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

 尚宫女史 2020-04-05

李承乾和北周宣帝宇文赟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有一个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父亲,宇文赟的父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而李承乾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两人都被寄予厚望,以至于合格储君的压力压得两人喘不过气来,又摄于父亲的威严,于是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演员,对外一言一行合乎规矩,在内则偷偷释放自己的天性,天长日久之下,就会出现扭曲的、病态的心理。这种高压如果一旦有机会光明正大的释放,就会如宇文赟登基之后那般荒唐,如果一直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就会如李承乾后来那般荒唐。

宇文赟13岁被册立为太子,宇文邕对他的管束极为严格,不仅朝见举止和大臣们相同,而且不能有休息日,不能喝酒。除此之外,宇文邕对这个儿子还实行棍棒教育,如果宇文赟犯一点错误,宇文邕一面以可以立其他儿子为太子来威胁宇文赟,一面用棍棒打宇文赟,还派官员监督和记录宇文赟的言语动作,每个月都要上报。在这样的教育下,宇文赟学会了伪装,压抑着自己的天性,事事按照宇文邕要求的去做,“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等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毫无悲伤之色,迫不及待的继位,然后开始了荒唐的帝业生涯。他嗜酒如命,暴虐不堪,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了年仅6岁的儿子,然后继续他的荒唐生活,大充后宫,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极致的荒唐之后是宇文赟日渐掏空的身体,这位北周的天子年仅21岁就去世了。

与宇文赟相比,李承乾虽然没有接受棍棒教育但命运却更加的悲惨。李承乾生于619年的承乾殿,当时大唐刚立国一年,天下并未统一,但是统一的大势似乎已经形成,这个时候李世民嫡长子的出生必然是被重视的,李渊为其取名承乾,既有以宫殿命名的意思,又暗含了对大唐未来一统天下的期望。只是李渊也没有想到,他为李承乾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仅仅七年后,他就真的做了太子,肩负大唐的未来。

李承乾在幼年所受的教育一点不比太子李建成儿子的低,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班底,更是设文学馆,有了十八学士,李承乾就跟着十八学士中的儒学大师学习儒家经典。李世民在还没有夺权之前对李承乾的教育就丝毫没有松懈过。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上了太子之位,紧接着成为皇帝,而年仅七岁的李承乾做了太子,李世民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在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李世民虽然得位不正,但是大唐的江山有一半多是他打下来的,可以算作是个马上皇帝,又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因此他对李承乾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容不得一丝差错,为此他花大力气培养李承乾。而李承乾在最初的十多年里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太子,他聪慧、好学、明断、仁孝、尊师、心系百姓等等。

这个小太子在11岁上就被要求听讼,算是正式开始锻炼储君之能,在13岁就开始在李世民不方便的时候监国,同时不忘记读书学习,他写的治国方略为李世民叹服,这个少年在那个时候是那样的耀眼与完美,但是这只是表象的,实际上李承乾过的并不快乐,或许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就是不幸福的,他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又被寄予厚望,他没有办法做自己,只能如一只木偶般接受父亲的安排。

李世民并非不爱李承乾,相反,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非常疼爱李承乾,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又一心栽培儿子,但是李世民错就错在给李承乾的压力太大了,大到李承乾想自毁前程。所以我们看,李承乾在做太子的时候,前半段和后半段是截然相反的,前半段他是个完美太子,后半段他突然成了荒唐太子。造成这种前后大改变的就是李世民本人,再往细了说就是三样东西,一是谏臣,二是李承乾的疾病,三是李泰的野心。李世民为了更好的培养李承乾,给李承乾安排了很多的老师,他们负责教授太子知识,规劝太子,甚至监督太子,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让李承乾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贞观时期,李世民非常喜欢纳谏,魏征更是著名的谏臣,实际上当时不仅仅有魏征进谏,还有很多的专业谏臣,而其他大部分的官员也学着进谏,这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官员们更是为了进谏而进谏,籍此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后者扬名于后世。不过,李世民有时候也神烦,他甚至有一次对长孙皇后表示想杀了魏征。连李世民这个规则的制定者都不能完全承受进谏带来的烦躁,那么还是少年郎的李承乾就更加接受不了了,李世民给李承乾派了那么多的老师,他们不停的向李承乾进谏,完全不考虑李承乾能不能接受,他们很多人也并不在乎李承乾怎么想,他们要的是李世民怎么想,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曾问孔颖达:“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但没有哪个大臣反思自己。李世民对于他们向李承乾进谏是很高兴的,只要进谏好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就来了,所以他们只是为了进谏而进谏,并没有真的好好教授李承乾,这让李承乾心里产生了逆反心理,天天被几个人轮番进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搁谁谁都得疯,而李承乾也真的变得疯狂了。

李承乾一直算是体弱多病的,虽不至于耽误政事,但却是对李承乾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后期还有了足疾,这让李承乾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自卑心理,李世民不是没有安抚过李承乾,他曾公开表示绝不换太子,但是李承乾并不相信,尤其是在弟弟李泰越来越得宠的时候,李泰很得李世民的宠爱,而且野心也不小,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泰和李承乾都是很清楚的,这也就给他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即李泰也可以取而代之。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李承乾乖巧了十几年的性格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荒唐事一件接着一件。

比如李承乾宠幸了一个十来岁的太常乐人,此人姿容俊美又善歌舞,很得李承乾的欢心,并赐名称心,李世民知道后杀死了称心,还连坐了十余人。而李承乾也怒了,他对于称心的被杀痛心不已,在东宫中大肆纪念称心,不仅树形象让宫人祭奠,又在东宫中起冢将其埋葬,赠官树碑,李承乾不停地为称心掉眼泪,这完全不是一个太子应该做的事。

比如他的老师们进谏,多了烦了,他竟起了杀心,派张师政和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结果杀手们看到于志宁在为母亲守孝,不忍心下手才放过了于志宁,还有张玄素,李承乾派出去的人也差点杀死了他。李承乾居然想着要杀死老师,要知道他曾经对老师是极为尊敬的。

比如李承乾喜欢模仿突厥人,说突厥话,穿突厥的衣服,让东宫的人扮成突厥人,把东宫弄成了一个突厥小部落,过起了突厥生活,玩得兴起的时候,李承乾突然吩咐:“我试作可汗死,汝曹效其丧仪。”然后就真的举行了个假突厥葬礼,李承乾表示将来做了天子,就要到突厥去真正当一个突厥人,做一个大将领,等等。

比如他喜欢和弟弟李元昌做一个游戏,即将士兵分成两队,全副武装起来相互攻击,如果有人不听,就吊起来抽打,死人事件时有发生。李承乾表示将来做了天子一定在禁苑中和李元昌大肆玩这种游戏。并说:“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这样的荒唐哪还是个太子所为?当然李承乾也知道自己的荒唐,害怕李世民会真的废了自己让李泰来做太子,于是策划刺杀李泰,结果失败,又谋划着直接谋反夺位,当然这件事还没有施行就被李世民给发现了。

悲催的李承乾就真的做不了太子了,不过即便李承乾如此荒唐,李世民仍旧不愿意处死李承乾,只是将其废为庶人流放,而李泰也并没有上位,反而是晋王李治捡了一个大便宜,成为大唐的太子,未来又成为大唐的皇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