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省局长发文讨论大企业税收管理,痛点与经验的集结,干货满满!(上)

 万氏网文馆 2017-04-12
TILB按

【《大企业税收评论》精选】几个月前,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8家省级税务机关主管局长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产生良好反响。为呈现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亮点、交流成功经验、总结改革心得,《中国税务报》大企业版开设“局长论坛”栏目(3月17日栏目名改为“大企业税收论坛”),专门刊发省局主管局长的署名文章。《大企业税收评论》特整理此版信息,以飨读者。

创新分析方法  提升分析质量
甘肃省国税局副局长 张敬

甘肃省国税局紧紧抓住大企业这一“关键少数”,逐级上收复杂事项管理权限,探索运用双轮驱动分析法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效显著。

双轮驱动分析法指综合运用风险管理的各类资源、技术、方法和手段等,组成风险分析的“五轴十轮”,搭建起有机统一、运行顺畅和科学高效的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系统,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战略布局做轴,全面风险分析和重点风险分析为轮,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指挥系统。在总结吸收近年来针对企业集团开展全流程和分事项税收风险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甘肃省国税局引入军事理念,系统规划,兵分两路,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一方面“打会战”,开展全面风险分析,对所有企业实现战略合围。依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科学运用各类指标模型,定期开展所有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分析。另一方面“出奇兵”,开展重点风险分析,用特种部队实施定点出击。两者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全覆盖,也解决了以往风险管理“打乱仗”的问题。

夯实基础做轴,企业端数据和税务端数据为轮,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承载系统。依托省局自行研发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各类数据资料,建立集团“一户式”的大企业基础信息库。利用数据采集软件,采集企业连续五年的财务账套、会计报表、科目对应关系和报表编制规则等电子财务数据,同时收集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计划、重大合同、财务报告、中介鉴证报告等重要涉税资料。按照企业集团的树形架构,归集整理税务部门各类应用系统中现有的登记变更、税种认定、资格确认、申报征收、审批备案和处理等全部涉税信息。同时清洗整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资料,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提供了大量丰富实用的信息数据,奠定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也解决了以往风险管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精确制导做轴,计算机自动扫描和人工专业复评为轮,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目标系统。结合日常管理经验,甘肃省国税局深入研究企业的风险分布和主要特征,分析确定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风险变化的关联性指标,建立健全“通用+行业”的分析指标体系,载入分析应用系统。同时,以省局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和风险管理系统为载体,调取大企业基础信息库的各类数据资源,使用嵌入的分析指标和行业模型等技术工具,通过计算机自动扫描企业的税收风险。在此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分析团队,对计算机初步识别出的税收风险点开展人工复核,通过筛选甄别,确定最终推送应对的税收风险点,形成税收风险分析报告。计算机系统自动扫描和税务人员的专业判断相融合,精准锁定了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有效解决了推送风险点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信息管税做轴,互联网大数据和企业纳税信息为轮,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动力系统。运用“互联网+”理念,从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中搜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数据资料,对比验证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深入查找企业税收风险点。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立综合治税信息管理平台,定期从政府相关部门获取与企业纳税申报相关的文件资料,印证分析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互联网等第三方大数据的引入,实现了从发票管税到信息管税的转型升级,也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

深化改革做轴,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为轮,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运行系统。甘肃省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联合工作规程》,拓宽合作领域,增进合作深度,健全工作机制,把国地税合作贯穿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全程。采集企业财务数据、开展案头疑点分析、组织入户调查核实,反馈企业工作结果等,都始终坚持工作一起干、文件一起发、信息一起享、责任一起担,增强了工作合力,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了企业负担,形成了“1+1>2”的聚集效应。针对大企业集团信息数据总部集中、生产经营远程控制等特点,省局统筹整体工作,各级共同落实工作,全面打造“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一体”的工作模式,实现国地税一体化、省市县一体化和各部门一体化。

丰富服务产品  追求服务实效
陕西省国税局副局长 王农

在开展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过程中,时常有税务人员这样反映: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经营管理复杂,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税收贡献大,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要求也很高,怎么才能为大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受企业真心欢迎的纳税服务呢?面对这一极具代表性的问题,陕西省国税局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丰富服务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质效。

近年来,陕西国税经过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涵盖11项产品的“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产品库”,历经检验,成效明显,深受大企业欢迎。

这11项产品分别是:税企联络员制度、税收政策订制服务、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风险内控测试、税收遵从协议、涉税事项事先裁定、税企高层对话、风险防控体系、诚信纳税贷款、省局领导联系点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跟踪。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内控测试过程中,陕西省国税局汇集金融、保险和军工行业税收管理经验,统一采集数据信息,统一筛选整理行业税收风险清单,对3个行业共34户大企业集团陆续开展税收风险内控测试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实现自我风险防控;在开展事先裁定过程中,对一家省属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的燃料油直供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提供税收政策确定性服务,经过事先裁定免征消费税,年均可为企业减免税收支出25亿元;在税企高层对话过程中,省局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直接对话,倾听企业意见,及时解决了很多大企业关注的税收问题。

从总体效果看,陕西省通过丰富大企业税收服务产品,实现了四个重要收获。一是融洽了税企关系。经过开展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工作,加强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个性化水平,针对大企业需求提供纳税服务,融洽了税企关系,促进了税企和谐,营造了很好的工作局面;二是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通过税企合作梳理和评价大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体系,查找税收管理漏洞,完善企业税收风险内控制度,帮助企业构建涉税预警机制,防止企业因内控不严而出现重大涉税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名誉上的影响,提高大企业税收遵从意识和能力;三是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完善了纳税服务体系;四是通过卓有成效的纳税服务,提升了税收征管水平。

随着陕西省国税局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产品的不断丰富,地方党政领导和纳税人的赞誉也纷至沓来。2016年11月,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对陕西省国税局提供的大企业作出个性化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表扬,并作出批示:

批示

省国税局针对我省石油行业大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给予支持和服务,使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望继续支持。

在具体工作中,陕西省国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获得的赞誉更多。

西部机场集团公司财务部总经理郑波收到陕西省国税局送来的《大企业税收风险提醒建议书》后表示,建议书中列示的税收风险一目了然,这种服务含金量高,相当于给企业做了次免费体检,有力地帮助他们完善了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了税法遵从度。长庆油田分公司财务资产处副处长张剑平向陕西省国税局反映公司下属16家成员单位的众多涉税疑问后,陕西省国税局就启动了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仅仅隔了一天,税务人员专程登门服务,详细讲解有关税种及增值税发票升级等问题,提醒企业在申报中应关注的重点风险事项。事后,张剑平连连感叹:“没想到国税局的反应这么快!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在大企业税收服务中创新服务产品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以构建丰富的服务产品体系为抓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才能有的放矢,大企业也才能自觉对接,从而在实践中实现税企关系的高度和谐,实现大企业纳税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的不断提升。

融合共进 注重集成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广东省国税局副局长 张津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广东省国税局和地税局融合共进,注重集成,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建立了“省级统筹、国地协同、税企共治”的国地税合作新模式,实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实体化运作,在制度机制共建、管理对象共选、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措施共推、服务品牌共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制度机制共建。没有制度、机制的规范和定型,国地税合作就会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为避免合而不同,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加以统筹考虑,建立相对统一的国地税合作机制。广东国地税首先联合制定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专项改革方案,随后陆续制定了大企业税收管理联合会议机制、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导意见、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管理办法和大企业涉税诉求管理办法等基础工作制度,共同推进制度建设和规范整合,确保国地税思想统一、行动协同。

——管理对象共选。广东国税联合广东地税参考税务总局统筹管理“千户集团”的做法,按照国地税收入规模1亿元以上、成员企业众多和跨地域经营等标准,将106户经营规模大、税收贡献高和行业地位举足轻重的企业集团纳入省级大企业范围,作为国地税共选共管同服务的广东“百户集团”。广东国地税共同制定服务与管理工作方案,协商制定服务和管理措施,在税收风险分析、遵从合作引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做到决策同步、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确保工作步调一致。

——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壁垒,以共建共用为思路,广东国地税深度整合业务需求,共同搭建全省大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将总局、省局和市局三级大企业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真正打通大企业信息资源通道,实现信息互通、数据互联、业务融合,形成强大的部门合力。国地共同核实千户集团、省级大企业、市级大企业名册,绘制了三级大企业共计12434户集团成员企业的族谱图,实现了国地税大企业名册的动态管理和基础信息实时共享。同时,共同整合大企业税务端数据、企业端数据,合力采集广东56户千户集团数据;购买万德资讯(WIND)等经济数据库,共同拓展第三方数据,联合构建真正具有大数据4V特征的大企业税收数据分析体系,实现国地税征管数据大集中和第三方数据的同步使用。

——管理措施共推。十个指头弹钢琴,必须有轻有重协调配合。为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确定重点、抓住关键,才能快出成果。为此,广东国地税联合确定了年度合作的三项重点措施:一是统一工作思路、统一工作目标、统一工作方式、统一工作步调、统一工作标准,联合制定方案、联合组建团队、联合开展税收风险管理、联合出具风险管理建议书与风险管理工作报告,通过事前统一、事中联合、事后同步,对三级大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堵塞税收风险漏洞;二是共推大企业数据分析体系;三是共推税收经济分析工作。

——服务品牌共创。广东国地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两个部门之力于一体,按照“高端、定制、专属”的原则,创新个性化纳税服务机制,共同打造大企业服务精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共同建立百户集团税企研讨微信群,共同与广发银行签署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共同与美的集团建立税企共治数据监控系统(TRD),共同与南航集团签署个性化纳税服务备忘录,共同建立大企业纳税人学校举办大企业财务高管培训,共同编制金融和电力等10大行业风险管理指引。通过共创广东大企业服务品牌,在层级对等、信息对称、合作互信的基础上,税企协同共治新型关系逐步形成。

2017年,万象更新。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把国地税合作模式推向新高度和新深度。

打造数据平台  智能管理风险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局长  谭珩

正如一位资深税务专家所言:“没有数据支撑的风险管理是不可想象的。”为进一步助推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提高对大企业税收数据的“炼金术”,提升服务决策“话语权”,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针对全区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的特点,自主研发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大数据集中为依托,旨在解决目前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中数据采集质量差、税收管理成本高、人力资源配置弱和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难题,着力构建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管理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具有五大突出特点:

1
数据来源多样化

依托金税三期系统,整合政府综合治税平台等第三方数据,对接所得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管理系统和大企业审计作业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整合了1.4万亿条内部数据和7.9万亿条互联网数据,形成了支撑大企业管理的“云数据”平台和“大数据超市”

2
名册管理族谱

通过对千户集团企业、自治区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名册族谱管理,将分布在全国各省的纳税数据统一采集到大数据平台,并以“云计算”、网络爬虫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集团族谱“全景式”展现和管理。

3
分析模型精准化

将风险团队管理经验通过指标模型固化在系统中,建立了包含56大项和192小项的通用指标模型,包括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煤炭和乳业两个专业行业指标模型。通过运用这些指标模型对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扫描评分和等级排序,实施对企业税收风险疑点“靶心”的精准定位。

4
风险应对协同化

税收风险任务通过自治区国地税指挥中枢,自动按照属地任务在盟市级税务机关之间派发和流转,在各级国地税部门共同挖掘利用税收数据信息这座“金山银库”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地税合作机制,以大数据应用平台促进国地税数据高度聚合。

5
风险管理痕迹化

根据系统内嵌的管理制度体系、岗位职责及相关文书单证,按照“数据采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结果反馈”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详细记录风险任务产生、派发、接收、应对和反馈的步骤,形成完整的风险应对档案,实现对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痕迹化管理。


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已经呈现出显著成效。2016年11月,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通过该系统向乌海市国税局推送了其辖区内一户电力生产企业的税收风险任务,乌海市国税局严格按照系统设定的规范流程,利用对近200项通用指标值与企业相关指标开展对比,得出了每个指标的震动率,根据震荡区间得出单个指标值得分,通过汇总排序形成了企业的风险扫描结果,共发现了10个涉税风险事项。经过与企业约谈,最终确认8个风险事项,涉及各项税款1096.84万元,初步验证了指标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是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深化国地税合作,以数据需求侧撬动数据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唤醒了“沉睡”在仓库的海量数据,让数据在整理、聚合和加工过程中产生裂变,释放出强大的动能。同时,依托该系统实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横向的国地税联动,纵向的扁平化管理,助推大企业税收管理向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将针对该系统的试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校准指标模型,把该系统锤炼成强化税收分析利用和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利器”,实现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精确制导,为提升服务决策“话语权”,打造税务机关话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着力打造税收风险防控“超强大脑”
山东省地税局副局长  郭凤晓

征纳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时代制约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税务机关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困局——能够发现企业涉税风险疑点,但查不出问题。山东省地税局的实践表明:如果税务机关有效利用网络爬虫软件等技术,系统采集、整理和分析涉税数据,利用大数据把碎片化、隐蔽化的数据与征管数据实施关联分析比对,就能够有效缓解征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实现对重大涉税风险的精准应对,有效防范税收流失,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近年来,山东省地税局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着眼大数据运用,与浪潮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深入采集、分析互联网涉税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利用爬虫软件全面搜集重点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的股权变动、关联交易和招投标等信息,并开展了数据综合整理和加工分析,对重点企业集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税收风险分析针对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日益凸显。

回顾山东省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经历了从财务报表指标分析到财务报表项目分析与指标分析相结合,再到运用大数据开展关联分析的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风险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规律,并形成了应用大数据精准应对风险管理的方法。

1

一是创新风险管理新思路。着眼大数据应用按照“培训+实战+团队”的模式,山东省地税局定期组织全系统税收风险管理骨干人才培训,并探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税收风险管理团队的新模式,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对高风险。

2

二是通过培训+实战,形成风险管理新优势。山东省地税局将培训人员优化组合为若干实战演练小组,由省局指挥组统一推演,按照获取数据、案头分析、实地核查、撰写报告和后续管理等步骤演练结束后,检验小组成员运用大数据开展风险应对实战能力检验。

3

三是团队化作战提升风险管理新动能。山东省地税局将分散的人才有效整合,建立了“1+N”风险管理新模式,“1”是以省局重点税源企业局骨干人才为主导,“N”是临时抽调全系统各市、县局税收管理骨干人才,虚拟化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团队,集中优势兵力应对重点风险。

除利用爬虫软件外,山东省地税局还利用手机“企业信用查询”和“启信宝”等手机APP软件即时获取企业的工商登记、股权变更、企业架构和法院诉讼等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利用手机“土地测量”工具获取涉及土地面积的第三方测量计算数据,为税收风险分析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练兵场”。

2016年上半年,山东省地税局开展了上市公司股东股票减持涉税情况专项核查工作,委托浪潮公司对山东省上市公司股东股票减持信息开展了数据爬取,共获取7549条股票变动信息,其中减持信息798条。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分析发现78户纳税人存在重大涉税风险,并及时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共核查确认税款15.68亿元。前不久,风险管理人员在对某企业集团开展股票减持专题风险分析中,利用爬虫技术获得该企业股票减持信息和相应上市公司的公告,计算出该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1653.89万元,但该企业同期相应税目并无入库记录,经核查后该企业将该笔税款补缴入库。

实践证明,山东省地税局加强大数据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利用,不仅提升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水平,增加了税收收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提高了税收服务水平,深受企业的欢迎。2015年~2016年,全省地税系统共对38134户纳税人开展了税收风险分析及应对,核实税款105.65亿元,其中2016年共核实税款63.43亿元。

新的一年,山东省地税局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推动以山东省政府为主导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平台获取36个政府部门约98大项信息,加大征纳信息、第三方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着力打造税收风险防控“超强大脑”,促进相关数据共享,形成综合治税合力。

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