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风云人物17项羽:生死决战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王立群

讲师简介: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

内容简介:项羽在鸿门宴中放跑死对头刘邦,在分封天下时又潜藏政治危机,这些都是项羽政治幼稚的表现。那项羽在军事上的表现怎样呢?争天下中,项羽又要经历怎样的生死决战呢?

全文:

我们谈到项羽的军事生涯,大家都会想到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叫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就出自项羽一场著名的战斗,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巨鹿之战,巨鹿就是今天河北省的平乡,这一仗可以说是一场生死决战,它是当时秦军的主力和反秦武装的主力的一场大决战,这个战斗爆发的背景,首先是秦末大起义以后,秦将章邯,奉命到关外去平定叛乱,因为当时在各地的反秦武装中间,力量最强的有三块,有三大反秦武装的主要的战区,一块就是今天河南的东部,安徽、江苏的北部,山东的南部,四省交界之处,这是一块反秦的一个基地,第二块是在山东战场,就是当时的齐地,第三块在现在河北的中部、南部,当时战国时期的赵国,这是三大反秦武装的基地。

章邯首先攻打的是楚地,章邯很能打,首先打败了陈胜,然后是打败了项梁,所以章邯在这个过程中间,把楚地的反秦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给解决了,然后他又顺势灭了魏,击败了齐地的反秦武装的一号人物,所以章邯这个时候,他等于说是天下三大反秦武装的基地,他把楚地首先是平定了,齐地也基本上平定了,然后他带领军队到达了赵地。到了赵地以后,章邯带领的军队比较多,因为当时秦二世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他了,当时秦国最能打的军队,有多少人呢?二十万,到达赵地以后,这个时候从北方又来了一支增援章邯的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大家知道秦朝修了万里长城,万里长城驻扎的精锐的长城军团,长城军团从北方也调过来参加赵地的会战,所以赵地这个地方的决战,秦军是集中了两股主力,一股是章邯带领的二十万秦军主力,一股是长城军有一个主帅叫王离,他带领的秦军主力,他是两大主力兵团会合起来,所以这个力量很强,到哪儿以后很快首先就把赵国的邯郸给占了,占了邯郸以后,当时刚刚组建赵国的赵王,他就和他手下的大臣,逃到了巨鹿,这个巨鹿城内有赵王,有赵王手下的大臣,这个力量很弱,而秦军是王离带领的长城军团负责攻城,章邯带领的二十万秦军负责运粮,当时运粮还修了一个专用的粮道,这个粮道叫甬道,这个甬道是一种什么路呢?两边砌有土墙,中间是一条路,两边砌的土墙防备敌军的进攻,中间输送粮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长城军围攻巨鹿,章邯军负责粮草,所以赵国的形势是极其危险。

而我们刚才介绍过,赵国这个地方极其重要,天下反秦武装的三大战场,只剩下赵国这一块了,如果赵国这一块被秦军主力拿下来,那意味着什么呢?对反秦武装来说,那意味着赵地决战的失败以后,那就是反秦武装整个要进入一个低潮时期,对秦王朝来说,它的统治可以延续下去了,而且赵地的决战还直接影响到正在准备入关的刘邦的军队,刘邦这个时候是趁着关中秦军的空袭要进入关中,如果秦军打的胜仗,腾出手来到关中去的话,那刘邦要想灭秦也成为泡影,不可能的了,所以赵地这一场,就是巨鹿之战,它实际上是秦王朝和天下反秦武装的一场生死决战,这一仗如果秦军败了,那秦朝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起义军败了,那何时亡秦就不好说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天下的反秦武装纷纷去增援,燕国的援军到了,齐国的援军到了,赵国除了围在巨鹿城内的,外面还有一些军队,也在那儿等着,但是都不敢参战,因为秦军的势力太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刚刚打了败仗的楚军也增援了,主帅叫宋义。

秦军的强大让增援的反秦武装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增援上来却不敢打,眼睁睁的看着赵国在秦军的攻击下,苦苦支撑,这个时候项羽所在的楚军也过来增援,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楚军应该是上下团结一致,合力对付强大的秦军,项羽作为副帅,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先攻打秦军,而是突然在内部搞了一个大动作,他搞了什么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宋义就受命带领五万楚军北上救战项羽担任他的副将,十月份宋义带领军队来到了安阳,这个安阳不是现在河南省的安阳,这个安阳就是今天山东的曹县,到达这儿以后,宋义就把军队停下来了,十月份到达曹县,他停留了多长时间呢?一下子就停留了四十六天,当然宋义的驻兵不进,他有他的一个考虑,他有一个什么主张呢?他说秦赵两家之争,我们是坐山观虎斗,如果赵军打胜了,我们就乘胜打击秦军就可以了,如果赵军打败了,那么秦军也一定损伤惨重,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打秦军就很好了,就是一个好机会,项羽不同意,但是项羽是副将,项羽说不能这样干,当时就章邯的军队来说,他是二十万,是打了几个大胜仗的,章邯的军队人数多,士气旺盛,又加上王离的长城军,这是几十万人打一个巨鹿,赵国肯定打不胜,而且秦军一旦大胜以后,那秦军是势不可挡,楚军再去打的话很难取胜,不如现在楚攻其外,赵应其内,楚在外面,赵在里面,我们内外夹攻,可以拿下来。

这样宋义和项羽主帅跟副帅的意见相左,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断然采取了一个行动,什么行动呢?他利用早上起来,拜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就在宋义的大账之中,把宋义的头砍下来了,这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斩首行动”,项羽这一次杀宋义,这个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杀了宋义以后,他列举了宋义的三大罪状,第一,贻误军机,赵国危在旦夕,你带领着这个楚军五万人,竟然在安阳这个地方停留了四十六天。第二错判形势,秦强赵弱,秦肯定要胜。第三不恤士卒,宋义在驻军期间,每一天喝酒,庆贺,而且他派他的一个儿子,到齐国去做相国,他摆了盛大的宴会去欢送,而当时楚军的士兵,我们知道是十月份到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已经到了十一月的中下旬,十一月中下旬山东是一个什么气侯,这个情况下士兵们是吃不上穿不上,所以他是不恤士卒,你不体恤士兵们的痛苦。所以项羽就说了一句谎言“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这个话的意思是说,宋义不是派了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去做相国了吗,所以项羽就说宋义跟齐国勾结起来反对楚国,楚王给我暗中下了个命令叫我杀了宋义,项羽一生是从来不搞政治手腕的,这是第一次,而且也是最后一次,项羽一生不说谎,这是说的第一次谎,他这个政治手腕玩的太少,他不像刘邦张口就是一个谎言,不过这一次项羽玩的很漂亮。

在生死决战的前夜,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军权,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巨鹿之战的胜利,挽救了秦末大起义的军事形势,对项羽个人来说,《史记》记载项羽杀宋义的时候,写了八个字叫“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以杀宋义,对项羽来说,他需要一个非凡的勇气,项羽在这一点是非常果断的,杀了宋义以后,已经是十一月了,紧跟着十二月,项羽就发动了巨鹿之战。

现在我们知道,项羽果断的杀掉宋义,不是搞窝里斗,而是要主动和秦军决战,挽救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军事形势,项羽虽然有决心和勇气,但围攻巨鹿的是当时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有二十万人之多,而项羽的军队装备不精良,人数也只有五万,五万对二十万,项羽要怎样来打这场战争呢?

巨鹿之战划分为两个阶段,人们都知道破釜沉舟,实际上破釜沉舟指的是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项羽首先派了他手下的一员大将,手下的第一猛将,悍将黥布,黥布带领两万军队先过河打了一仗,这一仗取得一点小胜,然后项羽就采取了一个破釜沉舟的行动,这个破釜沉舟是这样记载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就是《史记》记载的破釜沉舟的原文,“釜”就是煮饭的锅,“甑”就是蒸米用的东西,把锅给砸了,把房子,军房,行军的房子给烧了,过了河以后把船也沉了,每一位士兵只带三天的干粮,那就意味着这三天如果打不胜的话,没有军粮,没有退路,然后项羽就带领他的五万军队全部过河,因为开始黥布带了两万军队过了河,所以项羽这时候带领剩余的三万军队全过河了。

过了河以后,项羽首先以他的五万军队攻打章邯的二十万军队,这一仗是很难打的,五万对二十万很难打的,但是项羽的军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项羽经过艰苦决战,首先是他的五万军队把章邯二十万军队给击溃了,击溃了以后,就首先是断了王离的运粮通道,断了粮道以后,这个时候天下来增援的诸侯军队也敢于参战了,原来刚开始楚军攻击章邯军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参战,这个时候敢于参战了,齐国的军队,燕国的军队,赵国的残余部队,加上楚军合围长城军,把长城军彻底消灭,长城军的主将王离竟然被俘,长城军团彻底被消灭。

司马迁写这一段写得很精采,他一连串用了三个“无不”,说“楚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说楚国的一个士兵无不一个当十个地打,“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诸侯军没有参战,在那儿看,吓得一个一个直哆嗦,打了胜仗项羽召集诸侯将,诸侯将进了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这些将领一个一个是跪着见项羽的,用了三个“无不”。

明代有一个评论家,评论项羽这个巨鹿之战和司马迁的这一段精采的描述,说了两句很有名的话,叫“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这一仗是项羽最得意的一场战争,也是太史公司马迁最得意的一段文字,这就是巨鹿之战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是秦二世二年的十二月,到了秦二世三年的夏天,两军打了这一场仗了以后,双方都需要有一段休整,到了夏天,章邯因为连吃败仗,秦二世接连派使者斥责他,章邯很害怕就派了一个副将,想到关中向秦二世汇报军情,这个时候秦朝的宫廷中间实际上是在赵高掌权,大家都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找高正在搞一套“指鹿为马”掌握着朝中的权力,所以他派去这个使者不但没有见到秦二世,赵高还想杀这个使者,所以这个使者就逃回来了,向章邯报告,让章邯早做准备,章邯这个时候是内外交困,外部有项羽的军事压力,内部有赵高专权给他的压力。

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国的一员大将还给章邯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劝降信,劝章邯赶快投降,他举了很多例子,说当年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些名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你今天在外领兵,打了那么多胜仗,也打了那么多败仗,你也没有好下场,章邯就犹豫不决,那么到了秦二世三年的六月,项羽又打了一仗,又把章邯的军队打败了,当然章邯的军队虽然打败了,但是他这个主力并没有被消灭,他这个二十万军队的人马还在。所以,到了七月份,章邯就决定投降了,章邯的投降是外部是楚军的压力,内部是赵高的猜忌,项羽考虑到自己的军粮也短缺,就接受了章邯的投降,巨鹿之战的第二阶段就结束了。

我们看巨鹿之战,这是一场秦与反秦武装的生死大决战,这一仗项羽的优势全发挥出来了,项羽在这一仗中间表现出一个什么特点呢?第一,项羽的勇气和魄力。他敢杀宋义,他敢破釜沉舟,所以项羽的勇气,项羽的魄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现。第二,项羽作战的勇猛,他以五万军队过河攻击章邯的二十万军队,这个没有决战,决胜的决心是打不赢的。这两点是项羽的军事天才的表现,但是巨鹿之战也有一个问题,巨鹿之战尽管是一个生死决战,但巨鹿之战毕竟是一个局部战争,它就是在赵国巨鹿这一带打了一仗,项羽只需要发挥他在局部战争中间的勇气、魄力,决战决胜的精神,就能打胜仗,不需要项羽在战略全局上做什么安排,这是项羽非常漂亮的一次战争。

巨鹿之战,项羽全歼了当时的秦军主力,一举成名,从一支反秦军队的副帅,一跃成为天下反秦武装的盟主,但是秦朝灭亡后,刘邦要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纠集五十六万人气势汹汹占领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只有三万人反击,这就是历史上刘项之间一场著名的战役,彭城之战,这是项羽和刘邦第一次在战场上交锋,但是力量悬殊,三万对五十六万,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项羽能够获得胜利吗?

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省北部的徐州,这是当时西楚霸王,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之战爆发的时间是在汉二年四月,这个时候项羽在干什么呢?项羽封完诸侯王以后,齐地有一些人没有封,这些人就开始闹事了,项羽就到齐地去平叛,结果项羽在齐地平叛的时候,开始打得顺利,后来他不太讲策略,就陷在齐地战场上,拔不出腿来,刘邦就从关中出了关,一直打到彭城,不过,这一次刘邦已经不像我们讲鸿门宴那样,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是四十万军队,刘邦是十万军队,这一次刘邦他火起来了,他带了多少人呢?他带了五十六万大军,占了彭城,刘邦这一次打彭城,目的有两个,第一,他是想找项羽决战,所以我们刚才说巨鹿之战它是一场生死决战,那是秦王朝和反秦武装的决战,彭城之战还是一场生死决战,它是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楚汉之间的一场决战,又是一场决战,刘邦这次来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找项羽决战,第二个目的接家属。我们知道,刘邦从起兵反秦开始,他就没有带他的家属,他这次回来要接他的父亲,接他的妻子,就是后来的吕后,接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接他的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

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离他的家乡沛县只有二百里地,他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到江苏,一是要找项羽决战,二是要接走家属,但是来到彭城刘邦就忙活坏了,忙着什么呢?当年范增曾经说过刘邦两句话“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说刘邦过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贪财,一个是贪色,打到秦朝的都城以后,秦朝宫殿里的财宝无数,美女无数,但是刘邦当时没有实力呀,他眼巴巴的看着这么多金银财宝,这么多美女都被项羽席卷而东,带到彭城去了,所以这一次刘邦一来可忙坏了,忙着赶快清点财宝,清点美女,他想这一次全部带走,只顾着忙,没有顾上接家属,但是他同时也做了准备。

毕竟项羽在山东,山东离徐州还是很近的,他在彭城的北边,彭城的东边都做了重点的布防。项羽怎么办呢?项羽在山东齐地平叛,得到刘邦占领彭城的消息以后,立即就返回了,不过项羽带的军队很少,带了多少人呢?三万,刘邦多少人呢?五十六万,但是项羽很精明,他是个天才啊,他没有攻击彭城的北边,没有攻击彭城的东边,他绕过东边、北边,一直转到彭城的西边,转到萧县,就是彭城的西边,离彭城六十里地,在这个地方,他的三万骑兵,他带了三万精锐的骑兵,对刘邦发动了突然袭击,这个战斗打得时间很短,是早晨进攻打到中午,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已经是全面溃散了,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事情,仗打一个什么程度呢?刘邦的军队被打死的,还有慌不择路地逃命,跳到河里淹死的,这个战死的和被淹死的达到十几万,剩下的全是散兵。

刘邦本人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住,差一点做了俘虏,但是不管怎么样刘邦没有被抓住,逃出来了,逃出来带了多少随从呢,几十个人,刘邦坐了一辆车在前面跑,前面有他一个专用车夫替他赶车,后面是楚军几千人在追,他前面几十个人在跑,在跑的节骨眼上,刘邦也巧了,刚好在路上遇见了他都没找到,也没有去接的,他的儿子,他的女儿,他儿子是后来的汉惠帝,他女儿后来是鲁元公主,碰见儿子女儿这当然大喜望外,这个赶车的车夫就把女儿抱到车上去了,抱到车上跑了一阵儿,刘邦感觉不对劲,车上加了两个小孩,负担重,跑得慢,刘邦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一脚给他的儿子、女儿踹下来了,这叫减负,这一踹下来赶车的不忍心,赶车的赶快下去再给他跑上来,刘邦第一次也没吭声,走没多远,刘邦又嫌车跑得慢,又一脚踹下去了,前后来了好多次,最后刘邦就火了,拔出剑要把这个车夫给杀了,这个车夫就给他讲理,就是再紧急你也不能把亲生儿女给扔了。不过,这一点我们倒是觉得刘邦还确实很果断,我们只看到刘邦从一个一介平民布衣,后来做了大汉的开国皇帝,他也付出很多呀,这一仗他老爸做了俘虏,他老婆做了俘虏,做了项羽的人质,做了两年多的人质,他的脚踹了几踹给他儿子、女儿踹下去,要是真踹下去,那个车夫不给他抱上来,将来他的儿子、女儿是做人质,还是战死,这就很难讲。所以,刘邦应当说付出还是很多的,他最后做了天子,也不是平白无故就当上去的。

因为车夫的劝说,刘邦内心中的亲情战胜了争天下的个人野心,他最终把儿子和女儿留在了逃亡的车上,但刘邦以五十六万军队占领彭城,为什么还不能抵抗项羽三万军队的追击,三万人对五十六万人如此悬殊的比例,项羽为什么还能够把刘邦打的大败呢?

首先我们从刘邦这方面来说,刘邦是毫无准备,特别是没有想到项羽竟然是从西边打过来,毫无戒备,这是一点。再一点,我们刚讲过刘邦都在逃,刘邦都在拼命的逃,刘邦是什么?刘邦是五十六万汉军的总司令,总司令逃的如此狼狈,你可以想一想,整个汉军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打一个比方,那可以说是团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司令,谁也找不到谁,这个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它是成建制的,一个团,一个军,一个师,它有建制的,一旦建制打乱,那就是一盘散沙,我们常说兵败如山倒,你几十万大军一旦兵败的话,那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这是从刘邦这方面来讲。

从项羽这方面来讲,他占了两条,一条是突然袭击,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再一个他是本土作战,楚军的士兵虽然只有三万,他们的作战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回被刘邦占领的自己国家的国都,所以他的士兵士气很旺盛呀,这么一个旺盛的士气打起来那是一往无前,特别在项羽的指挥之下,刘邦在彭城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防御,在溃败的途中他也没有组织起来,他从现在我们说今天的徐州向东经过商丘,经过开封,经过郑州,一直退到郑州西边的荥阳,这才组织起来有效的防御。

我们现在把这个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可以做一个对比,巨鹿之战项羽可以说是全胜啊,大获全胜,他不但在战斗中,战役中间胜利,而且在战略上,他也胜利了,但是彭城之战,这一场楚汉之间的生死决战,没有全胜。这里有两条,第一黥布反了,他丢了黥布,丢了黥布就等于是丢了淮南,淮南就是彭城的南边的屏障,这将来刘邦的南方战线,合围项羽的南方战线,这是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项羽在彭城以南再也没有盟友了,这是他战略上的一大损失,再一个彭城虽然打了胜仗,但是打到荥阳再也打不过去了,他不能把彭城之战的局部的胜利,进一步扩展到关中之区,而这个时候刘邦虽然彭城之战打了败仗,但是刘邦拥有整个关中之地,还有函谷关以东到荥阳以西的土地,所以刘邦这个时候在战略上和鸿门宴相比,已经是大为改观。

所以这样比较起来,刘邦在彭城决战中间虽然是失败了,但他的失败之中包含着战略上胜利的因素,项羽虽然是在彭城之战中胜利了,但他的胜利之中又包含着在战略上失败的因素。所以,刘邦跟项羽在荥阳即将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就是我们下一集要讲到的《荥阳会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