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金色年华554 2017-03-01

魏国的衰弱,给了秦国一个向东扩张的机会。秦惠王虽然杀掉商鞅,但是延用了商鞅之法,使得秦国继续强大。东方六国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纷纷想办法抵挡,于是在苏秦等人的带动下,展开了一场场的合纵运动。而为了阻止其他六国的合纵,秦国也在张仪的带领下开展连横运动。那么合纵和连横的背景以及目的分别是什么呢,东方六国能够阻止秦国的扩张吗,他们之间又出现过哪些联盟呢?

马陵之战一败,魏国已是既无强兵,又无大将。商鞅抓住机会,在马陵之战当年的冬天就建议秦孝公出兵伐魏,并且在第二年亲自带上大军攻打魏国。魏惠王派出公子卬迎战。商鞅跟公子卬之前认识,就给他写了封信说,你看咱俩之前也是哥们,现在没办法各为其主,要不开战前咱俩先喝一杯,叙叙旧。天真无邪的公子卬真的来参加商鞅的晚餐,却成了一次最后的晚餐,立马就变成了商鞅的俘虏。群龙无首的魏军自然不堪一击,被商鞅击败。魏惠王一边含着泪割让了一部分河西的土地,一边含恨说道:“悔不听公叔痤之遗言啊!”

商鞅带着胜利,得意洋洋的回到了秦国。秦孝公对商鞅喜欢的不得了,已经给他做了秦国最大的官,大良造,没法再升了。于是秦孝公亲自给他一片叫做商的封地,从此之后人们就开始叫他商君,也就有了后世商鞅的叫法,这也标志着商鞅的仕途达到了最高点。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让商鞅从最高峰跌下来的却是一个偶然但也是必然的事件,秦孝公去世了。更要命的是,接替他做国君的正是当年带头反对变法,老师还因此被割了鼻子的太子赢驷,也就是秦惠文君,后世也称之秦惠王。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预料之中的报复很快就来了。秦惠王那没有鼻子的老师随便找了个理由诬陷商鞅谋反,立刻派出军队逮捕商鞅。商鞅赶紧向自己的封地逃窜。逃亡的路上,某天夜里商鞅想找个旅馆住店,店家可不认识他,一上来就问:“官府的介绍信呢?”商鞅哪里有,就央求店家收留,店家无奈的说:“要是放在以前,我就收留你了。自从商君变法以后,旅客住店必须有介绍信,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店家也要被牵连甚至杀头的。”商鞅叹口气说,自己这是变法自毙啊。不让住就算了,商鞅带着人连夜逃回自己的封地商,并且带着自己那点虾兵蟹将跟秦国军队对抗了一番。此时的秦国大军可是他变法调教出的虎狼之师,哪里是他那点私兵能打赢的,很快商鞅被击败,并且被杀。秦惠王把他的尸体五马分尸(以前学历史的时候都以为商鞅是被活活拉死的,想起来毛骨悚然,后来知道只是分个尸体,也就没那么吓人了),并且杀光了他的族人,算是报了当年的仇。但是秦惠王可不是白痴,他也知道商鞅变法真正让秦国强大了起来,现在只是需要除去商鞅这个绊脚石,平衡新旧势力而已。因此商鞅的新法依旧在秦国广泛推行。

商鞅这个内忧平了,魏国这个外患削弱了,秦惠王这个新君该亮剑了。公元前338年冬天,也就是秦孝公和商鞅死的当年,秦惠王就迫不及待的出兵攻打魏国,在岸门大败魏军,俘虏魏将,用这一次大胜来祭奠为秦国强盛奠基的父亲秦孝公。第二年,秦惠王正式即位,在岸门之战的威慑下,楚威王,韩昭侯,赵肃侯等诸侯亲自前来朝贺,标志着秦国已经开始取代魏国,成为中原的霸主。

曾经的霸主魏国,此时可以说是岌岌可危。西边兴起的强秦已经多次拿魏国开刀,东边的齐国也跟魏国刚刚经历了桂陵,马陵两场大战,北部的赵国由于十几年前魏国占了人家的都城邯郸而矛盾深化,南边的韩国也是马陵之战的起因之一,甚至再南方的楚国也是对魏国虎视眈眈。魏惠王在几年之内就把魏国从中原第一强国,弄到今天的危如累卵。正当魏惠王一筹莫展的时候,相国惠施给他出主意:“此时东齐西秦都是强国,南方的楚国也是夹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并且实力不俗。不如我们与齐国和楚国结盟,消除跟两国曾经的恩怨,共同抵抗秦国。这样一来,一旦秦国入侵,我们可以向两国借兵抵抗,同时可以让齐,楚两国因为魏国而产生矛盾,消除他们两家对魏国的威胁。”魏惠王一听有道理,也不管马陵之战输的多惨了,准备跑去抱一抱齐威王的大腿。

魏惠王还是觉得一个人去不好意思,于是拉上一个韩昭侯。这两家前两年还在打仗,怎么立刻就好上了?个人感觉两个原因:第一是战国时期“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今天打仗明天好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是韩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春秋时期郑国墙头草的优良传统,谁跟他好就跟谁走,以后这个势头还将持续下去。一开始齐威王还有点架子,不想见他们,不过这点事情在魏惠王的金元攻势下很快就不是问题。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在徐州会见了魏惠王和韩昭侯。魏惠王表示:“齐国自从姜太公以来功劳就大于周王室,请君侯德被天下,我们魏国愿意尊君侯为王。”齐威王听了自然心花怒放,半推半就的坐上了王的宝座,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位。这样一来,天下除了周天子之外,就有了楚,魏,齐三个王,这次会务历史上也叫“徐州相王”。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那其他人怎么办?当然不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楚威王,二话不说派兵伐齐,大败齐军。这下好了,齐,楚两个大国算是杠上了,都不来祸害魏国了,但是也都没空保护魏国。公元前332年,秦惠王再一次大手一挥,派出新任大良造公孙衍率军伐魏,攻占魏国重镇雕阴,斩首八万,俘虏魏国名将,曾经打败商鞅的龙贾。第二年,秦国派出大将樗里疾,率兵东出函谷关,攻占魏国境内的晋国旧都曲沃,逼迫魏国归还河西土地给秦国。这也意味着八十年前,吴起在魏国的努力彻底功亏一篑。又过了两年,秦国再一次攻占汾阴等魏国重镇。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不但让魏国防不胜防,其他国家也看到了秦国的厉害,纷纷对这个新兴的西部强国刮目相看,并且逐渐生出忌惮之心。惠施给魏惠王建议的联合齐,楚的做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为后来的合纵运动拉开了帷幕。而此时此刻,另一个人的出现,则让东方六国看到了抵抗秦国的希望,同时他也将合纵运动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这个人就是苏秦。

苏秦可以说是屌丝出身,但是他却毕业于一个好学校——鬼谷子人才培养大学纵横系。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可惜不包分配。于是苏秦先是来到秦国找工作,在秦惠王刚刚即位时就跑去自我推荐,像当年的商鞅一样跟秦惠王嘚吧嘚吧讲述秦国应该如何才能称王称霸。秦惠王跟他爹秦孝公一样,对这些王道帝道没兴趣,就把苏秦轰了出去。苏秦开始还想向商鞅一样能够再次找机会见到秦惠王,也没少投简历,但是闭门羹倒是吃了不少,最后只好灰溜溜的回了老家,一气之下开始考虑怎么联合其他国家来对抗秦国。家里人都懒得搭理他,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人不务正业,不想着如何帮家里种庄稼,却满肚子琢磨怎么忽悠人。不但他嫂子天天在家对他冷嘲热讽,连他老爹,老婆都拿他不当自家人。苏秦越是受挫,越是坚定了自己要靠着一张嘴出人头地,天天在家熬夜读书。看书看困了,就拿出锥子扎大腿一下,血流的到处都是,然后一下子就精神了。苏秦的故事跟东汉时一个把头发拴在房梁上读书的纵横家孙敬一起,形成了后世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也叫“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苦读一年后,苏秦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道路,这一次他来到的是赵国。当时赵国国君赵肃侯倒是对苏秦有点意思,可惜赵国国相奉阳君对苏秦不感冒,便从中作梗,使得苏秦始终没能见到赵肃侯。于是苏秦继续北上,来到燕国。说实话,这个燕国能存活到现在也不容易。他们被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三百年前还被齐桓公救过一次,南边的齐国,西部的晋国以及后来的赵国也都对他们虎视眈眈。然而这个国家却这么低调的活了下来,后面还会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演出。既然低调的活着,实力自然也是一般般,自然就充满了忧患意识。于是苏秦巧用三寸不烂之舌,愣是说的当时燕国国君燕文公心惊胆战,觉得不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国,自己快亡国了一样。于是燕文公任用苏秦为上宾,去游说其他国家,让他们成为联盟对抗秦国。苏秦再一次来到赵国,也顺利见到了赵肃侯,分析了天下形式,合纵才是对抗强秦的唯一办法。赵肃侯也接受了苏秦的主张,后来还任命他为武安君,赏赐金银珠宝,让他继续南下游说其他诸侯。接下来的故事就不多赘述了,苏秦让韩昭侯意识到自己地小国弱,让魏惠王回忆魏国的江河日下,让齐威王保持住与秦国争天下的机会,让楚威王明白自己对秦国的威胁。总之一句话,公元前329年,在苏秦的忽悠之下,燕,赵,韩,魏,齐,楚六国顺利结盟,苏秦也就成为了山东六国(就是崤山以东的这六个国家 )合纵运动总指挥,当年那个屌丝书生,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

苏秦在回到赵国的路上,路过了自己的老家。当年那些不拿他当人看的亲戚朋友们现在都不敢正眼看他,一个个趴在地上,把饭菜举得高高的,请他用餐。苏秦笑着对自己的嫂子说:“何前倨而后恭也?”他嫂子倒也实在:“因为你现在当大官有钱了呀。”苏秦的嫂子无意间又给后世发明了一个“前倨后恭”的成语。

不过苏秦在劝说赵肃侯的时候,赵肃侯曾经表达过一个担心,那就是西方的秦国。如果在合纵联盟建立之前,秦国打了过来,岂不是功亏一篑。于是苏秦想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学,此时正在楚国受苦受累的另一个屌丝男,张仪。

苏秦给张仪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现在混的不错,你来赵国找我吧,保你有饭吃。张仪虽然有点磨不开面子,但是在自己肚子的抗议下,还是屁颠屁颠跑来找苏秦。没想到苏秦见了张仪,完全没有了信上写的那么热情,直接把张仪当下人来使唤,气的张仪摔门而去,头也不回的走向了秦国,要借助秦国为自己找回面子。张仪在路上还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商人,这位商人不但帮助他到了秦国,还买通关系让他见到了秦惠王。张仪向秦惠王讲述了自己如何看待现在山东六国的合纵策略,虽说秦国国力昌盛,但是不能对其他诸侯掉以轻心,可以采用连横的策略,团结可以团结的国家,打击那些需要收拾的国家。秦惠王对张仪的印象远远好于几年前来的那个苏秦,两个人也是王八对绿豆,对眼了,于是封张仪为官,委以重用。张仪立刻感谢了那位帮助自己的商人,才得知这一切都是苏秦安排好的。苏秦的用意有两点,一方面用激将法激发出张仪的才华,使之进入秦国内部,但是先不要让秦国出兵赵国,从而保全自己所效力的君主;另一方面两个同学要把天下当作一盘大棋,他们可以在这个大棋盘上会一会。张仪顿时明白了苏秦的用心,也说服了秦惠王暂时没有出兵赵国,只是这个约定的有效期只有一年。

第二年,张仪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要在苏秦之上,因为在他看来,拆散合纵联盟非常简单,关键还是魏国。于是张仪亲自带兵,跟公子华一起攻陷魏国的蒲阳。合纵的小伙伴们刚刚得到蒲阳陷落的消息,魏惠王就乖乖的派人去咸阳赔礼道歉了。张仪倒是挺洒脱,不但不追究魏国的错误,还承诺会把蒲阳还给魏国。正当魏惠王感到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张仪说出了自己的条件,割让上郡给秦国。魏惠王开始不愿意,还幻想着合纵联盟回来帮忙,秦国立刻就在赵国面前秀了一下肌肉,打得赵肃侯没有脾气,合纵的小伙伴也不知道跑去哪了。这下魏惠王明白了,合纵联盟指望不上的,于是他不但乖乖的献出了上郡,还表示退出合纵联盟。张仪就这么轻易的击败了他的老同学苏秦苦心积虑编织的合纵联盟,秦惠王大喜,专门为张仪设置了一个新的职务:相国,气的当时大良造公孙衍离开秦国,回到他的祖国魏国。张仪则进一步拉拢魏惠王,甚至把之前占据的曲沃等地还给了魏国,魏惠王则更加坚定的靠向了秦国。公元前325年,魏惠王拉上韩国国君(韩国就是个跟着大伙跑腿的)韩宣王,以及几个小诸侯来到咸阳觐见秦惠王,共同推举秦惠王为王。同时秦惠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顺手让韩宣王也称了王。秦,韩,魏的连横集团有了雏形。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公孙衍回到魏国之后,莫名其妙的鼓动齐国和魏国联盟,把赵国打了一顿。其实公孙衍既然给魏国效力了,他也是赞成合纵反秦的。但是苏秦的六国合纵规模太大,而且诸侯之间各怀鬼胎,很难达成一致,所以他想拆散现有的合纵组织,重新建立当初惠施提出的魏,齐,楚三国联盟。两国打了赵国,新任国君赵武灵王大怒,立刻把苏秦哄走,让他去了燕国,他的故事后面我们再提。而张仪则看出了公孙衍的意图,抢先一步联系上了齐国和楚国,并于公元前323年举行了一次三国相国对话,许诺三大国之间加强合作,维护天下和平。与此同时,公孙衍则拉上魏,赵,韩,燕,中山(之前曾经被魏文侯灭了,但是后来又复国)五国搞了一个五国相王,五国元首相聚一堂,互相称王。公孙衍倒不是没邀请齐,楚两国,可是齐威王觉得小小的中山国也来称王,觉得跟他们一起玩没面子,所以没有参加。而楚威王则更加瞧不起这些自立为王的小国,因为楚国早就是王了,并且他们希望魏国能够更换太子,让更加亲近楚国的魏高为太子。魏惠王当然不同意,于是楚威王就派出令尹昭阳攻打魏国,又拿下了魏国几座城池。总之一句话,公孙衍的合纵战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合纵的失败,没有让张仪感到孤独。相反,他终于开始施展才能,帮助秦国这一头西方的猛虎打开函谷关这个牢笼的大门,肆无忌惮的运用着连横大计,让关东一个个的诸侯进一步胆战心惊。(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