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清兴六十年48兴亡之鉴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阎崇年

讲师简介: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北京满学会,并主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一个曾经只有十三副铠甲的偏远王朝,究竟为什么可以撼动大明王朝这个曾经参天的大树?并且成功地延续了他其后九代帝王、268年的漫长统治,在顺治皇帝登记的那一刻,大明大清这两个王朝生死征战的六十年,几代帝王无数将领、士兵、百姓的悲欢离合都化作了历史云烟。这些历史可以给我们留下怎样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全文:

解说:公元1644年十月初一,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大清王朝的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登上了紫禁城的皇帝宝座。颁诏天下,定鼎北京。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开始了它其后268年的辉煌与屈辱。这一天,也同样留给后人无数的思索与感叹,一个曾经只有13副铠甲的偏远王朝,究竟为什么可以撼动大明王朝这个曾经参天的大树,并且成功地延续了他其后九代帝王,268年的漫长统治呢?而就在年仅7岁的顺治皇帝走进这座庞大而陌生的皇宫,登上皇帝宝座,君临天下的那一刻起,大明与大清,两个王朝生死征战的六60年,几代帝王,无数将领,士兵,百姓的悲欢与离合,汗水与鲜血,呐喊与感叹,都化作了历史云烟,成为了史书上那些冰冷的文字。但是,当我们一同穿越了这60多年的兴衰荣辱,与命运的沉浮,《明亡清兴六十年之》的讲述也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命和记忆中留下些什么。那些曾经兴亡的感慨,那些过往命运的交错,那些昔日人情的冷暖,究竟会给我们的人生,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什么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为我们奉献他毕生的研究心血,真情讲述。

阎崇年:大家好,上一讲我讲了顺治迁都,北京就由明朝的都成变成了清朝的都城。这个是个大的事件。大家知道,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在中国,在东亚,在世界,发生了三件大的事情。第一,崇祯皇帝自缢身死。第二,大顺李自成退出北京。第三,顺治皇帝迁都北京。这三件事情汇成了一个结果,就是明亡清兴。我讲明亡清兴六十年,在1644年做了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就是明亡清兴。

解说:一个曾经幅员辽阔,富甲天下的大明王朝,一个曾经派出过庞大舰队七下西洋的大明王朝,究竟是因为什么,仅仅60年,就败在了帝国边陲,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小部落手里?大明王朝数百万军队,为什么会一度被不足万人的八旗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大明王朝无数忠臣勇将,为何最终却不能挽救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也成为后世的一个传奇与谜团,那么数百年来的人们,究竟又是怎样解析这样一个历史谜团的呢?

阎崇年:明末清初一个大的思想家叫黄宗羲,他写了一本书叫《明夷待访寻》,对明亡的历史教训,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的意思就是明朝的君主专制,造成了崇祯朝的灭亡。这个话对不对?有道理。但是不尽然。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君主专制,为什么那个时候没亡,而在崇祯朝亡了?前些年美国有一个历史学家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叫司徒林,她写了本书叫《南明史》,也在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她认为,明朝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他这样说,由于缺乏宰相制,君主的无能和派系的争执,这两大古老的难题,在明代越发难解了。就是说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取消了再宰相制,还有其他原因,后来导致明朝灭亡。

朱元璋取消宰相制,把大学士降为五品,备顾问,侍左右。但是到崇祯的时候,大学士的品级又上升到一品,可见,这个也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人认为明朝吏治败坏,是它灭亡的主要原因。应当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一定是主要的或者直接原因。因为明朝吏治腐败,可以说大明十六朝,朝朝都有。为什么在崇祯灭亡了?这个问题值得很多人的思考。我也长期思考这个问题。明朝为什么亡了?我想,明朝灭亡,可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事,制度,吏治等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写专题论文,合起来可以写一部一百万字的大书,探讨明朝的灭亡。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忙,都很紧张,谁有工夫坐下来,看你一百万字的大书,回答一个问题,明朝为什么灭亡。而且你这个结论许多人也未必接受。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明朝灭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历史进展的序列来说,明朝的灭亡分三个层面。长者,从洪武算起。

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的制度,这些制度有双刃剑,一方面对明初的政权有巩固作用,另一方面那些矛盾逐渐加深,直到崇祯皇帝演化成一个结果,灭亡。

中者,特别是万历以来,长期怠政,社会矛盾积累,到最后,崇祯朝出现了灭亡结果。

短者。就是天启,崇祯,种种措施,政策,一系列错误,最后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明朝灭亡。我想,明朝灭亡原因,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切入点,把它简明化,简明化之后,就是一个字分。分字大家都知道,上头一个汉字八,底下一个刀,就是刀一分,别事物。

解说:好一个分字,自从明亡清兴以来的三百多年,人们对于这个历史谜团的研究,以及争论,就从来没有中断过。有关于这个历史疑问的文字,也已经是长篇累牍,那么,这个分字究竟含义何在?究竟是什么分?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衰亡?这个分字就真的可以如此高度地浓缩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传奇与教训吗?

阎崇年:明朝亡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一个切入点,简明来说就是一个字分。清朝兴,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切入点,可以简明为一个字,就是合。所以总体来说,明朝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导致一个结果,明亡。清朝是民族合,官民合,君臣合,也出现了一个结果,就是清兴。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民族分。大家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他有个口号,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历史很有意思,朱元璋驱除,带引号的鞑虏起家,他的子孙们又被带引号的鞑虏所取代,所推翻。怎么回事?明朝北方的民族问题,前期是蒙古,后期是满洲。这两个问题明朝没解决。北方民族问题,一直是明朝皇帝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解说:王朝北方地区的民族问题,几乎是大明王朝,每一个皇帝上台以后,都要面对的头等大事,因为王朝的首都北京,与北方的蒙古近在咫尺,明朝的统治中枢随时处在一种或近或远的威胁之中。因此,北方的民族问题,也就让每一个明朝皇帝伤透了脑筋。那么明朝的诸位皇帝们,在脑筋伤透之后,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解说:刚才说到,大明王朝的北方民族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直接威胁着王朝首都北京的安全。明朝的历代皇帝也都为此伤透了脑筋。那么,大明王朝在面对北方这个或近或远的威胁,究竟采取了栽怎样的策略呢?

阎崇年:明朝就考虑它的民族政策,明朝民族政策有许多条,许多内容,我今天突然讲一条,就是明朝民族政策,突出一个字,就是分。分而治之。明朝对蒙古也好,对女真人也好,他这个分字的政策是八个字,叫做各项雄长,不相归一。上各部自己都有雄长,彼此之间斗,不相归一,不统一。他还有一个表述,叫做什么呢?叫做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分成若干支,把他势力给他分散了,分化了,让他们之间彼此斗争,矛盾打仗,贻中国之安,就是以保证中夏,中原地区的安定。这可以看出来,明朝对蒙古,对女真人的一个国策,其中一个字分。分蒙古,分满洲,想要用满洲来制蒙古,用明朝话来说,叫做以东夷制北虏,东夷就是女真,以东夷制北虏,北虏就是蒙古。或者以北虏制东夷。就是互相牵制,互相矛盾。明朝的这个政策,特别是北方的民族,重点是蒙古族和满洲族。明朝北方民族问题,前期主要是蒙古,后期主要是女真,即满洲。

我先说满洲,次说蒙古。先说满洲。满洲的先人是女真人,女真是大明皇朝里面的一个民族。本来努尔哈赤的先人是明朝朝廷的命官,清太祖努尔哈赤自己也是明朝朝廷的命官,他做什么呢?是给明朝辽东地区看边,就是勘守边疆。努尔哈赤曾经先后八次骑着马,从赫图阿拉往返四千里地,到北京朝贡,向万历皇帝朝贡。明朝礼部接待他。努尔哈赤说,说我为大明皇帝忠顺看边,就是他是明朝的顺民。原来是明朝皇帝的自己人,怎么会变化明朝皇帝的敌人了?我前面讲过著名的古勒寨事件。万历皇帝李成梁总兵,误杀了一个人,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以此为借口,以父祖13副铠甲骑兵,后来发布七大恨告天,布民,进攻抚顺,从此,揭开了辽事的一个序幕。

努尔哈赤公然向万历皇帝挑战,点燃了要灭亡明朝的一个燎原的星火。这个时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明朝的民族政策出了问题。你民族政策不出问题,为什么你自己的顺民现在反过来,变成你的敌人了?女真有句谚语,女真满万,天下无敌,就是女真的骑兵要满了一万,天下无敌。努尔哈赤骑兵之后,建立满洲八旗,不是一万了,也不是两万及也不是三万,而是五万,六万骑兵,来同明朝对抗。明朝就吃不消了。

但是大家注意,民族分,堂堂大明皇朝,就是女真,也就是满洲分出去,问题也还有解。因为腹地很大,国力强盛,就一个女真起来,你还问题有解。但是,蒙古又出了问题。

解说:大明王朝的东北边境,已经燃烧起了八旗军燎原的星火,而此时,蒙古如果再出现什么问题,整个大明王朝的北方,都将陷入一片战火之中。这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局面。那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明朝与蒙古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阎崇年:蒙古本来是明朝的臣民,尽管有矛盾,有冲突,明朝也采取一些措施,重要的措施一,天子守边,迁都北京。二, 大修长城,进行防御。三,设立九边,就前面我讲过了。四,北征蒙古。洪武年间,五次北征。燕,朱棣期间七次北征,朱棣皇帝北征蒙古的时候,死在榆木川。可见问题之严重。到了明正统的时候,国力有所衰弱,蒙古的也先,率着军队南进,土木之变,把明英宗俘虏了。大家想想看,大明天子,做了蒙古人的俘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仅见惟一的一次。这件事情是一个历史的标志,标志着什么呢?《明史·鞑靼传》说,正统后,边备废驰,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迭出与中夏抗,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就从那时再没有结束。

后来到嘉靖朝,俺达汗率着军队南进,打到北京的郊区通州,今通州区。威胁了北京城。嘉靖皇帝采取措施,修北京的南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后来兴起的就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明朝对林丹汗是争取跟他结盟,共同对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叫做以北虏制东夷,就连接北虏,就是蒙古,来制女真,就是满洲。结果明朝的政策又出现了问题。它一方面给你抚金,赏你钱,开始八万,后来是十万,后来最多一年白银赏到十五六万。应该是察哈尔林丹汗死心塌地地同你明朝结盟。不是这样。你比如说蒙古地区闹灾荒,没饭吃,这时候怎么办?袁崇焕就提出来救济。不是白给,是用马匹来换粮食。蒙古人这时候吃饱饭以后,边界不就安定了吗,崇祯皇帝不,给袁崇焕加了个罪名,叫做市米资盗,就是用米给他交换马,帮助,资助蒙古人为盗,抢掠。还有其他罪名,就把袁崇焕磔死,千刀万剐。

解说:袁崇焕的深谋远虑,并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虽然崇祯是一个怀揣着中兴大明王朝梦想的勤奋皇帝,但是,他的多疑以及刚愎自用,让他不仅痛失了袁崇焕这样的一员忠勇大将,而且也失去了一次可能挽救国家的机会,那么,此时势力已经发展到蒙古地区的清朝,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

阎崇年:蒙古地区闹灾患,他用马换你的粮食,你维持社会安定,崇祯皇帝糊涂,不救济。这个时候,后金和清怎么办呢?他采取我救济你,我给你粮食吃,而且白给。那当然蒙古人是感恩戴德,不仅如此,我还跟你结婚,通婚,我还把你一部分人编入八旗,尊重你的喇嘛教,赏赐,封官,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摊。这个我过去讲过。林丹汗死以后,出现一个什么结果呢?《明史》记载说,明未亡,而插先毙。插就是察哈尔林丹汗,诸部皆折入于大清,国计愈困,边事愈谨,朝议愈纷,明亦遂不可为矣。察哈尔部林丹汗一死,他的部落和其他大量的蒙古部落,纷纷投降后金。明朝就越发不可为了。大家想想看,原来满洲一个拳头打你崇祯皇帝,满洲满万天下无敌,现在满洲有了八旗满洲了,蒙古又和满洲结盟,叫做满蒙联盟,又组织蒙古八旗,后来又组织了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联成一体,三个拳头打你崇祯皇帝。你崇祯皇帝还招架得住吗?明朝特别是崇祯皇帝,是实行民族分的政策,后金,清,是民族合的政策,我先合,先把我建州女真合起来,又把还系女真合起来,再把东海女真合起来,最后把黑龙江女真合起来。并且把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民族,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等,合到一起。

解说:明朝在民族问题上的以分对合,导致了整个北方边境的战火熊熊,生灵涂炭。但是,此时的大明王朝仍旧是那个时代最为强盛的帝国,它拥有着辽阔的疆土,和强大的生命力,北方边境的后金,与蒙古的所有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就是大明王朝的几分之一而已。如果明军同仇敌忾,击败清军八旗并非不可能,那么,还有什么原因让大明王朝这个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呢?

解说:刚才说到,崇祯皇帝的错误政策,导致了整个王朝北部边境的战火熊熊,但是此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明王朝仍旧是那个时代最为强盛的帝国,拥有着比清朝八旗强大十几倍的兵力,明朝仍旧可以击败清朝。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仍旧强大的大明王朝迅速地走向崩溃呢?

阎崇年: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官民分。明朝末期,特别是天启崇祯年间,在关外有民族分,满蒙联盟形成一个拳头,来打你明朝。关内,在中原地区,你又官民分,官民分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民变,就是明末农民大起义。又形成一个拳头来打你,两个拳头打你。那关内这个农民的起义,或者叫做民变怎么发生的?主要是因为官民分的结果。明朝的官民分,我举几个例子跟大家说说,首先是卖官鬻爵。这官卖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例子,吏部尚书周应秋卖官,这个官用秤称,官大小,按照大小来定价买钱,这位吏部尚书管官的,一天卖官卖多少钱呢?卖白银一万两。所以他有个外号,叫周日万。《明史》记载这个周日万,周应秋,说,每日勒足万金,都门有周日万之号。每日必须勒索卖官要满一万两黄金才算可以。所以都门,就是北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周日万,一天一万两黄金。大家注意,这如果是个个别现象也就算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通性值得注意。为了说明明朝买官卖官的这个严重性和普遍性,我引一条史料给大家听一下。未用一官,先行贿赂,文武惧是一般,文官武官都这样,近闻选官,动借京债若干,一到任所,便要还债。这债出在何人身上?定是剥民了。这样怎的有好官肯爱百姓?

吏部尚书卖官,别人花钱买了官,买了官你去做官,钱哪来的?是借债。在北京借债。债怎么还?做了官以后就搜刮民脂民膏,还债。你不能还了成本,你还得有赚头,还要多赚,大家注意,我刚才念这段话不是一般的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进士,一个书生说的,是崇祯皇帝说的。可见,问题之普遍性和严重性。

解说:如此严重的买官卖官现象,已经彻底摧毁了大明王朝的血脉和经络,也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而这些花了大价钱买了官的人,他下一步要做的就不言而喻了。

阎崇年:你花钱买了官,你做了官,你要刮地皮,从老百姓身上刮,当时老百姓的钱主要是种地,对不对,从地里头出钱。老百姓地在哪?所以底下我就说其次呢,无地立锥。就是老百姓他连立个锥子的地儿都没有了。我举个例子,四川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肥沃的田地有七成被贵族官府占了,有两成被军屯占了,老百姓仅剩了一成。原话是这样的,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就是老百姓的地仅占十分之一。土地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就剩下了长草的那个路了,没有路到朱门,朱家,帝子家,剩下地都没有了,这就出现一个情况,这个情况叫做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就是有钱的人地连阡陌,没有钱的人穷人连立锥的地方都没有了。你官又要勒索,老百姓有没有地,拿不出这个钱粮来,怎么办呢?就逃亡,就跑。大家知道,明朝有个里甲制度,就是十户一甲,十甲一里,政府又做了规定,你这十户一甲,五户跑了,逃亡了,那剩下的五户得包这十户的钱。如果这十户跑了八户,那你这两户得包这十户的钱。如果这十户全跑了,那别的里,这里里头其他的甲,来包这个甲的十户的钱粮。你这样一来,这老百姓就受不了。这就发生第三个问题。

严重灾荒。就崇祯期间,灾荒很严重。史书记载八个字,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没有饭吃怎么办?吃草,吃草根,天冷了,没有青草了,没有野菜了,怎么办?吃树皮,先吃榆树的树皮,完了再吃其他树的树皮,冬天了,树皮也剥光了,吃什么?吃土。一种叫青叶土,青颜色的青,树叶的叶,青叶土,还有地方叫观音土,就是救命土,这个土很细腻,吃到嘴里苦涩,但是吃了不消化。有的人就是吃了坠肚子,过了一段时间就死了。吃观音土还好一点,他究竟吃的是土,更严重的人食人。社会已经危急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解说:当1644年十月初一,年仅7岁的顺治皇帝缓缓地走进紫禁城,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一个崭新的王朝了它其后268年的漫长统治。在这一刻,大概每一个人都会在问,曾经是一个庞大而强盛的大明王朝,怎么就会在短短的60年之前,就迅速地土崩瓦解,化为历史的尘埃?曾经只是明朝偏远地区一个部落的大明王朝,究竟又是怎样在这同样的60年之前,完成了它的兴盛与繁荣?在这一衰与一兴之间,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经验?在《明亡清兴历史之鉴》上一集的讲述中,我们已经将明朝衰亡的历史经验,定为三个分字,而清朝的兴盛定为三个合字,并逐一地阐述了明朝衰亡的前两个分,即民族分和官民分。那么,堂堂大明王朝在60年间就彻底灰飞烟灭的第三个分字会是什么呢?而清朝在面对明朝的民族分和官民分的时刻,他们究竟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们的三个合字究竟又合在哪里?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为我们奉献他毕生的研究心血,继续讲述。

阎崇年:那么后金清朝这时候什么情况?这个时候后金和清朝官民矛盾也有,但是没有激化。我举一个例子,就他这个军队征集起来要出兵作战的时候,他老婆,孩子送行,叫做欢欣雀跃,小孩高兴得跳,妇女也高兴得笑。为了得这些战利品,回来补充生活。土地是什么样?就努尔哈赤进到辽河地域之后,叫做计丁授田,把一些地分给他有关的官兵,使他有地种。当然,这种是对汉民的一种剥夺,那个我们另论。就说明他们的官民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官员还是逼,就四个字,叫官逼民反。官怎么逼呢?我想讲几个故事大家听一下。第一个就是大学士首辅叫刘宇亮,崇祯皇帝派带兵和清军打仗去,他到了现在河北这个地方,他不去打仗去,他带着兵就打晋州城,就是金河北晋县。守城的这个知州叫陈宏绪,他不开门,虽然你是大学士,你是首辅,门我不能开。他说你为什么不开?说皇帝给你派的任务你去打仗去,你不打仗干嘛到我这个城里来?你要没有粮食吃,你找户部,户部解决军饷问题,你干嘛找我?不开门。就是不开门。这个刘宇亮是恼羞成怒,给崇祯皇帝奏了一本,要罢他的官。这个晋州的老百姓数以千计,成千上万人到了北京,到了皇宫外面请愿,愿意以自身来保他这个知州。史书记载原话这样,叫州民诣阙讼冤,愿以身代者千计。数以千计来请愿。大家注意,这是他的大学士,他的首辅,都腐败到这种程度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敲诈,勒索,逼着那些,闹灾荒的的农民来交钱粮。有一个人叫李清,他从山东的恩县过,他亲眼所见做了记载。八个字啊,他说,催比钱粮,血流盈阶。拷打这个农民,跟他要交钱粮。鲜血流盈阶,那个台阶上,衙门的台阶上,遍地是鲜血。完了他就感叹地说,可叹,可叹。你实在把这个农民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就起来为盗,那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为盗?那官兵抓了不杀你吗?他怎么说啊?他说我不为盗是饿死,死叫做饿死鬼,我为盗抢东西也是死,死的时候我是个饱死鬼,饱死鬼比饿死鬼总还好一点。这个结论我们不能接受,但是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一些人官逼民反,起而为盗。

解说:中国的老百姓自古就是非常安分守己,可以想见,大明王朝将这样一群温和的人民逼到这样一种程度,实在是已经到了一种极端黑暗的时刻。但是,这样一些,只是起而为盗的饥民,很难形成什么气候,那么,究竟又是什么让这样的星火变成了最终灭亡大明王朝的燎原大火呢?

阎崇年:就在崇祯皇帝继位这年,1627年,也就是皇太极天聪元年。陕西这个地方叫秦中大旱,赤地千里。陕西澄城县一些农民受不了知县张斗耀的敲诈勒索,以墨涂面,打进了县衙门,把县令杀了。从此,揭竿而起,开始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星火。 经过崇祯十七年的此伏彼起,逐渐扩大,最后这场火燃烧到了京城,李自成打开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死。这里面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孟子说,说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就是一个社会要安定的话,上面能养父母,下面能养妻子。崇祯这个时候农民到了什么地步了?上面不能养父母,下不能养妻子,中也不能养自己。如果社会到了一个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养妻子,中不能养自己的时候,这个社会必定是动荡不安。

崇祯皇帝末年,就到了一个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养妻子,中不能养自身的这样一个严重的局面,于是,在中原地区就起了民变。所以,崇祯皇帝在关内是官民分的结果,引起了民变, 最后民变越来越大,星火燎原,一直烧到京师,崇祯自缢,明朝灭亡。所以明朝的亡,一个是民族分,民族的拳头,一个是官民分,民众的拳头,两个拳头同时打在崇祯皇帝身上,他自然就招架不住了。但是大家注意,光有民族分,官民分,明朝也不至于灭亡。

解说:大明王朝末期的这个民族分,与官民分,已经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为什么还不至于灭亡?究竟又是什么更为关键的原因,导致了大明王朝最终的轰然倒下,给大明王朝致命打击的这第三个分,究竟又是什么?

阎崇年:还有第三一个,君臣分,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三,君臣分。历史上是这样,民族分,这个矛盾如果是君臣不分,这个矛盾可以处理,可以解决,甚至可以化解。有官民分,如果是君臣不分,那么官民分的矛盾可以处理,可以调整,甚至可以化解。民族分,官民分,这两个矛盾合在一起,再加上君臣分,那可就是四个字,不可救药。明朝这个君臣分,我想从三段来说。就是万历,天启,崇祯。他们对应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我们先说万历朝。

万历朝的君臣分,分到什么程度?分到万历皇帝20几年不上朝,我讲过6做6不做,你也不接见大臣,你也不批示公文,君臣阻隔。你这个政权你好得了吗?那这个时候,后金是个什么样呢?后金的君臣关系是个什么样呢?我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一段话,他说,太祖创业之初,日与四大贝勒,五大臣讨论政事得失,咨访士民疾苦,上下交孚,鲜有雍蔽,故能扫清群雄,肇兴大业。努尔哈赤是每天和四大贝勒,五大臣,来讨论国事,了解民间的疾苦,形成一个合力,所以,努尔哈赤能够扫清群雄,肇兴大业。你万历皇帝要这么做,日与朝廷大臣讨论问题,访问民间疾苦,制定正确政策,使国泰民安,你明朝能灭亡吗?所以万历皇帝他就君臣分。大臣关在皇宫门外,请求皇帝接见,讨论国事,一跪跪到六个小时,三个时辰,最后太监出来说不见。你这样一个腐败王朝,你怎么可以兴旺?怎么可以发达?

解说:万历死后即位的泰昌皇帝,登极不到一个月,便宿命般神秘死去,因此,把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在明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那么,那个亲眼目睹过两位先皇死去的天启皇帝,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会不会有什么作为呢?

阎崇年:万历的孙子天启,天启朝,天启朝我讲过,你是一个称职的木匠,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天启皇帝跟大臣的关系,一般大臣我们不要说了,杀一个大臣不要说了,就说是他的老师,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地位之高,无以复加了。孙承宗要见天启皇帝,祝贺他的生日,并且陈述国事。天启皇帝怎么回答呢?两个字,不见。忙,没有时间吗?不是啊,天启皇帝和宫女和太监,在那个老虎洞里捉迷藏,玩儿,胡闹,但是接见大学士兵部尚书,你的老师加蓟辽督师,不见。这是君臣关系。努尔哈赤君臣关系是什么样?我举一个例子。努尔哈赤有一个大臣叫额亦都,这个人后来作为开国五大臣之一,相当于开国五大元帅之一,还是开国功臣之一。这个人对努尔哈赤什么态度呢?打仗,身先士卒,爬着筒梯来攻一个城池。刚要上到城墙头上的时候,一个飞箭射到他的股部,就是臀部,这个箭把股部射穿了,箭头插在城墙上,就把额亦都给钉在城墙上,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这个时候额亦都拔下佩刀,把那箭头砍断了,股部带着那个箭杆因为穿透了,继续登城,率着士兵攻克了这个城,这是一个什么君臣关系?额亦都有个儿子老二叫达启,努尔哈赤很喜欢,从小就把他养在宫里,稍微大一点之后,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达启。大家看,达启的岳父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他自己是额驸,就是驸马,他父亲又是开国五大臣之一,五大元帅之一,这孩子不懂事,就骄傲。做一些不当的事情。一天,额亦都把他16个儿子召在一起喝酒,这几个儿子都很高兴,他爸爸国事那么忙,请他一块喝酒,酒过三巡,额亦都是拍案而起。说达启,你站起来。你身为额驸,你是我的儿子,你有种种不法行为,有辱家门,有辱社稷,把他拉出去,就拉到旁边一个屋子,其他的那15个儿子都惊呆了。完了拿被子蒙着这个达启,就把他给勒死了。勒死之后,额亦都想这个事情闹大了,因为你不是一般的儿子,你这个儿子是额驸,他的老丈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皇帝。那公主就要守寡了,这个事情大了。他就赶紧找努尔哈赤去了,战战兢兢报告这个事。努尔哈赤开始是惊讶,后来沉静一下想,说额亦都为国所想,忠也。就没有罪,再做得对。大家想想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君臣。君臣他可以自己卖命,可以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为了家风,为了社稷,为了江山,也说明他君臣关系的紧密。

解说:虽然在大明王朝这最后的几十年来,出现了万历和天启这样两个昏庸的皇帝,但是最后即位的这个崇祯皇帝,却是一个怀揣着中兴之梦的勤奋皇帝。这样一位勤政的皇帝,他与大臣的关系会不会有所改善呢?

阎崇年:崇祯朝,君臣关系更加分化。崇祯在位17年,有50位大学士,号称崇祯五十相。这50个大学士,还有六部七卿,就是六部尚书叫都御史。七卿,崇祯十七年一共有80位,这些人什么下场?这些人?兵部尚书王洽,陈新甲,兼职那个袁崇焕,还有一个傅宗龙,或者被杀,或者下狱。崇祯朝有八个户部尚书,其中有四个或者罢免,或者被杀,或者殉难。崇祯朝他杀了的总督,巡抚等等,有人统计19位。崇祯和他的这些大臣的关系,譬如说总兵曹丕昌,剃发投降了清朝。大家注意,清朝的开国五大臣四大贝勒,甚至于八大贝勒等等,总兵,没有见一例投降明朝的。好像没有吧?没见。崇祯还有一个大官,就是兵部尚书张凤翼,这个人到前线和后金打仗,他不打仗,后金走他走,后金退他退,老保持一定距离,就不打。干什么呢?打牌,喝酒,这还不稀奇,打仗的时候明朝军队喝酒,唱戏的这个官不只一例,最有意思是这个张凤翼,是天天喝这个大黄。叫什么呢?叫速求早死。就是早一天死。因为他知道,他的结果最后要被崇祯杀了,如果被崇祯杀了,必然牵连他的家眷,影响他子孙的科举考试。他喝大黄欲求速死,赶紧了,我在军中死了,所有的罪恶都赦免了。后来果然仗打不久,这个张凤翼就死了。其他事情一概不究就过去了。

你看看,兵部尚书对崇祯皇帝是这么一个态度。和额亦都对努尔哈赤的态度,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解说:在崇祯皇帝在位的这17年里,他所杀死的19位总督,尚书,巡抚中,除了蓟辽督师袁崇焕,因为被冤杀,而被人们所熟知之外,还有一个人,他的被杀同样让崇祯朝的大臣们感到无比地心寒。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阎崇年:再举一个例子,崇祯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兵部尚书叫陈新甲。这个时候,要同皇太极进行谈判。朝臣都忌讳谈判这俩字,秘密进行。崇祯皇帝手书数十封,交陈新甲来回和皇太极这么进行通信联络。有一天,管联络官叫马绍愉,送了一个公文给陈新甲,陈新甲晚上就在他这个几案上看这个公文,太晚了,看完了就没有收,就睡觉了。他的这个童仆搞卫生的时候,看到桌上有张纸,以为是要传抄的塘报,就发出去了。完了就传抄出去了。满朝文武哗然,兵部尚书陈新甲私自跟皇太极谈判呢,议和。这个时候崇祯皇帝你什么态度?因为陈新甲是受了你的指令来做的,有几十封手书是你亲自写的。这个时候我想起康熙了,康熙怎么办?大家知道,下令撤藩,平定吴三桂之乱,朝廷会议讨论有不同意见,米思翰,明珠,就赞成平藩。后来吴三桂起兵沿着云南,贵州,四川,一直打到湖南,打到衡阳,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候有些大臣就提出来,说这场乱子就是因为有人主张要撤藩,平藩引起的,应当先杀他们。康熙这个时候如果是文过饰非,把这几个大臣杀了,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康熙说,主张撤藩,主张平叛是我。那哪个大臣说敢把康熙杀了?就是众官默然无声。

崇祯皇帝怎么处理?崇祯皇帝挺身而出,我派陈新甲做的,我让他进行联络,没有一个大臣说敢追究崇祯责任,把你杀了,不会的。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是文过饰非,都是因为陈新甲不好,关起来。陈新甲求饶,不行,杀了。就把陈新甲弃于市,杀了。你这么一个君臣关系,谁还跟你说真话,谁还给你办事情?所以后来崇祯皇帝不行了,讨论要不要迁都,要不要迁南京,开朝廷会议讨论,没有一个人发言。不敢发言,你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你说不应该迁都,他自己想迁都,他就把你杀了。你说应该迁都,他不想迁都,他也把你杀了,干脆我谁都不说话,不吭声。这个不吭声就是因为崇祯的君臣不谐和造成的。

解说:看着台下沉默的群臣,在这样尴尬而漫长的冷场中,不知那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内心深处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当大明王朝末期所积聚的这三个分,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最终在崇祯朝所爆发的时候,绝望中的崇祯皇帝将会做出怎样极端的举动?

阎崇年:大家注意,就是到崇祯朝民族分,官民分,再加上君臣分,君臣如果不分,君臣一体,去处理民族分的矛盾,处理官民分的矛盾,明朝还有救,还可以延长一段时间。民族分,官民分,再加上你君臣分,那明朝就没救了。崇祯朝这个分,分到最后是个什么情况呢?我说就是八个字,四面楚歌,孤家寡人。怎么证明最后崇祯皇帝是孤家寡人呢?我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就是《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就是崇祯皇帝谁都不相信了,大学士不相信了,首辅不相信了,总兵,总督,巡抚不相信了,相信谁?相信太监。最后监军又派太监去了。居庸关派太监监军,结果居庸关太监先投降了。北京城市防司令最后让王承恩一个太监去做监军,说明崇祯对朝臣不相信了。

第二,《明史·后妃传》记载,说,帝令后自裁,就是皇后自杀,后入室阖户,把门关上,宫人出奏,宫女出来奏报,说,皇后领旨,就是皇后自杀,后遂先帝崩。皇后在崇祯之前先自杀了。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御妃嫔数人。这一条《明史·后妃传》说明,崇祯皇帝逼着他自己皇后自杀,又亲自拿宝剑砍他自己宠信的那几个妃嫔。

第三,《明史·公主传》记载,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就是许配给人家了,将婚,要结婚,以寇警暂停,因为战争形势很紧张,暂时没做,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公主牵着衣服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何故生我家,是她的责任吗?你生的她啊。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就是崇祯皇帝最后把他最喜欢的两个长平公主,拿剑把左胳膊砍了,又拿剑砍了另一个昭仁公主。我就想,崇祯皇帝不仅是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最后自己家都分了。逼着自己的老婆,后妃自杀,拿剑砍自己所宠幸的妃嫔,特别是砍自己的女儿。亲自用宝剑把女儿胳膊给砍断了。崇祯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气数已尽,天绝崇祯。我说明朝灭亡原因是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民族分是外在因素,官民分是内层因素,君臣分是核心因素,是明朝灭亡关键之所在。明朝死亡,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切入点来说,一个字就是分,我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讲清朝兴盛的原因,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切入点,给概括一个字,就是合。

但是我要说一点,我讲《明亡清兴六十年》,是把明朝的灭亡,和清朝兴起拉在一个平台上来讲这个问题。所以就要讲从朱元璋以来,特别是万历以来,尤其是天启崇祯以来,种种社会矛盾的总结。特别是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的总结。而丝毫没有贬明扬清的意思。同样,后来清朝的灭亡,走着像明朝灭亡同样的路径,最后也是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孙中山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就是清朝民族分的一个结果吗?

总之,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什么样的启示,我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合则盛及分则衰。合则强,分则弱。合则荣,分则辱。合则治,分则乱。所以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合,民族合,官民合,大家合成一股力量,来振兴我们的国家,振兴我们的民族,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