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清兴六十年46山海关大战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阎崇年

讲师简介: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北京满学会,并主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山海关汇集了当时最强势的三支部队,李自成、吴三桂、清朝军队,而且三支军队互相为敌,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怎么个打法,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八旗军之间的战争究竟又会怎样?

全文:

解说:上一集说到,李自成在攻陷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存在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从此灭亡。但是进城后的李自成却放任他的部下大肆掠夺和敲诈京城官民,而且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竟然还霸占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使得本来已经归顺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立刻反叛。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自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亲自率领大军赶往山海关,镇压吴三桂的叛乱。而此时,山海关外的清军主力也已经星夜兼程地向山海关扑来。小小的山海关一时之间汇集了当时全中国最为强大的三支军队。他们之间的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但是这又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参战的三方都彼此为敌,这场战争究竟怎么个打法?父亲吴襄还在李自成手中的吴三桂,究竟为何最终不顾一切地投降清朝?所向披靡的李自成大顺军,与清朝八旗军的这生死一战,究竟又会如何?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经历明亡清兴历史上的最后一场传奇之战。

阎崇年:先讲第一个问题,一,三股势力。山海关大战之前,在山海关地区,主要有三股势力。第一股,吴三桂的关宁军。关,山海关,宁,宁远。吴三桂的关宁军大约有五万军队,有的书说八万,还有的说五万加八万十三万,大概比较可靠的数字五万人左右。但是注意,吴三桂这五万军队,是关宁铁骑,英勇善战。因为他继承了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这么个系统下来。

第二股势力,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率着军队从北京出发,主要对象就是山海关的吴三桂。要么你投降,要么我就消灭你。李自成去是两手,带了多少军队去的呢?一种说法是8万人,号称10万,也号称20万。还有一种说法,李自成的军队6万人,号称10万,又号称20万。李自成这个时候已经把北京攻占了他自己亲自在紫禁城武英殿办公了,占了北京,就意味着明王朝的覆灭。李自成这个时候应当说是士气高昂,我就打这个吴三桂,你不就是6万军队。山海关以里的都是我李自成的天下。打你吴三桂应当说是不在话下。所以李自成抱着是志在必得,攻则必克这么一个信念,统帅军队往山海关进发。这个时候还有第三股势力。

解说:就在李自成率领着他的大顺军气势汹汹地向山海关扑过去的时候,远在关外沈阳的多尔衮,率领10万八旗大军也突然间向着山海关日夜兼程地逼近。已经按兵不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清军八旗,怎么会恰恰在这个时候突然进军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阎崇年:第三股势力,多尔衮的八旗军。如果仅仅是吴三桂和李自成两方,问题还简单一点。山海关以外就是多尔衮的八旗军。前面我们讲过了,崇祯十六年,崇祯八年,1643年皇太极死了,顺治继位。前面我们讲过了,顺治6岁继位,第二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才7岁,虚岁7岁,摄政王多尔衮,所以主要大政方针统帅军队都由多尔衮来做。多尔衮统帅八旗军,从沈阳出发,沿着辽西走廊向山海关进发。本来多尔衮出兵之前,大学士范文程跟多尔衮建议,范文程说,明知劲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为秦失其鹿,楚汉逐之。就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清军进入中原,逐鹿中原,那么天下可能就是清的了。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走清顺治皇帝批准,这当然是个形式了,统帅大军出发。

多尔衮本来的意思,他是绕过宁远,绕过山海关,从长城的隘口来进来,然后和李自成争夺北京。我在《中原悲歌》讲过,皇太极时期,皇太极的军队五入中原,都没有从山海关走,都是从长城其他隘口进来的。多尔衮本来想这一次也是从其他隘口进来,不是同吴三桂争天下,是同李自成争天下。

解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的原定计划是绕过山海关,直接进攻北京。但是为什么几天之后,多尔衮的八旗军队却出现在了山海关的城下?在多尔衮的进军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阎崇年:多尔衮出兵之后,四月十五,吴三桂派两个人,一个人是副将叫杨珅,一个游击叫郭云龙,带着信去找多尔衮。多尔衮看了这个信之后,他这个信写得含糊。吴三桂这个信里怎么写的呢?他这么说的,他说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以报北朝者,岂为财帛。将裂地以酬。这话挺长,简单来说就两句话,第一句话,说多尔衮啊,你跟我吴三桂合作吧。什么条件呢?你不能从我山海关走,你要从我山海关旁边那个长城隘口走,打李自成,打败之后怎么报酬你?裂地以酬,我分块地给你。

多尔衮一看不行啊,他第一个目的是要从山海关走,对不对,你投降我,我从山海关走,第二,你裂地以酬不行啊,你得投降清,是我的将领,我怎么封你就怎么封你,我不是合作,是君臣关系。所以,这不符合多尔衮的那个条件。这样,多尔衮又派使臣到吴三桂那。吴三桂又派使臣去。史书记载,使臣你来我往,我来你往,往返八次。最后多尔衮表态了,正式给吴三桂一封信,信里这么说的。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王,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意思就是你吴三桂和我不是合作,你要投降,投降之后,我可以封你王,可以酬劳你,但是你要降我清。两个还是有差距的。多尔衮是带领他的军队,是一面走一面谈,一面走,一面停,但是大家注意,多尔衮走到连山的时候,连山就是今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连山离山海关200华里,多尔衮走了多长时间?一日夜。200华里,多尔衮走了一昼夜。就是在4月20号夜里,多尔衮的军队就到了山海关外。吴三桂的军队就在山海关,李自成的军队大家注意,从4月13出发,13、14、15、16、17、18、19、20,20到了山海关,8天。时间就是这样,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果李自成军队提前三天到,这场战争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这样李自成军队到了,多尔衮军队也到了,吴三桂本来就在山海关。于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多尔衮的八旗军,吴三桂的关宁军,就在山海关交汇,发生了一场大战,就是山海关大战。这个大战的战场,集中在山海关关门。

解说:刚才说到,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的山海关守军,以及多尔衮的八旗军,彼此都是敌人。当他们相遇在同一个战场的时候,这将会是一场怎样奇怪的战争?这样一仗究竟又如何打呢?父亲还在李自成手中当人质的吴三桂,怎么最终会不顾一切地投降清朝的呢?

阎崇年:二,关门大战。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到了山海关,劝吴三桂降不降,把他的使臣头砍下来祭旗。下一个使臣耳朵割下来放回去。就是表示一个决心,就是吴三桂坚决同李自成决裂。那李自成靠吴三桂老爸去劝降也不行,已经拒绝了。所以吴三桂和李自成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打。李自成到山海关之后,就进行了部署。怎么部署呢?第一,就是围攻山海关城。山海关大部分人都看过,山海关关城,还有四座辅城,叫做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四个城,要拱卫山海关的关城。东罗城紧挨着海,没法布兵,于是李自成把军队,南翼城,西罗城,北翼城,三面把山海关城包围了。因为东面是海。你吴三桂不可能从海上跑。要么你吴三桂投降,要么就把你吴三桂消灭在山海关城里面。

第二,石河阻截。就是山海关城外面有一条河叫石河,石头的石,大河的河,石河。这石河西面叫北山,东面就是大海。沿着石河李自成布防。你吴三桂突围出城,我就在石河拦截你,让你跑不了。你想进到中原,跑不了。这是在南面。在北面,退路阻截。就是你吴三桂如果从北面突围走了,你要和清军结合,那么李自成事先派了唐通,就投降李自成的总兵唐通,率领军队在一片石,山海关外三十里的一片石,就是今辽宁省中县九门口。李自成派明朝那个降将总兵唐通,来守这个九门后,就是一片石。你吴三桂出来,要和清兵结合,我在这儿堵着你。你要突围往关内跑,我在石河截着你。不跑不出来,我在山海关关城我把你歼灭了。这是李自成的部署。

解说:李自成的部署可以说是非常之严密,不仅断了吴三桂逃往中原的道路,甚至已经成功地把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八旗军给分割开来,消除了吴三桂与多尔衮联手的可能。那么,在即将开始的这场大战中,吴三桂究竟胜败如何?他又怎么最终投降了清朝呢?

阎崇年:4月21早晨,李自成开始攻城,三面攻城,吴三桂就突围,突围大败,突围又败,再突围还败。另外吴三桂还派了一部分兵和李自成在石河这一字形防线上交锋。仗打得非常惨烈。史书记载说,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复进。像鱼鳞那样密密麻麻的地堵住,前面死了,后面接着往上上。吴三桂就要突破这个防线跑,前面死了,后面冲。仗最激烈的时候,两方面尸体一片。这个时候吴三桂他两手,一手就对抗李自成,另一手就联系多尔衮。仗打了一天,就是到21号晚上的时候,这吴三桂已经吃不消了,他的军队受到重大损失,就要守不住了。

就派人和多尔衮联系。我刚才讲了,多尔衮睿亲王,聪明,在这种情况下急行军,连山到山海关200里地一昼夜到了。到了之后,多尔衮驻兵在欢喜岭上,往前就到了叫威远台这个地方。吴三桂招架不住了,使节之间的来往不解决问题。吴三桂决定亲自出马。他带了一些亲兵突围。突围就到了山海关威远台,这时候多尔衮到了。

解说:突围而出的吴三桂,在连天的战火中,即将要与他的这个老对手见第一面。这样两个交锋多次,却从未谋面的老对手,这一见,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吴三桂究竟又是如何投降了多尔衮的呢?

阎崇年:这个是22号早上,到了以后,多尔衮就问,说你要来见我,你为什么还放炮?吴三桂说,因为我要突围,我被包围了,我要突围,放炮掩护,我才能来。我带了十五个士绅,还有大约200亲兵,我突围到这儿,到这儿来见你。多尔衮说你见了我,要一块儿共同对付李自成?那你这个兵怎么办?你这个兵都是汉人,你这个兵和李自成一样啊,那我见了我的骑兵砍谁呀?我的兵都留辫子,前头剃头。说要不你们剃头,你的兵都剃头。这样我好认清哪是你的兵,哪是李自成的兵。吴三桂说剃头来不及了,战争这么紧。这样子,凡是来得及都剃头,来不及的,肩上这边缠一块白布,以示区别。吴三桂说可以。多尔衮说还不行,说要盟誓,我才相信你,你不盟誓我怎么相信你?吴三桂答应说可以。这样吴三桂就在威远台剃发降清。多尔衮这时候军队在城外,他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就到了一片石,就把唐通的部队给歼灭了。这样李自成是三股力量,就剩了两股了,关外没有了。根据多尔衮和吴三桂约好的决定,多尔衮军队进程,进到山海关里头。

解说:多尔衮的八旗大军就这样进入了山海关,但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生前大概不会想到,曾经那样难以逾越的山海关防线,竟然是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曾经为山海关防线奉献过毕生精力的袁崇焕大概也不会想到,山海关的陷落竟然就是如此地戏剧,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进入山海关的八旗军,却是在这样一个战争的关键时刻按兵不动了。多尔衮打的这个算盘究竟是什么?

阎崇年:李自成和吴三桂等打得激烈的时候,八旗的将领,贝勒,就跟多尔衮说,赶紧出兵,乘胜而出。多尔衮真不愧是睿亲王,多尔衮跟他们说,吾赏三围彼都,我曾经三次包围北京,第一次皇太极的时候打北京大家知道,袁崇焕那个时候就被下狱,第二次就是他这个哥哥阿济格带兵打到北京郊区,第三次,又是他哥哥阿巴泰带兵打到北京郊区,三次打到北京郊区。吾赏三围此都不能克,没有攻克,自成一举破之,李自成一举就攻破了,起智勇必有大过人者,就是李自成他必有大过人者,他怎么把北京打下来了,我们三次都没打下来。所以多尔衮告诫他的诸王贝勒说,尔等毋得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则大业可成。说你们不要躁急,冒进,要准备好了,一鼓而上,夺取胜利。那么大业也就成了。

八旗军进到城里,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军队还是包围山海关城,三面攻城,同时又在沿着石河一字形长线同吴三桂军队交锋。打得惨烈到什么程度?从早上八点钟打到下午六点钟,相交数十回合,双方士兵死伤遍地。因为它是个小的开阔地。这时候吴三桂说不行了,说请求多尔衮快一点,清军上。多尔衮还是不动。观战。为什么?第一,他要看一看你吴三桂你是真降还是假降,你要是假降,我一出来你和李自成一合,就把我给吃了。第二,看一看李自成的军队,到底是强是弱,你阵怎么部署的。大家注意,八旗军从来没有和李自成军队打过仗,都是双方有耳闻,都没打过。所以多尔衮睿亲王这个睿字很重要,他就观察,观察李自成的军队,强弱的情况,你这个阵势布置弱点在什么地方,往哪打。

还有第三,等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败俱伤的时候,多尔衮坐收渔利。到傍晚,多尔衮一看这个吴三桂实在招架不住了,你算打了八个小时快,人疲马乏,这个时候吴三桂求这个多尔衮快出兵。多尔衮这时候命令他的胞兄阿济格,英郡王阿济格,率领一翼八旗军,又命他的这个弟弟,豫郡王多铎,率领另一翼八旗军突然就出来了。大家注意,多尔衮的部署,他这个八旗军打什么呢?打这个,我不是讲这个石河一字形前线嘛,打李自成这个阵尾,头尾的尾,集中打李自成的阵尾,这个阵尾离李自成的指挥部最远,阵尾,防卫又弱。让吴三桂打什么?打这个阵头,就是北山的山底下,大家看这个图,打这个阵头。同时出击,结果李自成的军队叫做腹背受敌,陷于吴三桂和多尔衮两军夹击之中。八旗兵他是养精蓄锐,突然就冲出来了。李自成军队一看,没有见过梳了辫子的骑兵,他听说过八旗军英勇,一下子就惊慌了。李自成一看这下子也乱了。吴三桂趁势就和多尔衮的骑兵合兵,一块把李自成的6万多军队往山海关挤,就没有退路了。很多的李自成的官兵就挤到海边里了,往海里挤结果在海滩上海边上,死伤遍海滩。李自成就带他自己的亲兵就撤了。刘宗敏还在那奋勇抵抗,身负重伤也败退了。

这样,山海关大战就以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终。山海关大战不复杂,打了两天,4月21,4月22,打了两天。李自成率了败兵就往关内撤。当天4月22当天,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宣布,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反倒拨了一万军队归吴三桂指挥。往前追李自成的军队。吴三桂军队打前锋,八旗军队在后面。李自成逃回北京,多尔衮的军队和吴三桂的军队联合起来就追击李自成往北京追。

解说:败退回北京的李自成惊魂未定,但是北京城已经再次响起了八旗军进攻的号角和马蹄声。刚刚经历过一场战火的北京城,再一次笼罩在一片战争的愁云惨雾之中。面对汹涌而来的八旗兵,李自成该如何应战?即将经历一场战争浩劫的北京城,它的命运样会怎样?

阎崇年:三,清军进京。李自成的军队往北京撤,22号打了败仗,23号李自成恼怒之下就把吴襄杀了。然后急忙就往北京撤,撤到北京之后,就把吴襄的全家抄斩。急急忙忙,4月29号,就在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举行了一个仓仓促促的即皇帝位的典礼。完了收集金银财宝,装载骡车,驴车,马车,放火,烧紫禁城宫殿。然后就撤出北京,往西走了。

这个时候,多尔衮令他的清军,让吴三桂打先锋,就往北京走。可以说一路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大家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来,4月25,清军就进到抚宁,26到了昌黎,27就到 滦州,今河北滦县。28就到了开平。29到了玉田,京东的玉田。5月初一,清军到了通州。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他的清军从北京的朝阳门就进城了。这个时候,京城是个什么情况呢?一枪没放。不但一枪没放,史书记载说,京内官民开门迎讲。这有点夸张的意思,因为这个时候是个政权空虚阶段,崇祯上吊死了,明朝政权亡了,所以李自成是撤离北京,北京是个空城。朝鲜有个记载,都民,就是都城的居民,处处屯聚以迎军兵,就是迎八旗兵,或持名帖,带了名片,来呈者有之。就是来报告,我要投降了,或门外瓶花,瓶里头装着花,焚香以迎者亦有之矣。就是有人瓶里装着花,有人烧着香来欢迎。有的递着帖,我叫什么名,什么官我投降来欢迎你。和李自成进北京情况不一样。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自成在北京这40几天,拷掠太严重了。我看了查继佐《罪惟录》它说拷掠的人是数以千计,这个数字也可能夸大,点名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等官,包括太监,每人要交多少钱,不然我就打你。交了说你没交彻底,还打。一些人就被打死了。

多尔衮比李自成聪明一点就是,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到北京,所有做官你官复原职,你是吏部尚书,做你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做户部尚书,大家原来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各衙门照常办公。民复其业,老百姓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一下就把北京城的秩序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后来事情再说。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大顺灭了大明,大清又灭了大顺,最后政权落到了清朝的手里。有人说这事情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呀?我说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所谓必然,就是明朝气数已尽,这是历史必然。但是也有偶然。吴三桂降了李自成,山海关这战怎么个打法,是另外一种情况。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李自成,战争又是一种结果。所以历史发展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它就是在偶然必然之间来进行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山海关大战的确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命运的一场决战,一场大战,也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关系的一场大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