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5合纵连横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王立群

讲师简介: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

内容简介: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的时候到处碰壁,而当他回家经过“锥刺股”的刻苦学习之后,第二次出来开始游说诸侯,这一次苏秦为什么能后去的成功呢,而当他游说诸侯国君成功的时候,甚至使强大的秦国在十五年的时间里都不敢出兵函谷关一步,苏秦游说六国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影响当时天下的形势呢?

全文:

解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到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国家。其他六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秦国的强大引发了六国的担忧和恐惧,在这种局面下,刘国要生存,就必须推出自己的生存策略,而秦国为了继续崛起,也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而推行这两条策略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纵横家,苏秦和张仪。那么,六国的生存策略是什么?秦国的应对策略又是什么?苏秦和张仪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在当时整个战国的天下中间,只有秦国是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没有办法和秦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六国要生存,就必须要找出一个新的生存策略。而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策略,它也地找出来应对策略。这两条策略关系到当时的天下,也关系到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代表两种策略。这两个人是我们这一集要将的重点。第一个人就是苏秦。他是东周洛阳人,根据《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年游学,在外面一方面求学,一方面求官,最后一无所获,非常狼狈的回到家里。回到家以后,全家人都嘲笑他,说人家出去都在打工挣钱,你出去干什么呢?你不打工,你叫什么呢?《史记》原文三个字:“事口舌”就是整天在外面练舌头,天天练演讲。你靠舌头能挣钱吗?所以,混到今天狼狈不堪的样子。苏秦回到屋里把门一关,看到屋里堆了那么多的书,感到很惭愧。我读了这么多书,竟然不能混一口饭吃,得不到荣华富贵。他就下决心,一定要读好,找到一本书,兵书,认真读了一年。一年以后,苏秦很兴奋,说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我用这种方法足以说服天下所有的国君。这是苏秦未出名之前的一件事,《史记》里记载了,《战国策》里也记载了,不过《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稍有不同。它记载的是苏秦先跑到秦国,找秦惠文王,去游说。游说完了,秦惠文王不用他,他回来了。这个回来《战国策》写的比《史记》生动,说他“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就是苏秦回来的时候,十分憔悴,皮肤也黑了,满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就更糟了,“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下炊,父母不与言”。就是老婆看他狼狈不堪的回来,照样在织布机上织布,不理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爹妈不和他说话,非常狼狈。这对苏秦刺激很大,然后苏秦就读书,读书瞌睡了,就用锥子照大腿上一刺,血流至足。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悬梁刺股的,刺股的故事,就是指的苏秦。这两个记载都写道当年苏秦未发达时的恨不得志。但是苏秦一旦发达了,家里情况完全相反,《战国策》记载,苏秦说服了燕王,说服了赵王,前往楚国的时候,这个时候,苏秦就不一样了,高车驷马,众多随从。他的父母听说苏秦回来了,清宫除道,郊迎三十里。打扫房子,打扫地面,父母亲自来做,跑到郊外三十里地迎接他。他的妻子“侧目而视,倾耳而听”,不敢正面看他,侧着眼睛看,支着耳朵听。“嫂蛇形匍匐”,嫂子就在地上趴着,就像一条蛇一样,“四拜自跪而谢”,拜了四拜,向他道歉。苏秦就问他的嫂子:“嫂何前倨而后恭焉?”为什么以前你那样傲慢,这次对我这么客气?“嫂答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季子是苏秦的小名,是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又有那么多钱,所以我才这样对你。所以,苏秦早年是经历过这样一段变化的,他是战国时期,也是秦惠文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纵横家。苏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秦学完以后,就开始出去求官了,第一个求见的是周显王,就是周天子。这个时候周天子已经很弱了,结果周天子身边的人,平时就看不起苏秦,所以第一次去没有成功。第二个去见的是秦惠文王,夸了好一通,说秦国是处在一个天府之国,可以称帝。而这个时候,秦惠文王刚刚杀了商鞅不久,最讨厌像苏秦这样的说客,没有采用。我们从苏秦先见周天子,再见秦惠文王可以看出来,苏秦这个人读书就是为了君王服务。至于这个君王是天子或是诸侯,他不计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苏秦原来是想为秦国服务的,但是秦王没有重用他。第三,苏秦的功名利禄之心非常强,就是求功名。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那个时代给纵横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个平台非常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平台,没有一个平台,再有本事也施展不开。而战国后期,恰恰给苏秦这一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苏秦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再从个人因素上看,苏秦在未成功之前,和成功之后家中对他截然不同的反应,所以苏秦觉得自己如果不成功的话,他连家都回不去。

解说: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的时候,四处碰壁,而在他回家经历了椎刺股的刻苦学习后,第二次出来游说诸侯。这一次,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而当他游说诸侯成功之后,甚至使强大的秦国,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不敢出兵函谷关一步。苏秦游说六国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影响当时的天下形势呢?

苏秦见了周显王,也见了秦惠文王,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求见赵王,又失败了。最后,他去见燕王,到燕国后,先夸燕国的富有,再赞扬燕国军队的强大。其实燕国是个小国,但是他给燕王重点讲了一个问题,他说燕国的都城,当时叫蓟,就是今天的北京。他说燕国之所以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侵略,是因为你的南面有一个赵国。赵国就像一个屏障,阻挡了秦国的攻势。所以对燕国来说,处理好和赵国的关系,非常关键。如果和赵国的关系处理不好,赵国的军队十天就可以打到你的边境,再有四五天,就能到燕国的都城,所以必须把赵国的关系处理好。苏秦最后给燕国的国君提了一条建议:“愿大王与赵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这句话中间最关键一点,就是“天下为一”。所谓“天下为一”,就是指秦国以外,这些国家要结合成一个整体,那么燕国就可以平安无事了。这个“天下为一”就是六国在新形势下的一个生存策略。六国怎么生存,就是“天下为一”,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策略,在历史上称为“合纵”。合是联合,纵是南北,合纵就是指南北联合。因为秦国以外的六国,燕在最北边,最南边是楚,中间是韩赵魏,还有齐国,所以六国的联合,实际上是南北大联合,我们称之为合纵。在《韩非子》里面讲过一句话,什么叫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我觉得,这里面要修改一个字,不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六国联合哪有精力去攻秦国,它是合众弱以抗一强才比较准确。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不是灭掉秦国,灭秦国是不可能的。这番话说完之后,燕王很感兴趣,燕王是第一个接受苏秦在新形势下提出来的生存策略的国君。但是燕王说我有困难,我的南边有两个很强的国家,一个是赵国,一个齐国,你现在让我和他们联合,先得保证我一条,保证赵国和齐国不侵犯燕国,只要保证这一点,我和他们联合完全没有问题。苏秦说这事儿我来办,你只要参加这个联盟就行。燕王就重金资助,苏秦得到了第一笔投资基金。他有了钱,就置办了车马,来到赵国。赵国是第二次来,到了赵国以后,给赵国的国君讲了四条。第一,国君的任务是安民无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没有战事,这是你做国君的责任。要完成这四个字,怎么办?就必须保证国家没有大的战争,才能做到安民无事。而安民无事的关键,在于择交,选择一些国家作为重点交往的朋友。第二点,交对朋友。谁是你的朋友?两个,一个是韩国,一个是魏国。这两个国家必须重点搞好关系,这两个国家把赵国和秦国隔离卡,日日夜夜面对秦国的侵略。这两个国家一但支撑不住,就会“臣于秦”,投靠秦国。一旦这两个国家臣服于秦国,把道路让开,赵国就暴露了,这是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支持韩魏,韩魏是你的朋友,比如说韩魏是嘴唇,赵国就是牙齿,唇亡齿寒。第三点,力量对比不同。看一下天下的地图,力量的对比。六国的土地,是秦国土地的五倍,六国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都比秦国强的多。那为什么要屈服于秦国?第四点,天下为一。就是还要合纵,不过苏秦对赵国国君讲的话,和对燕国国君不一样。内容一样,还是天下为一,但话不一样,“一韩魏齐楚燕赵,以纵亲,以叛秦”,就是把六国统一起来,对抗秦国。秦国攻打六国中任意一个国家,其他五国都出兵,如果有一国不出兵,违反盟约,其他五国打他一个。这样,我们六国就结成一个联盟。这就是苏秦面对强秦提出来的六国生存策略,就是“天下为一”,也就是合纵。这番话说完以后,赵国的国君很高兴,接受这个意见,所以赵国国君又给了苏秦一大笔资金支持他。苏秦从燕国出来,到赵国,到魏国,到韩国,一路下去再到楚国,再到齐国,六国的国君都同意了。最后是什么结果,苏秦一个人佩戴了六国的相印,六国的国相,这样,合纵形成了,苏秦成了六国联盟的总指挥。所以,苏秦的这个生存策略胜利了。胜利后,苏秦就把这个盟约寄了一份给秦王,秦惠文王看了这个盟约,十五年没敢出函谷关。当然,秦惠文王十五年不出兵,也有他的道理。第一,他不知道这六国联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一下子遇到新情况,还想不出来化解的策略。再一个,六国开始的时候,声势很大,所以秦国也谨慎,不敢出兵。

解说:苏秦游说六国,促使六国合纵抗秦,这是苏秦的成功,也是六国的成功,但却是秦国的失败。因为六国联和抗秦,这也就意味着秦国崛起的道路被堵住了,秦国肯定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秦国一定要有一个应对策略。而提出这个应对策略的人,恰恰就是苏秦的老同学,张仪。那么,张仪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为什么会跑到秦国去,提出对付六国合纵抗秦的应对策略呢?

张仪这个人,是苏秦的老同学,他俩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在先秦的历史上是个非常有名的人,叫鬼谷子,是一个兵家。张仪和苏秦是他的两个弟子,苏秦学的没有张仪学的好,张仪比苏秦还高明。苏秦虽然学的不好,但是他先出道,张仪虽然学的好,但是出道晚。张仪这个人,早年也很不顺,像苏秦一样到处寻找机会。有一次他和楚国的国相一起吃饭,吃完饭,楚国的国相莫名其妙的丢了一块碧玉,很珍贵,结果所有吃饭的人,一口咬定肯定是张仪偷了。原因四个字,仪贫无行。说张仪这个人很穷,就没有道德底线了,肯定是他偷的。就不分青红皂白,把张仪打了一顿。张仪不认账,他们也没有根据,从张仪身上也没有翻出来,最后把张仪放了。张仪一瘸一拐的回去,回去以后碰到他的老婆,老婆一见他,第一句话就是,嬉,老婆笑了,说你要不读书,不整天出去耍嘴皮子,能挨这顿打吗?张仪并不生气,问他老婆,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笑了,说还在。张仪就说了两个字:足矣。只要舌头在,我就有翻身的一天。所以他不在乎这一点,因为,作为一个纵横家来说,靠的就是舌头。要把舌头割了,就完了,只要舌头在,就有翻盘的机会。那么张仪是怎么样到秦国去帮助秦惠文王呢,提出一个应对六国合纵的策略?这件事又和苏秦联系到一起,苏秦在游说六国成功,佩戴六国相印以后,在赵国做官。最怕的是秦国来打,秦国一打,六国的这个联合如果万一失败了,他就前功尽弃。他就想找一个人到秦国去,而且能够掌握秦国的政权。想来想去,只有老同学张仪。他知道张仪本事大,比他还厉害,怎么办呢?他派人先暗示张仪,说老同学都做官了,你还整天待着,干吗不去找老同学,老同学总要帮你一把吧。张仪一听,对啊,他发达了,我去找他,一定会帮我,就去了。张仪这一来,苏秦首先和门下安排好,说我的老同学来了以后,千万记住,第一拖住他,不让他走;第二别通报,别告诉我。拖住他走不了,也见不着。结果张仪一去,很尴尬,天天去拜访,就是见不着,但是又不一下子回绝,就这样一连拖了好几天,最后,算见到老同学苏秦了。苏秦一见面,把张仪羞辱了一番,说就你那点儿本事,我怎么帮你,我无法让你富贵,去去去,离我远点儿,把张仪轰走了。张仪本来是想求苏秦帮忙,结果竟然被羞辱了一番,差点儿背过气去。总要报仇啊,他想了想,能够制服赵国的只有秦国,他就去了秦国。前脚一走,苏秦马上安排一个人跟着张仪,你的任务就是做他的贴身管家。这个人就跟着张仪,张仪找个店铺住下,他也住下,就住一个屋里。装作无意之中,这个人就非常慷慨,一路上对张仪非常好。张仪有了这个朋友的帮助,一路没受什么罪,全部住的五星级大饭店,舒舒服服的来到了秦国。到了秦国,见到秦惠文王,张仪的本事在苏秦之上啊,见了秦惠文王,就谈了一次话,秦惠文王就任命张仪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六国的策略。张仪一当官,高兴得不得了,就找资助他钱的贴身管家,贴身管家告诉他,我得走了。张仪说我刚富贵,我要报恩,你怎么走了。这个门客说:“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他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你的是苏秦,这一切都是苏秦安排的。苏秦知道你很穷,怕你穷的时候见小利而忘大义,所以要把你召过来,羞辱你一番,激怒你,让你到秦国去,又怕你吃苦,让我带着这么多钱,做你的贴身管家。现在你成功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要回去交差。张仪一听,非常感慨,说闹了半天,我在苏秦的算计计谋之中,竟然都不知道,我不如苏秦,这是第一。第二,我刚上任,能够叫秦王去攻打赵国吗,你苏秦不就叫我不攻打赵国嘛。再说,有你苏秦在,我打赵国,能打出什么来?说了这样一番话。其实在我看来,苏秦的这一手并不高明,第一,张仪是个天下奇才,虽然用这一手把张仪送到了秦国,张仪为报苏秦之恩,短时期可以不攻打赵国,但是他毕竟是个奇才,又得到秦王的重用,给他提供了这么大一个舞台,他的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苏秦的估计。第二,苏秦看到的是短期效应,但是张仪还有一个长期效应。张仪长期在秦国做官,要为秦王服务,而秦国最现实的利益,就是打破六国合纵的新谋略,张仪能不为这个服务吗?

解说:飞黄腾达的苏秦,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他把比自己还要有才华的张仪送到了秦国,张仪到了秦国后,提出了一个帮助秦国破坏六国合纵的应对策略,这个应对策略和苏秦的合纵抗秦策略正好是针锋相对。那么张仪的这个策略的核心是什么,他是怎样打破苏秦合纵抗秦的策略呢?

张仪是如何应对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呢?第一步,他先到魏国去,他本来是秦国的高官,到魏国来,当然魏国很信任他,就让他做了魏相。他是明为魏相,暗为秦国,实际上是为秦国服务的。他想让魏国带个头去尊秦,然后让其他五国效法魏国,但是魏襄王不愿意破坏合纵这个策略。张仪面对魏襄王顽固的立场,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法。软的,是利诱,引诱;硬的是军事打击。张仪就暗中告诉秦王,先打魏国,紧跟着齐国,又和魏国中间有矛盾,也打了一仗,魏国战败。这样魏襄王已经感到非常害怕了,所以魏襄王最后是不得已尊秦,他一尊秦,张仪的任务完成了,又回秦国作客卿了。张仪一走,魏襄王又合纵,秦国再打他,一打,他又连横,所以张仪破坏合纵的策略,就是连横。

什么叫连横,就是秦国和六国中间的一国结成联盟。只要和一国结成联盟,其他五国的合纵就会被破坏。他是一国一国,像苏秦一样,先把魏国收拾了,然后把楚国收拾了。一个一个国家,被迫都和秦国联合。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合纵为什么会失败呢?苏秦“天下为一”的策略为什么会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六国的自身利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六国的关系太复杂,因为六国是六个集团,集团和集团的联合有两个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利益一致。而六国之间的目标和利益不光有抗秦的一面,同时六国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矛盾,互相之间还要打。所以六国要保持一个长期的一致团结非常难,这是一点。第二点,是因为六国的利害不一。六国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韩赵魏三个国家,是一线国家,和秦国靠的比较近,最容易受到秦国的打击,所以最容易在合纵和连横之间摇摆。燕国,齐国,楚国,这三个国家在地缘上离秦国比较远,往往也说合纵,觉得合纵是个道理,但他们常常坐山观虎斗。反正眼下打不到这里,这是二线国家。所以六国很难长期保持一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国连横的干扰,秦国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苏秦的合纵阻碍了秦国的崛起,所以他一定要想办法破坏,完成他的统一大业,所以一定要瓦解六国合纵。六国的合纵最终是被张仪的连横破坏掉了。在秦惠文王执政的这一段时期,秦国在崛起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那么,下一位继承王位的秦王是谁呢?他在秦国崛起的道路上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下次再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