱们原来也说过一点她的事情,就是她的祖父是上官仪,是唐高宗时候的宰相,上官仪是个诗人,政治权谋这方面不太擅长,所以就撺啜唐高宗,让他跟武则天离婚,废掉这个皇后,可是他已经把诏书起草好了,武则天这时候又从天而降,及时制止了他们这个活动,而且呢,和唐高宗一番交流之后,和好如初了,这时候,上官仪可就倒霉了,成了夫妻吵架的一个替罪羊了,以谋反罪处死。那他们家其他男性的亲属也都给处死了。女眷呢,就没入掖庭,充当了官婢,宫廷里的奴婢。那当时呢,他的孙女上官婉儿才不满一周岁,也跟着自己的母亲郑氏夫人一块儿到了掖庭,当了宫里的女奴了。可是咱们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上官婉儿虽然是在掖庭里长大,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但是她毕竟遗传了爷爷上官仪的诗人基因了,而且她的母亲郑夫人也不是一般人物,那是出身于诗礼大族,对她也是有一番教导,所以上官婉儿很小的年纪就流露出了作诗的才华,有点像咱们说现在的80后,80后作家,就是这样一些文学,有天分的人。那是上官婉儿她做了很多诗,慢慢地她的这个诗名就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不是爱才吗?有一次,在上官婉儿十四岁的时候,武则天就召见她了,给她一个命题,让她当场做作文。那么上官婉儿当时表现特别好,是文不加点,有如宿构,什么意思呢?这个温州马上就写好了,就像早就构思好了那样,那武则天一看,太高兴了,马上把她从掖庭宫里提拔出来,当了自己的贴身女秘书。那咱们刚才说过,圣历年间以后呢,武则天的精神逐渐减退了,而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这时候啊,武则天就开始让她参决朝廷里的大政,有时候也就让她起草一些诏书,所以逐渐就有了内宰相的称号。那咱们说武则天除了办公,她晚年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举行各种各样的风雅的娱乐活动,比方说赛诗。那赛诗会由谁来主持呢?就由上官婉儿来主持。所以说上官婉儿那是既能陪工作,又能陪娱乐,这是女秘书的楷模啊。武则天对这个秘书很喜欢,越来越离不开她了。而且呢,上官婉儿其实年纪和太平公主相仿。在武则天身边的时间比太平公主还多呢,所以武则天慢慢也就把她当成女儿一样看待。所以如果说上官婉儿能够帮忙,那由她来监控武则天也好,来组织宫女也好,那最妥帖不过了。

那咱们说,太平公主跟上官婉儿如果有沟通当然最好,可是咱们怎么才能证明太平公主这时候还真的跟上官婉儿有了沟通呢?我有三个理由。哪三个理由呢?第一个理由:上官婉儿在政变之后立刻升官了。神龙政变以后,上官婉儿没有经过任何政审,马上就升成了三品的婕妤,从一个没品的人升成了三品的人,你想如果没有立功,她能做到吗?所以这个事情可以反证上官婉儿在政变之中是立了功的。这是第一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上官婉儿的出境决定她需要那样做。咱们刚才交待了半天上官婉儿的身份,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啊,上官婉儿在宫外没有任何能够保护她的人,她的家族整个已经被武则天毁了。所以她只能是自己保护自己,自己谋求出路。那她本来跟着武则天是挺好的,可是武则天老了啊,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她需要给自己寻找新的下家了。那谁是新的下家呢?当然跟着未来的皇帝走这是最有前途的事情。那么以上官婉儿的聪明才智,她肯定能意识到跟着皇太子走,这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是第二点理由。第三点理由是什么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有互相沟通的感情基础和现实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她们势力真正崛起其实都是在圣历年间了,差不多她们同时成为武则天身边不可或缺的,又是女儿,又是朋友,又是高参这样一个身份。另外呢,武则天晚年组织的所有活动基本上也都能看到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双双出场的身影。她们两个在这一个时期呢,在一块儿的时间比较多,那彼此比较熟悉,彼此比较熟悉了,有一点感情,那么太平公主有在武则天身边安插内应的需要,而上官婉儿也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下家,这样两个人不就可以一拍即合了吗?所以说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存在在这一个时期联合在一起的可能。那如果我们这种推论成立的话,太平公主在宫里,再开展什么安插宫女的工作就会非常顺利了,因为上官婉儿是所有宫女的头,只要把她搞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理顺。总之,经过这些政变大臣的谋划,经过太平公主、相王李旦,还有太子李显三个兄妹的通力合作,神龙政变最后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二张被拿下了,武则天也被迫退位了,李显当上了皇帝。那么李显当上了皇帝,他应该怎么样去奖赏这个对他建立大的功勋的太平公主呢?

解说:神龙政变宣告了武则天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压抑的太子李显终于再次荣登大宝,位列九五之尊。当然,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一个人的功劳,在整个政变当中,太平公主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为政变的成功立下了大功。而政变的最大受益者李显对此也是心知肚明,那么他会任何犒劳这个妹妹呢?

李显这时候啊,还真是挺大方,他把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这三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怎么考虑的呢?咱们先看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政变刚一结束,太平公主就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这个和她的哥哥李旦的名号安国相王这是直接对应的。这意味着在整个朝廷里头,除了皇帝,最有权力的就是他们俩了,一个安国,一个镇国啊。那不光是得到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封号,第二年啊,唐中宗李显还要下诏,让太平公主可以开府,可以设立自己的官署。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来啊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公主是不开府的,只有王开府,因为开府就等于你建立一个王府,然后呢在这儿办公,只有男性才会有办公这样的说法,公主她是一个妇女,她没有公事要办,所以一般的公主是没有自己的公主府的。在太平公主之前唐朝只有一个公主曾经开过府,谁呢?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娘子军的首领。那平阳公主为什么开府啊?因为她给李渊建国立了大功啊,李渊建国,那他的成年儿女是各管一摊儿啊。当时的平阳公主主要就是在长安周围发展势力,所以等李渊从山西这边一直打到长安的时候,他是相当顺利地就进了城了,为什么啊?就因为平阳公主之前已经把长安周边都给占下来了,所以平阳公主这是有大的战功,那战后她才能够开府设置官署,这在唐朝是特例。那现在呢,这个特例又轮到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也建立了自己的公主府,而且公主府里也有一些官员,这个官员的级别跟亲王是完全一样的。开府这件事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可是太有意义了,为什么?因为开府不仅仅意味着她有特殊的政治地位,还意味着她从此以后可以公开参与朝政,这是国家设置的,这是第一项,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

那么咱们再来看经济待遇。唐中宗李显登极之后,马上就宣布,把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实封都提升到五千户。那有人可能好奇了,说实封是个什么东西,实封其实就是国家赐给那些功臣贵戚的封户。也就是说呢,如果你享受了五千户的实封,那就意味着这五千户人家啊从此就不用给国家服务了,给你个人服务就可以了。那咱们说五千户实封是多还是少啊?咱们看两个数字就知道了,哪两个数字呢?第一个,唐朝当时一共有多少户人家啊?唐朝当时一共有615万户,能够提供赋税的有多少户呢?有差不多一半,300万户,那么太平公主一个人占了5000户,就等于说是国家整个财政的六百分之一,这是一个数字,这数字还是够大的。再看一个数字,如果不是太平公主,一般的公主,她能得到多少户实封呢?一般的公主实封只有300户。那也就是说太平公主一个人就相当于其他的十七八个公主的总和,这个数字是相当巨大的。再说了,除了太平公主本人有实封之外,她和前夫薛绍生的两男两女,还有和第二个丈夫武攸暨生的两男一女,一共七个孩子,全都有实封,那把他们全家的经济实力加到一块儿的话,那叫什么?那叫富可敌国啊,这是第二点,经济待遇。

那咱们再来看生活享受。生活上,中宗李显怎么照顾太平公主的呢?中宗规定了太平公主和相王一样,都派卫士昼夜保卫,怎么个保卫法呢?从公主的这个住宅旁边建立岗亭,每十步就设立一共岗亭,由卫士在那儿带着武装保卫。那这是什么规格啊?这个规格是和皇宫的保卫规格完全一样。那咱们看,神龙政变,它的威力显示出来了,它不仅仅实现了诛杀二张恢复李唐的这种愿望,也使得太平公主的势力有了长足的增长,太平公主在此时的这种态势,我们完全可以称为威风八面。但是呢,我们在《武则天》这个系列里,其实也提到过说神龙政变其实是一场留下过很多后遗症的政变,这些后遗症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群雄并起,主弱臣强,这样的政府是一个不稳定的政府,那么在这个复杂的新政权里,威风八面的太平公主能够一直威风下去吗?请看下集,《韬光养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