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三国演义》

 竹使人俗 2017-04-12

    

      在中国虚构文学中,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呢?部分原因与中世纪动荡的英国王朝对莎士比亚的吸引力相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部分掌握大权的群体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个体,这些人的个性能够在各个时代引起共鸣。就像理查德三世、霍尔王子和福尔斯塔那样能够激发英国人的想象力,三国时期的英雄们也同样能使中国的文学变得有生气。在《三国演义》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特点的角色:首先是曹操,他是汉朝最出色的大将,后来他背叛了汉朝,建立了魏国。他被视为叛徒,被指责为反面人物(在京剧中,这个角色所用的戏服和道具都是黑色,他的脸谱也是凶恶型)。他的对手刘备是汉朝皇室的旁系,想借蜀地恢复汉朝。刘备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完全靠他的忠诚大将诸葛亮。诸葛亮和曹操相反,他是忠诚和勇气的典范人物,也是本书的主要人物,他足智多谋。有一章这样描写到:军队的箭用完了,他用草船借箭这一计向敌人借来了很多箭,于是他们的军队又有箭可用。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是关羽,他身材魁梧,无所畏惧,在16世纪时被奉为中国的武圣人。和关羽比起来,张飞更年轻,勇猛,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指挥人。关羽和张飞和刘备是桃园结义的兄弟,一群土匪变成忠诚的武士。

     读者要明白,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确实参加过历史中的战争,但是他们的故事在收入本小说中已经被渲染。

     三国时期不仅涌现了很多活灵活现的人物,而且,至少在大众的意识里,这是一部早期的武士和军队忠实精神(大多数为传说)的回归。在《三国演义》中,战斗非常激烈,但是在战争中所表现出崇高的精神,英雄们之间的相互夸耀,敌人互相嘲讽,战友们生死与共,将军们英勇作战,视死如归,大规模的庆功宴,挣扎在生死边缘,这一切的一切都要超过他们自己的生命。《三国演义》对于男人来说很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男性小说”,使读者(多数为男性)把战争幻想为血性游戏、男人友情仪式和兄弟情义聚会的一个混合体。

     正因为这样,虽然场景时隔久远,但是这部著作做为一部现代冒险小说而被人们阅读。男性小说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很幸运现在我们读到的版本是被莫斯·罗伯特所翻译,他翻译的这部著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版本。

     (摘自《一生的读书计划》,作者美国学者克利夫顿·费迪曼,中文版译者王月瑞,海南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