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传承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是书法教育者的一厢情愿|

 ghqzdd 2017-04-12

图文:沐祺

在4-12 岁之间的孩子,大多属于认字、识字的年龄。对于这样的特殊阶段,书法教育者作为一个媒介,是启发和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书法美的,重点是我们该如何启发,以什么样的形式启发,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教学是真正有益于他们的,是需要我们来探索的。

老师给作选择还是孩子将来自己作选择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专业教育者时常会有肩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努力践行传统书法教育模式,将书法传承的殷切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专业角度入手,希望他们从小能够打下坚实基础。这点挺让人着迷,也让人感动,只是这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给予未成年的孩子,是否过于急切和不当呢,这是我们的一己之愿,还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书法专业学习与当下结合

我经常听到和见到专业老师给孩子们上课,他们都特别的用心和努力。记得有一次我见到一位老师,在给六七岁的孩子上课,他把每个学生的名字用繁体字写下来,并告诉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名字,以后就这么写。"每个孩子都在大喊:"老师,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我的名字不是这样写的。

其他孩子也跟着一起喊:"我的也不是这样写的。"孩子们很着急,老师说:"我们学习书法,是必须要写繁体字的,你们就这么写。"孩子们齐声声地问"为什么呀"?老师说:"不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写,你们听我的就对了。"

孩子们顿时闭口不言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认真"的写。

专业学习书法,有繁体字的必须要写繁体字,这是常识。只是我们过于强调专业与非专业,很容易掉进一个思想的极端,而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学校和实际学习应用中,他们主要学习的是简体字,这个阶段他们认识的汉字量是有限的。他们时常会冲突,书法学习要求写繁体字,学校作业考试和生活中常见的都是简体字。有些繁体字和简体字相差还是很远的,孩子很容易困惑和矛盾,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外,孩子问为什么,是一件特别值得鼓励的事,因为他们在思考了,在主动的参与学习,是非常可贵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加以引导和解答,他们会慢慢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学习书法需要与当下结合,按照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做教学。我们学习书写简体字为主,认识了解繁体字为辅,并不见得就代表不专业,而是阶段性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专业也不单单只体现在书写繁体字上。尊重孩子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节奏,非常重要。一味强调专业而忽略他们的特点,实际上把"书法"看的更为重要,而忽略了"人"。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耐心,好好的解答他们的疑问。

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在闲聊中,他跟我说:"第一节课我会让孩子写名字,第二节课我会让孩子写"点",基本上一两节课我就能断定每个孩子适合写什么字帖了。性格文静,笔画秀气的就写《曹全碑》,用笔大胆、果敢、有力的可以让孩子写写颜真卿,笔性略差的,可以写写《张迁碑》,每个人都要因材施教。我想书法的美有多样,因材施教是好的。

只是我有一些疑问:

一:孩子是什么材,是否在较短时间就能被发现呢?

二:假定两节课发现了孩子是这个"材",接下来他就必须在这个"材"上下功夫吗,只钻这一个吗?

三:他自己是否喜欢和认可老师给定的这个"材"呢?还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

我们在讲临帖、在讲各种书体,在讲专业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每个人都忽略了一点,关于"美"的教育,什么是"美",书法的"美"在哪里?

"美"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是需要我们打开五官来体验和感受,我们也忽略了书法与当下生活的联系,我们需要更好地来融合!

学习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和启迪。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对一件事物的敏感和好奇是重要的,多看多尝试和感受不同的用笔方法,允许孩子慢一点,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书法的魅力。

细说"兴趣"

学习兴趣和对事物保有好奇心,可以让一个人主动、快乐的探索。如果不是基于兴趣,那学习起来一定会有压力和负担,人也会不快乐,很容易中途放弃。兴趣基于需要,人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

汉字的魅力是无穷的,光是字体的演变过程就足够吸引人了。

每一个汉字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样子?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

书写用具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不同的书写载体都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每个人写出来的字都是不同的......

我们要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好奇心,用他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讲出来,随着他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会慢慢发现和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我们尽可能的展现书法不同的面相和美,让孩子自己将来做选择。

书法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认知水平有限,过于专业的东西,孩子是理解不了也消化不了的,大学、研究生的水平才会去学习研究的东西,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写,不理解写的意义又何在呢?

书法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并不是要我们把传承书法的文化大旗压在小小的孩子身上,不管他们同不同意,理不理解!

太早,太早。

不宜,不宜。

请拿下这大旗来,把它放一边,孩子们暂时不需要。

他们需要"爱"、需要"鼓励"、需要了解"美"、需要挖掘学习的"兴趣"。请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这些上面多做功课,于孩子于我们,才是真正受益的!想快,但必须慢下来。

我叫沐祺,是一名书法老师

如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沐光小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