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观之治9太子危机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孟宪实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等论著

内容简介:唐太宗当上皇帝,本身就是逆取,是夺权得来的,这成为了唐太宗一生的阴影,他不希望兄弟相争的局面再次出现。可到了他的晚年,他的儿子之间以及他的太子李承乾,又开始出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呢?

全文:

解说: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创,唐太宗李世民逐渐进入了事业的高峰期。但李世民心里始终有一个阴影,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经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成为李世民心中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他不希望兄弟之争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而我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就是唐高宗李治,但根据史料的记载,李世民最初立的太子,并不是李治,而是长子李承乾,李承乾八岁被立为太子,一直被视为皇位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唐太宗对他也一度非常满意,那么李承乾的太子危机是从什时候开始发生的,他为什么最终被废,李治又是怎样成为太子的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精采讲述。

唐太宗当上皇帝本身是逆取,是夺权得来的,到了他的晚年,他的儿子之间又出了问题,他的太子就是李承乾,又开始出问题。我们叫它太子危机,这个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从太子这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来看,来回顾这个问题,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的第一个孩子,那当然就是嫡长子。武德九年的十月份,李世民当上皇帝的两个月以后就立了李承乾做太子,那个时候他是八岁,史书有记载,说他很聪敏,太宗甚爱之,特别喜欢这个长子。所以他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还算是很顺利,没出过任何问题,到贞观九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李承乾都是十八岁的人了,太上皇去世了,李渊去世了,按照规矩、按照制度,李世民作为太上皇的儿子他应该守孝的,他当然不像平民那种守孝三年,就是在太上皇丧礼期间,皇帝不能履行皇帝的职务,在这个时候他要把皇帝的职务交给谁呢,交给太子,李承乾在那一次,是第一次掌管朝政,在这个时间,史书记载,李承乾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有口皆碑,都给他称赞,具体的说话有如下几种。说李承乾颇识大体,在他执政监国这段时间里面,看问题看得很全面。知道从大处着眼来解决问题,另一种记载说他颇能断事,就是他拍板办什么事效果很好,作用不错,也能显现出他的聪明才智,皇帝对他的表现也十分欣赏,大臣对他的表现也很赞誉有加,这个时候太子当然都没有问题,所以太子的早年,是很顺利地成长,长势良好。到贞观九年,太子监国的时候,他表现得尤为出色,大家对这个未来的,皇帝的接班人就是挺放心,皇帝更放心,从此以后,唐太宗出去,离开长安,或者到洛阳去,或者出去行围打猎,都让太子监国,他很放心的,所以这个时候,一直到这个时候,太子没什么问题。

解说:李承乾的表现中规中矩,可以说在太子之位上,是称职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唐太宗开始喜欢另外一个儿子,那就是魏王李泰,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一共生有三个儿子,那就是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小儿子李治,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魏王李泰一度对太子李承乾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魏王李泰究竟是怎样威胁到太子李承乾的地位,李承乾的太子危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太子表现良好,皇帝离开长安都让他监国,另一方面其他的形势开始出现了一点一滴的变化,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了太子危机这件事,哪三件事呢,第一,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承乾得了病,患了足疾,反正脚上的毛病,得了什么慢性病,越治越治不好后来就影响了走路,李承乾后来瘸了,第二,魏王李泰表现得越来越出众,文学才能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地皇帝也喜欢,社会舆论也赞扬。那面太子脚坏了,有点往下走,魏王这面声誉日隆开始提高了,皇帝李世民呢,肯定地说,他没有想换太子的意思,但是呢,有几件事情让大家看到,说皇帝是不是太喜欢魏王了呢,贞观十四年的时候远元月,唐太宗又亲自去魏王府地去看望魏王,光临了皇帝到儿子这家里来看了,巡幸一样来到了这里,然后呢,魏王的这些邻居,当年的赋税全部给免了,大家都借魏王的光,唐太宗这种做法,也让魏王名声雀起,大家觉得魏王可能前途无量,前途无量能无量到哪儿去,有可能当皇帝继承人,就是唐太宗的这些做法,还有呢,说是魏王长得胖,肚子有点大,行动不甚方便,所以皇帝就觉得给他一个特权,让他上朝的时候坐个小轿子,别人都没有,他说,然后魏王有什么要求,皇帝都批,比如说给魏王的零花钱就特别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比东宫府都过,这个事情大臣们就有意见,说这个一定要小心啊,小心别人有想法,后来皇帝改正了,魏王读书很多,唐太宗也是读书很多的人,喜欢跟这个儿子讨论学术问题,讨论读书心得,所以看起来他每次出游,到洛阳或者到什么地方去,由太子监国,但是他随身都带着魏王,魏王是一直跟在身边的,像魏征一样总是跟在身边,他喜欢这样,因为跟他儿子去谈古论今,觉得是个高兴的事儿,而他儿子的这个才华呢,这个读书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后来呢他就是干脆你从魏王府搬到皇宫里来住,住哪儿呢,住武德殿,那个武德殿当年是齐王元吉住的地方,魏征就跟他说,说这个不好啊,这会让人有很多联想的,说你要喜欢这个儿子,你就应该让你的儿子,处于没有嫌疑的位置,不让他有嫌疑,但是他现在,你让他来住武德殿,别人就会有嫌疑,就会联想,唐太宗一想是这样,我做错了,你赶快回去吧,别住在这儿,你看,但是他已经做了这个动作了,人家就各种想法就会有的。大家心思就都动了,所以呢,在太子危机这个问题上,魏王有可能当太子,那太子地位当然就危机了,唐太宗确实他的做法有问题,他的做法让大臣们去猜想,有可能皇帝想换太子。

解说:唐太宗的做法让底下的大臣们产生了误解,认为唐太宗想让魏王李泰做太子,而会把现在的太子李承乾给废掉,而最后的事实发展告诉我们,太子李承乾确实被废了,但另立的太子却不是魏王李泰,而是晋王李治,要了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就要先看看太子李承乾面对魏王李泰得宠时的反应,那么在魏王李泰得宠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身边的人,给了李承乾什么样的建议呢,太子李承乾本人又是怎样想的呢?

这个太子身边的人呢有两伙儿人,有两个团体,一个就是皇帝派到东宫做官那些宫臣,这些人一方面是朝廷的官员,一方法是东宫的官员,另外有一伙儿就是以太子为中心的,太子有一帮亲信,就是自己的一帮朋友集团。这个亲信里有各种各样的人,那是跟太子关系更密切,应该是无话不谈的,他跟那些宫臣之间,太子的关系就稍微疏远一些,就是礼节性的关系,跟自己亲自建立的这个小团体呢,关系就更密切,太子怎么认为危机这件事儿呢,那么我们现在分析呢,他想,这个危机主要是魏王造成的。他认为他现在这个地位确实出现了威胁,这个威胁就是来自魏王,来自魏王和魏王那个集团,所以他认为他怎么样解决危机问题,他就应该坚持斗争,要跟魏王斗下去,这个事儿不能服软。这是他的既定路线,但是他身边的两个集团呢,那个东宫那些宫臣那些朝廷的大臣们,他们不怎么看,他们认为太子的问题,要靠太子自身来解决。太子你要自己做得像样,要做得好,皇帝满意了,你这个事儿应该就没问题,但是话不能这么公开讲,这么讲就成小集团了,所以呢,这些大臣们就是给李承乾天天写文章。天天进谏要求他怎么做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怎么做,这个李承乾呢,对他们这个话基本上是听不进去。他认为你这是隔靴搔痒,我做怎么好,我做得再好,我过去不是做得很好吗,贞观九年大家不都表扬我吗,说我能断事,识大体,现在为什么又出问题了,那就是魏王,魏王他有非分之想,天天在暗底下攻击我,我做得再好也没用,李承乾有这么一种思想。

解说:太子李承乾的这种想法,使他在应对太子危机的问题上,只把目光盯准了魏王李泰,而没有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检点,那么在他的太子地位已经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他做了哪些事情,这些行动是否缓和了他的太子危机呢?

他自律性太差,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儿,他不该做的事情有两类, 一类呢,是他做了这个事情的判断应该两说的,就是从正面说,从负面说大概意义是不一样的及比如说李承乾尚武喜欢打仗这些事儿,然后天天在东宫里练武,两军对垒互相厮杀,诸如此类的,或者是围猎,诸如此类的,都是跟军事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如果从正面说,那么一个皇帝的继承人练点武功,懂得军事这不是坏事,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打仗,需要君主有这样的才干,这是正面说,要反面说呢,那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资料,大概都是反面说的,说得就很邪乎、很严重,比如说,他说过这种话,说以后皇帝也不当了,就到草原上去,当个突厥人的将军,蛮好的很舒服,说过这种话,这不像一个有政治头脑说的话,也可能是别人的栽赃,但是呢,他确实他这个行为有问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说唐太宗现在他对未来的继承人究竟有什么想法我们不确切。不是很确切地了解,但是他为什么喜欢魏王我们是清楚了,就是魏王读书,又去编书,尚文,太子呢,尚武。是不是唐太宗认为他的继承人应该是一个文治的,而不是一个武功见长的,有可能是这样。但是太子显然没有从中接受任何改变的意思。他还是尚武那一套,大的宫臣们呢,就是张玄素这些人呢,应该是知道皇帝的心思的,但是呢,跟太子说起来就说得很难,很困难,因为太子不听这一套,但是他们还要不停地去说,比如说有一次,太子又在东宫里面打仗了,战鼓齐鸣,声音很大传到了宫外,张玄素一听就头疼,赶快跑去敲门,敲门说不要“声闻于外”,这个不好,皇帝听了肯定不高兴的,太子怎么表现,太子说你看,张玄素不喜欢我们搞这一套,来,来人,把两面大鼓当着张玄素的面,把两面鼓给毁了,什么意思,不接受建议嘛。后来这个张玄素这些人的报告,皇帝看到了,就表扬张玄素他们,你们辅佐太子很用心,这些报告都写得很好,表扬这些宫臣,那就是批评太子,太子也不接受教训。他认为什么呢,认为这些东宫的官员,在出卖自己,出卖他太子,自己在皇帝那儿获得好名声,心里就很愤恨,所以东宫内部对手来攻击的事儿还不算,内部先矛盾重重,以至于到后来演变成,太子派人去收拾张玄素,张玄素下班了派人去打他,殴打他,差点给打死。你看,这些事儿,他做的什么事儿,这些东宫的官员,没有成为帮助承乾稳定他太子地位的力量。双方之间爆发了比别人还激烈的斗争,以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确实是生活不检点,那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被人给揭发出来了,就是称心事件,称心是太常寺的一个乐工,一个懂音乐的一个小孩,长得好看,会歌舞,结果这个承乾就喜欢得不得了,天天放在自己的身边,这其实是很隐蔽的私生活的问题,结果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派人把这个称心拿去杀了,有关的人好几个都给杀掉了,这证明什么呢,李承乾的敌人就在身边,他再隐蔽生活也会被人发现,他这个东宫不安全,这是很显然的,那么这个称心事件爆发以后地太子怎么处理的呢,太子怎么处理这个事儿,处理得很简单,很粗暴,很不好。称心被杀了,他就在东宫给称心做了一个墓,然后每天来祭奠,然后很悲痛,很哀悼的样子。你这个称心事件,都能被人发现,被人告密,太子认为这就是魏王府告的,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太清楚的证据,魏王府告是有可能的,但是他现在在东宫公开地 悼念称心,这事儿皇帝能不知道吗,企事业知道,所以这个事情太子做得也有问题,因为从称心事件开始,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皇帝和太子的对立。就因为称心给杀了,他就称病不上朝,他把这个事儿转移到跟皇帝的,别扭上去了,这对太子这个地位,保住是有利呢,还是不利呢,很简单,接下去他还做了一系列的动作。有一天,唐太宗在朝上收到一个人的报告,有一个人送来一封信,他把信打开一看,都是攻击魏王的,说魏王这么不好,那么不好,什么什么恶劣的事情,怎么回有这样的信,然后就问刚才谁送信,说是魏王府的人,一个自称是魏王府的人送来的信,赶快找到这个人,结果这个人已经找不到,这个人已经跑掉了,这个事件就是诬告魏王。《资治通鉴》就说,这个事儿谁干的呢就是承乾干的。太子承乾干的,你说这个事儿干的,他是理智呢还是不理智呢,很不理智,如果是他干的话,那就很不理智,因为你们俩的对立谁都知道,你跑皇帝那儿去写这种诬告信,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只能是对你更不利,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因为事情实在不清楚,如果是魏王做得那就是做得太漂亮了,一个苦肉计,但是《资治通鉴》还是说是太子做的,认为是太子派人办的这件事儿,办得不好,另外呢,他还派人去刺杀魏王,成功还可以,又没成功,刺杀不成,其实即使刺杀成功了,这件事儿也未见得有好的结果,那皇帝要是彻查下去,那能查不出来吗,因为这么大的案件皇帝肯定要调查下去,所以我们看,太子这方面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基本上都是不恰当的,他这些作为没有还好,越做是越乱,典型的是一个南辕北辙,他没有使他自己地位的危机减轻,而是使自己地位的危机深重了,加深了。就是因为他应对失当。这跟他对这件事情的分析是有关系的,他为什么会有一系列的犯错呢,他认为自己这个问题,自己这个地位危机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自己做得好不好无所谓,他做得在好也不行,实际上他是不懂得在这个太子的问题上,皇帝是最重要的,大家其实都是要表现给皇帝看,皇帝满意那才叫满意,不是你自己满意才叫满意,所有的这种夺嫡的斗争都是一样的。以往都是一样的,你像当年隋炀帝夺嫡成功,那就是表现,拼命表现给皇帝给皇后看,后来终于改变了皇帝的印象,认为这个晋王比太子勇要好,后来晋王就改为太子,都是要做给皇帝看,可是李承乾呢,他没有把给皇帝表演当成主要的问题,去跟魏王斗,结果露了那么多的马脚,危机越来越重。

解说:太子李承乾的一系列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摆脱不利局面,反而使自己地位的危机加重了,那么面对太子危机,魏王李泰有什么反应,他是雪上加霜推进这个危机,还是不管局面如何变化,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呢?魏王李泰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呢?

现在的历史可以证明,魏王集团的做法,就政治斗争来讲,在那个时代的环境下,那真是很高明,高明到什么程度呢,高明到我们到今天不知道魏王他们做了什么,天衣无缝,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证明,你比如说太子称心事件,太子认为是魏王府告的,但是没有证据是不是魏王府告的,肯定是魏王府告的,这种事谁盯着眼睛天天侦查,东宫的事儿那肯定是魏王,魏王只有掌握东宫的秘密越多,他这个斗争才能越有利,可是人家告密,告得很巧妙,以至于不知道是不是他告的,这多高明,你要是去陷害兄弟,皇帝不高兴的,你整天长着眼睛天天看人家干什么,你不好好干你自己的活,对不对,肯定没有好日子,你这是不是想取而代之,完了,野心暴露了,更麻烦,所以人家魏王府这些工作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在所有的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一个形象是魏王是一个受害者。魏王是个受害者,他是被攻击的对象,被谁攻击呢,被太子攻击,给朝廷写诬告信,说他怎么怎么样,人家魏王在干什么呢,人家魏王都在做正面的工作,在编书写文章,为社会做有益的工作,可是呢,现在他天天受冤枉,你看,高下立判,那魏王府到底都是一些什么人在帮魏王出谋划策做事情呢,现在我们知道,就是所有参加魏王府工作的人,大概都是魏王党,他这个小集团里面,有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有房玄龄的儿子,房遗我,我有个估计,其实魏王这个集团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人应该是房玄龄,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公开说过,这是我的一个猜测。有没有点证据呢,大概有几方面的证据,一、房遗爱是魏王的亲信,当时皇帝偏爱魏王,房玄龄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的二儿子跟这个魏王关系密切,他也是知道的。贞观十三年有一件事,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利的一个证明,就是唐太宗任命房玄龄做太子少师,是东宫太子的一个老师,然后房玄龄的传记里面就说,他在东宫门口转来转去,转来转去,房玄龄进去呢,还是不去,去,还是不去,在那儿转转转,最后离开了,没去地史书上怎么评论呢,说房玄龄这人是一个谦虚的人,一直很谦虚,他不想做太子老师,不想让太子那么隆重的礼仪来对待自己,实际上是什么呢,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太子危机已经出现,那么房玄龄有可能就应该去支持魏王,所以我觉得魏王这个集团里面,背后的一个最大的人物应该是房玄龄。但是具体操盘手那不一定是房玄龄,那可能是下边的一些人,总之,魏王在应对太子危机的时候,做得还是很不错,天衣无缝,加重了太子的危机。

解说:魏王李泰的做法,为自己加了分,太子李承乾的做法为自己减了分,在这样一加一减,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里,对两个儿子就留下了不同的印象,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此时可谓是鹬蚌相争,但 胜负还未见分晓,我们就奇怪了,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不是李承乾赢了太子的保卫战,就是魏王李泰打胜了太子的争夺战,但为什么最终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渔翁得利的反而是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晋王李治呢?他成为了皇位的继承者,这事情可真是蹊跷,要了解其中的因果,我们就要了解唐太宗内心的想法。首先我们要问,唐太宗此时真的有换太子之心吗?

那么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皇帝,怎么应对太子危机,大家都知道了,舆论纷纷,都说太子有问题了,皇帝有可能要换太子。那么皇帝究竟怎么样了,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唐太宗完全是出于真心,有偏爱行为让大家有了猜想,他并没有真心地想换太子,但是太子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太子自己那面反复地出事,这以后,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有一次唐太宗就跟东宫的一个大臣,跟杜正伦说,说你跟这个太子好好教育他,实在不行就换了,说了这个话,这个杜正伦也是很真心地想保住这个太子,就去给太子做工作,说啊说啊说啊,太子又不停,杜正伦吓唬吓唬他,就把这个话给说了,说皇帝说了,你要再表现不好,就换了。这么一说不得了,太子马上给皇帝写了个报告,说是要换太子,这么大的事儿,说了半天,皇帝不高兴了,不高兴谁啊,不高兴杜正伦,你咋能把这个话出去呢,这就叫“泄露禁中语”,只好就把杜正伦给处分,贬官,贬到外地去了,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说明唐太宗确实有换太子的念头,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换太子,到贞观十六年,下半年的时候,这个情形越来越严重,各种舆论纷纷的,皇帝有一天跟大臣们商量,说现在朝廷之中,我们这个国家什么事情最重要,需要急办的,谏议大夫褚遂良,马上就说,现在关键是太子和诸王的名分未定,什么叫名分未定,名分早定了,太子就是太子,诸王就是诸王,怎么名分未定呢?就是说现在因为种种的问题,现在太子这个事情要固定,还是要换,这个事儿是最重要的。唐太宗说我知道这个事儿,我知道这个事儿,怎么做呢,我要绝天下之望,我要让全褊狭都绝了这个想法,不要再有这种想法,我怎么办呢,我知道,魏征是最有影响的大臣。他最坚贞,我现在派魏征做太子太师,就是真正太子的老师,以绝天下之疑,这事儿就定了,派魏征去辅佐太子,当太子的老师,其实就是保护太子,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派魏征去了,太子没问题了,那已经是贞观十六年的九月了,魏征这个眼疾已经很严重了,身体不好好几次想请假回家了。这次当然又不干,魏征说不行,我身体不行,唐太宗说,现在朝廷这个事儿太重要了,你就是卧在床上你也要把这个事情给我做好了,你可以卧床保护太子,魏征也就只好答应了,魏征之所以被任命为太子太师。应该跟魏征的一贯思想有关,除了魏征确实有影响以外,更重要的应该是魏征认为不应该换太子,魏征认为应该是稳定高于一切,这是符合魏征的一贯思想,所以派了魏征去做这个工作,可是魏征的身体又不争气,到转年的正月就完了,去世了,魏征去世以后,唐太宗还说过类似的话,说现在天下舆论纷纷,非要换太子,我就不同意,现在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了,就是太子哪一天出了什么问题不行了,那我就让孙子继位,也不能让兄终弟及,你看,太宗在这个时候,态度还是很坚决的,魏王那面,太子那面,大臣方面,或者拥护太子,或者拥护魏王,或者态度不明朗,皇帝现在态度很明朗,要保太子,但是这个太子是不是能保得住,绝对是一个问题,下次我们再讲,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